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升语言发展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升语言发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听力残疾儿童失去了通过正常渠道习得语言的自然环境。近几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尽管听力残疾儿童的语言发展一般都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只要实行早期发现,早期训练,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听力来发展语言,重听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是很有希望的。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升语言发展

听力残疾儿童失去了通过正常渠道习得语言的自然环境。一般既是后天原因导致听力残疾的儿童,最早发现也多在1岁—1岁半左右,因此,在他出生的一年之内,他们是没有声音环境和语言环境的,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儿童初次尝试语言的时期,因此,他们就错过了很好的初试语言的时期。

由于失去了自然语言的环境,于是他们也失去了学习语言的兴趣,而他们又不愿意积极地尝试、感知和使用语言,甚至把语言习得当成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具体的来说,听力残疾儿童的语言发展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困难:

1.发音不清:这是听力残疾儿童语音发展中最普遍的现象,发音时声母上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不分,如b、p不分,d、t不分,甚至也有的是韵母,如ɑn、en不分。

2.发音不好听:听力残疾儿童发音中最常见的是尖声尖气的“假嗓音”和语调不准。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辨音能力差,听不清、听不准,而且不能自己控制声带;二是不会利用共鸣器。

3.音节受限制:一般正常2~3岁儿童,能说出10多个音节的句子,而听力残疾儿童由于送气不自如,发音不灵活,不能连续发出几个音节,所以语言缺乏流畅性。

4.词汇量少、语法比较差:不能分辨同音异义词,语音的理解能力发展不充分。(www.xing528.com)

5.通过手语和看话的方式感受语言。手语是用手的动作、面部表情、舌体姿势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

但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上述情况,教师只要针对听力残疾儿童语音习得的发展特点,遵循儿童语音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方法,对听力残疾儿童进行早期语言康复教育,就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近几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尽管听力残疾儿童的语言发展一般都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只要实行早期发现,早期训练,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听力来发展语言,重听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是很有希望的。

案例3-2

据2000年7月25日《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周婷婷是中国第一个少年聋人大学生,16岁就破格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录取了。她从小就失去了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周婷婷6岁时,已认识了2000个汉字,还学会了看口型与人交流,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和正常人一样走进了校园;8岁时,周婷婷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10岁时,她与爸爸合写出了12万字的童话故事《从哑女到神童》;1997年,她又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1998年,她还主演了取材于两个残疾姑娘的真实故事影片《不能没有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