(一)亲子阅读[1]
亲子阅读的概念在理论研究领域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在本书第一章里有过阐述。就亲子阅读的内涵来说,不同学者的表述都涉及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或更全面的内容,这是阐述角度的问题,抑或在不同的使用范围选择不同的表述方式,有以陪伴为主题的、以活动为主题的、以亲子互动交流为主题的……但归根到底,无论以何种方式开展亲子阅读,均应围绕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来开展一切的活动。以下是部分学者对亲子阅读的定义:
王西敏(2003)认为,亲子阅读是家长和幼儿共同欣赏美丽的图画书,讲述其中的故事,解答疑难并引导孩子思考,使孩子的阅读能力尽快提高,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季燕(2007)将亲子阅读定义为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父母和儿童共同阅读图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韩明月(2007)将亲子阅读界定为亲子阅读是指成人和幼儿以各种形式(朗读、讲解、游戏、表演等),围绕幼儿图书进行交流的活动。
基于以上定义,我们把亲子阅读定义为:家长与孩子在轻松阅读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多形式(朗读、讲解、游戏、表演等)对图像、文字、声音等具象信息和书本思想内容等抽象信息的认知过程。
(二)时间周期概念——21天效应(www.xing528.com)
通过文献调研得知,美国学者凯尔曼(1961)研究发现,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顺从。即表面接纳新理念,或开始新习惯,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尽量与新的要求一样,而在实质上未发生任何变化。可见,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一开始多数是受到外在压力影响而产生的,自发的是极为少见的。第二阶段,认同。认同是在心理上主动接纳新理念、新习惯的影响,比顺从更深入一层,因此,此时意识成分更加浓厚,不再是被动地、无奈地,而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加以变化,使自己尽可能接近新理念、新习惯。第三阶段,内化。此时新理念、新习惯已完全融于自身之中,无任何不适之处,已彻底发挥新理念、新习惯的作用。一般而言,这三个阶段对非特异的理念、习惯只需21天便可形成,这是大量实验与实践证实的结果。
在行为心理学中,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称之为21天效应。
基于对“亲子阅读”和“21天效应”概念的研究分析,昆明市于2015年在全国创新举办了第一届“21天亲子阅读计划”,即之后的“21天亲子阅读”活动。活动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亲子阅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同时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通过21天的习惯形成周期,让孩子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