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听力、脑损伤及精神原因导致的言语残疾儿童,大部分可以通过矫治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建立语言系统,恢复语言功能。但矫治要根据他们言语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合的训练。
1.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出现的违背语音发展规律的异常现象。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水平的错误,构音障碍的主要特点是发音不清、不准,矫治时要了解这些儿童构音障碍的原因,包括出生、疾病和家庭情况;了解构音障碍儿童究竟哪些语音发不准确,是声母还是韵母,属于丢音、换音还是错音问题;要为每个构音障碍儿童制定语言矫治的具体方案。方案可包括问题分析、矫治目标、矫治方法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语音矫治要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固定时间进行语言矫治;要提供正确的发音示范,并要求构音障碍儿童观察构音器官的部位,并模仿发音。
具体实施时,可由教师把构音错误或困难找出来,随之让儿童听正确的发音示范,并反复辨认;要指导儿童学习音量控制、音调控制以及共鸣、节奏、语速等的控制。语音矫治主要采用个别教育的方式,大部分时间要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应给予构音障碍儿童以充分的注意。语音矫治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游戏式的活动方式;进行语言矫治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语言经验,指导儿童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利用正确的语音说话。语言矫治时要先选择那些最重要的、常用的、可视性强的语音进行训练。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矫治:如果儿童同时存在丢音、换音和错音等障碍现象,应先矫治丢音,其次是换音,再次是错音;如果儿童发音的声母和韵母都有问题,应先矫治声母,后矫治韵母。
2.声音障碍
声音障碍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因发音器官构造异常或运用失当而导致的嗓音或鼻音障碍。声音障碍的主要特点是发声不正常或说话时对音质、音高、音强控制不当。声音障碍的原因不同,矫治方法也不尽相同。声音障碍的矫治方法主要是:
(1)对比矫正法。利用录音设备录下声音障碍儿童的发音,然后与事先准备好的标准音一同放给儿童听,通过这两种声音的反复试听比较,使声音障碍儿童对自己的发音和标准的发音建立清晰的感知。知道自己的声音、音质、音高或音强问题之所在,进而矫正儿童的声音障碍。(www.xing528.com)
(2)心理治疗法。研究发现有些儿童的声音障碍是由于交往心理问题导致的,如在人多的场合心理紧张,发声不正常,说话声音小。这种情况就要先让儿童一对一地进行交流,然后逐步过渡到人群中交往,进而克服他们的紧张交往的心理问题。
(3)行为矫正法。研究发现有些儿童的声音障碍是由于不良的用嗓行为导致的。例如没有满足孩子需要时出现的大哭大闹、大喊在叫、声嘶力竭的说话等而导致的声带损伤、疲劳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就需要通过行为矫正的方法改变儿童的不良用嗓行为习惯,从而达到矫正声音障碍的目的。
3.语流障碍
语流障碍,简称“口吃”或“结巴”,是学前特殊儿童中常见的语言障碍。世界卫生组织把语流障碍定义为一种言语节律障碍,在说话过程中,个体确切地知道他希望说什么,但是有时由于不随意的发音重复、延长或停顿,而在表达思想时产生困难。
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语流障碍不同于成年人的障碍,其矫治对策主要有:注意区别语流障碍与一般言语不流利的表现,防止给学前特殊儿童随便扣上“口吃的帽子”。早期语流障碍是不稳定的,比较容易在欢乐舒畅的心理条件影响下自然消除,因而教师和家长一方面需引起注意,另一方面也不必要过于紧张,要减轻语流障碍儿童的交往压力,为他们创造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一是要增强与孩子的交往,认真听孩子说话,给他们足够的注意,使他们形成安全感;二是在交往中不要总让语流障碍儿童认识到他们说话结巴,避免孩子产生紧张感,缺乏自信心;三是要为语流障碍儿童树立好的言语模仿榜样。
教师和家长在交往中应注意将自身说话的语速放慢,语调平稳,吐字清晰,有节奏,创造出一种安全、平和的言语模仿状态,作为儿童生活中的榜样。教师和家长的言语行为是最有力的治疗工具,要注意采用恰当的强化技术,帮助语流障碍儿童逐步改变口吃行为。要根据孩子语流障碍的具体实际,提出矫治目标,从最低的要求开始,不断通过对接近目标的行为予以强化。应当选择孩子说话流利时予以强化鼓励,帮助他肯定和建立言语流畅的行为。强化的方式可以有物质奖励、口头表扬、微笑点头、拍手等鼓励手段,逐步将言语流畅的行为固定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