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脑瘫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摸、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可分为触觉、前庭平衡训练、运动感觉等等项目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训练器材: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征: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2.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神经健全、前庭平衡及视听能力完整程度。
训练器材: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征:身体灵活度不足、姿势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3.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系统,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训练器材:羊角球、跳床。
适应征:站坐无相、姿势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
4.固有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核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训练器材: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征: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能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5.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训练器材:跳床、平衡木、晃动独木桥、滑板、S型垂直平衡木、S型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征:语言发展缓慢、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感觉统合训练室
案例5-7 脑瘫儿童髋关节训练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小S是一位痉挛型脑瘫患者,从姥姥那了解到,小S是由于早产引起的脑瘫。自从在3个月后发现孩子的异常后辗转从各地就医,从不间断。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双下肢瘫,目前已经能够走路,但步态不佳,走路时有较严重的扭腰现象,髋关节活动受限,双膝不能伸直,踝关节几乎没有主动活动能力,走路时一有干扰就容易摔跤。孩子的性格开朗,比较好强,能吃苦,但自觉性不够,很少会自觉进行康复训练,平时都是由姥姥督促着进行康复训练,在课堂训练中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训练。(www.xing528.com)
教材分析:
这堂课针对小S的主要症状——下肢活动能力进行康复训练。在内容的设计上,主要以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为主,在训练间隙,穿插一些针对性的日常护理小常识,并利用小游戏提高学生康复训练兴趣,从而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康复训练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龙球上训练,直跪、直跪走等康复训练,提高髋关节的控制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指定的动作练习。
情感与态度:通过一些日常护理的小游戏,逐步养成自觉进行康复训练的习惯。
教学方法分析:
1.跟踪教学:由于脑瘫儿童的肢体康复训练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因此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安排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估,从而了解学生的康复情况,并能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从而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反复练习: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缓慢的过程,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需要一个长时间反复的训练,因此在对小S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我经常强调要反复训练,每一次对其康复训练动作进行修正,逐步达到正确的动作,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记忆,并做到习惯成自然。
3.游戏互动:在肢体康复训练中,往往会遇到经常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的情况,学生非常的枯燥,因此在训练中我经常跟训练的学生进行聊天或者进行一些小游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而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在这一节个训课中我利用小游戏,让学生提高训练的兴趣,做到劳逸结合,从而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训练重点与难点:
重点:髋关节训练——直跪走,在直跪的基础上,尝试向前跪走。
难点:髋关节充分伸直的情况下进行直腿跪走。
教学准备:
使用教具:大龙球、体操垫若干。
自制教具:“百宝箱”。
教学过程:
个训期望值思考:
对小S的肢体康复训练,我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看到了他的细小的进步,这个也离不开姥姥的督促和孩子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更坚定了我对脑瘫儿肢体康复训练工作的信念,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我训练的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