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应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为视力残疾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制定心理辅导计划、为学科教师提供学生心理辅导的技术与服务,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步加强和完善随班就读课程体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班级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中积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帮助视力残疾儿童做出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定位。
1.学校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环境,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将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开展心理咨询和个案辅导。学校应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为视力残疾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制定心理辅导计划、为学科教师提供学生心理辅导的技术与服务,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步加强和完善随班就读课程体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班级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中积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帮助视力残疾儿童做出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定位。(www.xing528.com)
(4)开展小组辅导。即开展团体辅导,让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开展小组辅导前应该确定小组的类型及规模、安排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小组辅导兼有个案研究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优点。
(5)充分利用低视力儿童的残余视力,引发和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其多感官的代偿功能,创造和指导视力残疾儿童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可以通过外出参观、为社会服务、与外单位开展联谊等活动,扩大社会交往范围,加强他们与社会群体的交流,积极获取社会客观评价。
(6)充分利用社会有效资源,创设社会教育良好环境。学校应引导视力残疾儿童充分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支持视力残疾儿童,争取在康复、就业、扶残、助残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