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学大师萧光远的独特治学方法及成果

易学大师萧光远的独特治学方法及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其生命长河中,本着对学问的执着,不厌其烦,数易其稿,最后撰写出了四部易学专著,不愧为易学达人。萧光远治学方法独特。为推行传播其研究成果,萧光远还将经文编成韵语,便于蒙童诵读,是为《易字便蒙》。萧光远经学研究的特点是:独立思考,不因袭前人。

易学大师萧光远的独特治学方法及成果

萧光远(1803年-1885年),字吉堂,号鹿山,原遵义县北乡(今毛石)人。他一生经历坎坷,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同光时饱受战乱之苦。在其生命长河中,本着对学问的执着,不厌其烦,数易其稿,最后撰写出了四部易学专著,不愧为易学达人。

萧光远研究的《周易》,也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是儒家重要经典“六经” (或“十三经”)之首,被称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金字塔”“昆仑山”“万水之源”,是我们民族最早的智慧结晶。它通过八卦的形式,推演出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萧光远治学方法独特。从基础研究入手,对《易经》的1336字,逐字推求,逐一比勘,推出义例,以“卦”“彖”字为母,“爻”“翼”字为子,析及偏旁谐声,见64卦、384爻,互相关通,并由此写出《周易属辞》。在此基础上,他又找出“卦” “爻”的通例规律,纂成《通例》 《通说》。莫友芝感慨这种研究方法“因经求义不袭前人,与里堂通例章句专比异同,以通古义者分道扬镳、庶几匹敌而其用心之苦、成功之难殆过之而无不及也!”黎庶昌总结为:“先生治易不求诸传、注而求诸本经,不求诸本经之象数,而求诸其辞、其字。”督学使者怀宁杨秉璋说:“是编独从卦、彖、爻、翼探索……以经证经,实足发前人所未发。”郑珍则赞美其“于《易》家足名一氏也已”。

为推行传播其研究成果,萧光远还将经文编成韵语,便于蒙童诵读,是为《易字便蒙》。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按“经史子集”分类收录汉到民国两千年间的名家著述近两千部,其中“经部” 《易》类著作共有43部,萧光远的《周易属辞》《周易通例》《周易通说》《易字便蒙韵语》入选,一人独占4部,确为佼佼者。(www.xing528.com)

萧光远一生从教六十余载,先后主讲湘川、育才、培英书院,授徒多年,培养了众多人才。除用十六年时间研究易学外,在经学研究上也有独到见解,著有《毛诗异同》四卷,《汉书汇钞》两卷,《禹贡拣注》两卷。其中《毛诗异同》第一次客观而系统地将《毛诗序》 《毛诗训诂传》 《郑笺》《诗集传》中有关各诗的主旨作比较和分析,归纳异同,对后世从事《诗经》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年后萧光远还创作诗文,特点是以文为诗、以学为诗、以学为文,这在《鹿山诗钞》《鹿山杂著》《鹿山杂著续编》中表现很突出。

萧光远是一位勤奋而特立独行的读书人,《贵州通志》人物志中记有他三件事。其一说他读书勤奋。有次家人把一盘糍粑和一碟糖送到他书桌上,过了一会去收盘碟的时候,只见碟子里的糖还在,而砚台里的墨汁却被他蘸糍粑吃掉了。墨汁糊了一嘴,洗漱以后,又继续埋头读书。其二说他有官不做。中了举人,被选任浙江清溪县县学教谕(学官),不去赴任,情愿在家耕读写作。其三说他有天出城回家晚了,城门已关,见来了个青年,闲聊中互通名姓,才知道青年就是莫友芝,他们聊“汉学” “宋学”,越谈越投趣,两人竟在城门外坐到天亮。

萧光远经学研究的特点是:独立思考,不因袭前人。他的易学著作为《周易》研究的学术大厦添了砖加了瓦,是当之无愧的治学楷模,从教者典范。其独特的治学方法,甘于寂寞之心态,淡泊名利之境界,令人肃然起敬。其治学成就斐然,在贵州经学史、文学史、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