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及随班就读教育策略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及随班就读教育策略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动改变技术可以说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幼儿自闭症最有效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行动干预是以行为训练和心理辅导为主。其次,应提供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所需要的感觉刺激。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及随班就读教育策略

一般来说,3至6岁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佳训练期,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唯一证明有效的矫治途径,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虽然在临床上儿童自闭症的治愈率比较低,但是如果发现得早,再经过一些干预训练,完全有可能让孩子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的心智水平。

1.自然语境教法:自然语境教法是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下对智力落后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自然行为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法不仅能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主体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并减少他们的抵触行为,而且能帮助提高其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游戏能力。

2.行动干预治疗:应用行动干预法,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行动改变技术(或称行为矫正)可以说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幼儿自闭症最有效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行动干预是以行为训练和心理辅导为主。常用的干预治疗法主要有:

(1)行为矫正方法。当自闭症儿童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可以利用其他的事情来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让其对那个行为失去想要去进行的念头。如发现他想要去破坏一个玩具的时候,你可以适当地让他帮你做一件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等。

(2)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法。此种方法主要针对社会交往能力差的自闭症儿童,训练他们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如打电话、买东西、乘车、整理自我卫生、人际交往等。通过训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缓解其社会交往障碍。例如,我遇到的一个孩子她似乎对电话很有兴趣,记得有次亲子游的时候,她在车上就能拿着爸爸的电话很感兴趣地拍照,而且也能与周围的人群进行简单的交流,她会告诉我,喜欢爸爸的手机,爸爸的手机有游戏好玩,她也会说妈妈的手机和老师用的手机是一样的。当她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她就会主动与周围的人进行交谈。

(3)采用行为改变技术时,要注意强化物的使用。对自闭儿强化物的使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强化物是实物:食品、玩具等;第二阶段,强化物用情感方式代替,父母、教师的拥抱、表扬等;第三个阶段,强化物是有社会赞许意识的物品或荣誉,如小红花、奖状、劳动之星等。

3.艺术治疗:绘画治疗,借着绘画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从绘画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4.音乐治疗: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症儿童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泄、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

5.搂抱治疗:提倡搂抱治疗的人士认为轻柔或强行的搂抱可减轻自闭症儿童对身体接触的过敏反应及减少其重复性及自我伤害的行为,有助于增加其安全感、言语及目光接触。但至今这种治疗方式的成效及理论根据有许多争论。

6.家庭辅导:由于自闭症儿童在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缺陷,往往需要紧密的照顾及训练,以致令父母感到身心憔悴。此外,由于照顾他们需要很多时间,还要面对沟通障碍造成的挫败感和身心压力,有时会令主要的照顾者(多数是母亲)跟配偶或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张而易生摩擦,又加上自闭症儿童本身也许亦得不到兄弟姊妹的谅解,因而家中各成员的情绪和关系都会受到影响。故有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辅导,引导各家庭成员认识和帮助自闭症儿童,及适当地处理他们本身的心理需要。此外,家长互助会也可鼓励家长之间互相支持。

7.感觉统合训练方法:由于自闭症幼儿对原始反射抑制性不足,导致平衡反射发展迟缓,使身体的反应出现严重异常,造成知觉机能和注意力的障碍,对自己身体自觉能力和心理的自尊能力受到影响。从感觉和知觉信息相互协调、平衡感、触觉、本体感、语言发展、前庭觉这些方面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会取得一定的训练效果。

8.加强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的指导和训练:自闭症的儿童有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有语言障碍。因此需要在自闭症儿童接受感觉统合训练时,特意对他们的语言发展进行训练与指导,促使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尽量让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先回答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尝试让他们将这些简单的回答组织成为一句连贯的短句,慢慢尝试讲一些简单的儿歌,或者在家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孩子尽量尝试开口说。

依照个体发展的过程,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身体概念、空间概念及计划动作的能力;自闭症儿童对身体概念、空间概念的理解及计划动作的能力极其差。他们不怕头晕,喜欢走固定的路,喜欢做相同的动作,不喜欢运动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来改善。例如可以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尽量让自闭症儿童去玩耍一些有障碍性的器械活动,或者让他把自己常常活动的一些方式组合起来进行练习。

9.自我刺激行为或自伤行为的处理:当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或自伤行为时,首先,要消除或减少他们的压力来源,如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噪音或过多的视觉刺激,不要向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提出他们无法理解的要求或让他们去做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当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无法了解你的指令或做不到你对他们提的要求时,不要显出不耐烦的样子,否则会形成更大的压力,而是应该试着去改变沟通的方式,将指令简单化,或是降低要求的标准。其次,应提供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所需要的感觉刺激。我们应针对其年龄或社会环境的特点,提供他们所需的刺激,并训练他们主动获得这些刺激的技巧。

10.游戏治疗法:游戏治疗法主要针对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障碍,解决他们在情绪上的不安、恐惧,使他们逐渐走出封闭的世界。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处的世界其实是很轻松愉快的。让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玩一些轻松的游戏,例如角色扮演类的游戏等。

案例7-1 儿童自闭症刻板行为干预个案

小鹏(化名)男,11岁,智商60,经诊断为自闭症儿童,2010年入校。小鹏有简单语言,能够执行生活中的简单指令,如起立、坐下等。小鹏经常独自一人玩,不愿与人交往,与他说话时眼神游离,不会对视;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情绪不稳定,表现为大叫或到处跑跳,没有攻击行为,但刻板行为较多、较严重,如铃声一响就站起来手脚乱动,吃东西必须用勺,进屋必须开灯等。

★ 适应阶段

小鹏由于刻板行为严重,喜欢生活在一成不变的世界里,对学校的环境感到极度陌生,排斥一切活动,时常感到焦躁不安。这时候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他的情绪,使他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具体方法:

①观察法。通过观察他的喜好,选择他所喜好的玩具、食物等和他一起玩、吃东西,逐步拉近距离。

②交谈法。通过交流让他了解学校环境。他时常会同一个问题问好几遍,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地回答,让他感觉到教师的耐心。

③关爱法。自闭症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比如:抚摸、拥抱、亲亲小脸等触觉的接触,都是拉近距离的良方。适应了学校的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以后的康复教学,要坚持不懈,不能让孩子感觉到不愉快。

★ 找出需干预的刻板行为

①走直线情结,只要路上有直线他肯定沿着直线走。

②只要铃声响起,他马上会出现不断重复地甩手同时前后踱步的动作。(www.xing528.com)

③无论白天晚上,进屋必须开灯,要确认灯是亮的。

★ 干预前的评估

在行为矫正的整个过程中,精确、持续的观察与记录有助于矫正过程的顺利实施,本阶段为8天,设计刻板行为发生次数记录表,不做任何干预,观察与记录刻板行为每天发生的次数。

★ 刻板行为的干预

①宽容和理解刻板行为

当出现这种行为时,家长和老师要宽容和理解,不要表现出惊讶、生气、更不要打骂、强迫他改变。

②改变和变更刻板行为

此阶段持续20天,主要运用了行为转化及正负强化的策略,对目标行为进行干预。每天记录刻板行为发生次数,填写发生次数记录表。

运用行为转换法,在预感到要发生刻板行为时,立即在这个时间段上建立一个新的行为。小鹏一进教室就会开灯,我们提前在教室门口放置好他喜欢的插五子棋板,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拿着棋板直接进教室直接活动,从而忘记开灯的事件。

运用正强化法,用他喜欢的食物和爱看的书籍作为强化物,干预过程是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完成的。只要他完成任务的一小步,就会奖励,直到完成。

运用负强化法,采用“批评”和“厌恶”作为负强化物,当刻板行为出现时,教师及时制止、纠正。如当铃声响起出现反复甩手等行为时,老师口头警告,并让他站立几分钟或收走他正在享受的正强化物,以帮助他控制刻板行为。

★ 家校配合共同干预

教师把每天针对刻板行为训练的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传授训练方法;要求家长针对教师当天的训练内容及方法在家中进行教育、训练,第二天把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我们再根据阶段测评的情况,及时修改教育教学目标。只有家校配合、共同合作孩子才会真正进步。

★ 干预效果

根据目标刻板行为发生次数统计表,统计出小鹏各阶段目标刻板行为平均发生次数如下:

从该生各干预阶段的刻板行为发生次数统计结果看,学生的刻板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关辅具

1.八八轨道

感统玩具、教具。训练自闭症儿童手眼协调、感统训练

2.平衡踏板(感统康复训练器材)

3.读写障碍与小肌肉训练教具

可训练提高自闭症儿童集中注意力,改善读写障碍。

总之,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儿童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别,这就要求我们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能在实际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而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仁爱之心。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自闭症儿童必将能拥有一个更灿烂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