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听力残疾儿童来说,记忆是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条件。
听力残疾儿童大约在五六个月开始有记忆,如能够再认妈妈,能区别生人、熟人。3岁以前,听力残疾儿童的记忆基本上属于无意记忆,3岁后,由于生活的复杂,并且在成人的教育和要求下,记忆的水平有明显提高,例如,可以记忆一些简单的儿歌,或成人简单的委托等。但总体来说,学前期听力残疾儿童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形象记忆显著地优于词语记忆,主要体现在:
1.视觉形象记忆占优势
听力残疾儿童由于听不见,视觉感知不受外界声音的干扰,视觉发展较好,常常以目代耳,记住的多是直观形象的事物,记忆效果不比正常儿童差。如:看完一部电影,听力残疾儿童会比正常儿童记住更多的像人物的穿着等细节内容。
2.运动记忆效果不错
运动记忆同视觉形象记忆关系密切。听力残疾儿童对简单的、机械的动作记忆较好,对复杂的,灵活多变的、需要语言帮助的动作记忆较差。如:看了一部电影之后,能模仿其中形象直观的、甚至细节性的东西,但对其思想性的东西不能再现。
3.词语逻辑记忆困难,发展缓慢
词语逻辑记忆与学习关系密切,听力残疾儿童的词语逻辑记忆是随着入学后学习语音、词、句、段、篇而逐渐发展的。(www.xing528.com)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该借助卡片,多媒体等手段教他们认识字词,随着教学的进展,帮助他们逐渐掌握识字技能。
4.记忆的培养
听力残疾儿童记忆发展的规律总的来说和正常儿童是相同的,提高的方法也大致相同,结合听力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掌握良好识记方法,培养有意识记能力:有意识记是按一定的方法步骤,经过努力完成识记任务,效果优于无意识记,在教学中使他们明确十分具体的识记任务非常有必要。如创设情境,有意识让听力残疾儿童扮演角色,因为角色本身既能使听力残疾儿童意识到记忆的任务,又能增加活动的兴趣。
(2)多种感官参与,培养有意识记能力:有人曾做过一项实验,给一组听力残疾儿童14块积木,其中有红、白、蓝、黑的,有大方形、小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让听力残疾儿童看图片,要求听力残疾儿童记住图片上积木的摆法,然后让他凭记忆把它摆出来。实验分三组,一组是让听力残疾儿童用眼默默地看图片,第二组是听力残疾儿童看的同时,用手沿着图形的轮廓摸,第三组是边看、边画、边说,借助语言帮助记忆。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组记得最好,第二组属中,第一组最差。这有力说明多种感官的参与会提高记忆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努力调动听力残疾儿童的视觉、触觉、动觉、嗅觉等分析器,使其协同活动,让大脑接收来自不同感觉渠道的信息,形成比较鲜明、深刻、便于保持和再现的表象。
(3)增强兴趣,培养有意识记能力:凡是兴趣强时,注意力就易集中,有意记忆的效果就好,比如让听力残疾儿童根据图形摆积木,看谁摆得又对又快,如果摆对了,教师赞扬鼓励他,他就会更积极地去活动,就是教师逐渐加大任务难度,他也乐意去完成。
(4)借助语言,培养有意识记能力: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材料,而语言记忆是通过词句的形式来记忆。有人用“漏壶装水”来形容听力残疾儿童的记忆特点—记得快,忘得快,特别是语言文字,一边装,一边漏。听力残疾儿童入学前,由于听觉障碍、语言缺乏,其记忆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事物的形象和视觉表象为主;入学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熟悉事物的名称,如老师、小朋友、屋子、桌子、椅子、门等。教师要利用听力残疾儿童熟悉的事物名称,组织合理的、多样化的复习方式,使听力残疾儿童获得的感知表象与相应的词牢固结合起来,积少成多,达到借助语言识记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