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策略:听力感知觉发展信息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策略:听力感知觉发展信息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听力残疾儿童的视觉敏锐度优于听觉正常的儿童由于听力残疾儿童的听觉有障碍,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他们基本上是用眼睛来观察世界,由于眼睛是他们接触和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器官,所以他们就更依赖于视觉,使视觉得以迅速发展而锻炼得特别敏锐。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策略:听力感知觉发展信息

听力残疾儿童由于听不到声音或听不清周围世界的声音,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感知事物时有他们自身的特点。

1.感知觉在听力残疾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优势地位

听力残疾儿童由于听力损伤,语言发展迟缓,主要借助于视觉、触觉、肤觉、运动觉等感官及各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来认识世界。比如通过看别人的口形、表情来猜测别人的讲话意思;用手摸来了解什么是圆形,以及大小、长短的概念。正因为如此,也就充分调动了其他感觉器官的积极性,使其他健全的感觉器官的潜力得到了发挥。比如听力残疾儿童的视觉能力就很强,往往能清楚地看出健全人所忽略的细节,所以从事听力残疾儿童教育的教师常让儿童手背感知气流的办法来帮助听力残疾儿童学习语言,如发“n”和发“s”的音,让听力残疾儿童用手背通过感觉鼻音和唇齿音的气流来帮助理解发音。

听力残疾儿童的听觉缺陷导致语言发展迟缓,严重影响了思维的发展,使得他们的记忆与思维也主要依赖于感知觉。比如学前听力残疾儿童常认为猫、狗、牛、马是动物,而蚂蚁不是动物(以为动物要有大的躯体);认为小麦、草、树是植物,而海带不是植物(以为植物要有绿色的叶子)。因此,对听力残疾儿童来说,直接感知过的形象记忆比语词记忆的效果要好,而动作直接参与的记忆效果就更好。感知觉在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有优势地位。

2.听力残疾儿童的视觉敏锐度优于听觉正常的儿童

由于听力残疾儿童的听觉有障碍,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他们基本上是用眼睛来观察世界,由于眼睛是他们接触和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器官,所以他们就更依赖于视觉,使视觉得以迅速发展而锻炼得特别敏锐。听力残疾儿童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儿童,比如在拼三角块的测试中,4岁组的听力残疾儿童成绩比正常儿童高,这说明听力残疾儿童的观察敏锐。

听力残疾儿童视觉敏锐度迅速发展补偿了其听觉的不足,随班就读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听力残疾儿童敏锐的视觉,仔细观察讲话者的口唇动作和用手触摸讲话者的发音部分来学习语言。(www.xing528.com)

3.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儿童对有声语言的感知特点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这是对他们进行早期康复教育的基础。康复工作者应该帮助他们充分利用残余听力感知正常强度的声音或语言信号。提高听力残疾儿童听觉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尽早地给听力残疾儿童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根据听力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用较强的声音或大声对听力残疾儿童讲话,来刺激听力残疾儿童残余听力,使听力残疾儿童注意到声音现象的存在,对声音产生感性认识。从声音强度上来看,正常人忍受不了120分贝左右的声音(正常人适合的声音约40分贝~50分贝),而对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儿童来说比较适合他们的声音范围就更小。一般声音稍小了,就听不见,稍大了,又忍受不了。听力残疾儿童在感知声音时,有这样几个特点:

(1)感知不到正常人所感知的20HZ—20000HZ的声音。

(2)能感知到声音的各频率听力损伤程度也不同,多数听力残疾儿童的听力损伤以高频率为主,低频率部分相对好一点,正常人能感知声音的全部,而听力残疾儿童只能感知到低频率发音。因为语言是混频信号,因此,听力残疾儿童在感知语音时,就会出现感知不全的现象,即使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懂语言的含义,教师应该根据听力残疾儿童对声音的感知特点,使他们学会理解语言和发展他们辨别语言的能力。

4.语言的迟缓影响听力残疾儿童知觉的发展

听力残疾儿童听觉障碍,限制了他们语言的发展,而语言发展的缓慢,又影响了知觉的发展,比如,在知觉过程中,人们通过语言来唤起过去经验,帮助理解当前的知觉现象,而听力残疾儿童很难用事物的名称或语言唤起过去的经验来认识当前的事物,从而影响了知觉的发展。由于缺乏语言,就很难综合概括,由于不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就难以形成概括化的表述,所以,语言的迟缓,会影响其知觉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