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潜能开发的内在条件
首先,人的各种感知觉的感受性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感受性就是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有的人感觉敏锐,感受性高;而有的人感觉迟钝,感受性低。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如炼钢工人能够根据钢水的火花判断出炉内温度的高低,染料工人能够分辨出40种浓淡不同的黑色。
其次,人的机体具有代偿的功能。代偿是指当机体某器官发生病变、功能失常时,自身通过调整病变器官和发展其他健全器官的功能,使机体与环境重新趋于平衡和协调的过程。人的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互相联系,并协调发挥作用。当机体的某一部分发生损伤,整个机体的功能将重新组合,健全器官将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受损伤器官的功能。听力残疾儿童的视觉表象就比正常儿童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实物。实验表明,让一组6岁的正常儿童和一组同龄的听力残疾儿童去观察电车,然后要求他们画出所看到的电车,结果听力残疾儿童画出了更多的细节。人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去适应环境,通过艰苦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尽可能克服障碍给自己带来的种种不便。
2.潜能开发的外在条件
现在科学的发展也使我们认识到:仅仅关注对残疾儿童进行“缺陷补偿”是远远不够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在缺陷补偿的同时,加强潜能开发”的新理念,要求教师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加以适当的引导、发展,培养他们以自己的擅长之处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观、教育价值观,用全新的发展的理念去看待学生,发现特殊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1983年出版了他的力作《心智的结构》一书,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更是为残疾儿童的潜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身上同时存在着言语——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自知——自省、交往——交流等多种相对独立、同等重要的智能,导致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个体所拥有的多种智能在表现方式和表现程度上的不同,而且,通过教育可以使这些智能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理论为我们解释了现实中的许多现象:如科学家霍金,身体上的重度残疾却没有影响他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却成了世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胡舟舟的特殊音乐才能等等。(www.xing528.com)
3.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把优势开发作为教学的着眼点
通过对随班就读的听力残疾儿童仔细观察、详细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切实可行(对听力要求不高,又能发挥视力潜能)的开发计划,要求家长紧密配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有所得。
案例3-10
朱铭,男,听力残疾三级,某校三年级随班就读。班主任张老师通过平时留意观察,发现他的字写得不错,张老师请他为班上抄写板报,表扬其字迹工整,态度认真,使他有成就感,大大提高了朱铭练字和学习的兴趣,家长有了配合的信心,后来张老师换了,但他的计划没变,经过较长时间的坚持不懈,后来朱铭考入甘肃省艺术学校聋人美术班,现在成为甘肃省某特殊教育学校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