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遵义文化:沙滩文化与三儒好句

遵义文化:沙滩文化与三儒好句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沙滩文化”之名,源于抗战期间浙大史地所编《遵义新志》,是指清末至民初出现在现遵义新蒲新区沙滩村的地域性文化。其文学创作已成为一种现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引领一代风骚,蜚声海内外。“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被誉为黔中“清三儒”。他们工诗文、擅学术,由此举起了“沙滩文化”的旗帜,为学界注目。

遵义文化:沙滩文化与三儒好句

“沙滩文化”之名,源于抗战期间浙大史地所编《遵义新志》,是指清末至民初出现在现遵义新蒲新区沙滩村的地域性文化。世居沙滩的黎氏家族,与侨居附近的望山堂郑氏、青田山莫氏互结姻娅、互为师友。在百余年间,这个方寸之地涌现了几十位学者、诗人、作家,人各有集,各类著作百余部数百卷,堪称神奇。其文学创作已成为一种现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引领一代风骚,蜚声海内外。

“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被誉为黔中“清三儒”。他们工诗文、擅学术,由此举起了“沙滩文化”的旗帜,为学界注目。他们在学术研究及文学创作方面都留下大批成果,囿于篇幅不能详道,仅以其诗文创作的好词好句,以窥风采。

郑珍(1806年-1864年),字子尹,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晚号且同亭长。他是一位学者兼诗人,是近代宋诗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也是近代诗坛上成就最突出的诗人之一,一生写诗数千首,汇成《巢经巢诗钞》。郑珍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可简要概括为以下五方面。

一、寸草春晖情。凡事涉骨肉亲情,无不至性至真,深挚动人,不仅如此,其他悯农伤乱、登临览吊的诗作,亦至性至情。如《题黔西孝廉史道洲胜书六弟〈秋灯画荻图〉》,母亲怜子深夜相伴守,而子更怜母一片心,一字一泪,酸入肺腑,使人不能卒读。 《女薲于以端午翼日夭,越六日,葬之先妣兆下,哭之五首》,未经生离却已是死别,白发人送黑发人是莫大的悲哀,诗人于无底的悲伤中只能寂寞哀叹。

二、灵趣山川图。子尹写了不少描写祖国山水风物和民情风习的诗歌。田园风光,多平衍闲淡,如《山居夏日》《南阳道中》《闲眺》《尧湾夏暝》等。奇峰怪石、情满于山,如《云门磴》 《白水瀑布》 《吴公岭》《飞云岩》等,洞穴诗更是峻峭瑰奇、绚烂多姿,著名的有《正月陪黎雪楼恂舅游碧霄洞》《怀阳洞》《牟珠洞》《白崖洞并引》《五盖山砚石歌赠曾石友钰刺史并序》等,堪称山水诗中的奇葩

三、悯乱忧生篇。郑子尹记录了清王朝由盛到衰的社会实情,有“诗史”的意味。《者海铅厂》写铅厂工人生活,读之使人心惊,《吴公岭》描绘劳工苦难图,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字字催人感伤。 《江边老叟诗》《经死哀》《捕豺行》《吴军行》《屋漏诗》等,揭露清王朝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反映民间疾苦,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都是些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其中的《江边老叟诗》是其突出代表,真人真事,实感真情,平淡质朴。

四、兵火流离作。诗人用诗篇反映动乱时代的战争、饥饿、苛政、疾疫、流离转徙、死亡灾祸。如《西家儿》 《东家媪》 《禹门哀》 《僧尼哀》《抽厘哀》《南乡哀》《经死哀》《绅刑哀》《移民哀》等,读之让人疾首痛心,忧天悯人,心生不忍。

五、杂趣生活录。这类诗作包括怀古、咏物、题识、谈艺、金石考订、友朋赠答等。咏物多是对民生日用、乡邦文物的热情关注。如《播州秧马歌》《遵义山蚕至黎平歌赠子何》《玉蜀黍歌》《瘿木诗》等,考镜源流,详征制作。论书画、谈艺事多真知灼见。其友朋赠答之作,亦绝少空洞肤泛之音。

郑珍的诗歌,无体不工,尤以五、七古为最擅长。其中七古更能变化,有许多创新的格调。律诗绝句,写得亦很有韵致。声律上,表现得极有气势,声情雄放,表现出一种深淳奇奥的风格。其诗法近于宋派,翁同龢为他诗集作序说:“古近体诗,简穆深厚,时见才气,亦有风致。其在诗派,于苏黄为近。”诗中既有黄庭坚的精炼,又有苏轼的疏宕,还兼韩愈的峭拔、杜甫的深厚,在中国诗歌史上能占一席。

莫友芝(1811年-1871年),字子偲,号郘亭,晚号弭叟。曾同郑珍联袂纂写《遵义府志》,后主湘川书院、启秀书院讲席多年,培育人才颇多,生平著述亦丰。创作上有《郘亭诗钞》《郘亭遗文》《影山词》,辑录有《黔诗纪略》等。他的诗歌与郑珍齐名,同为“宋诗运动”中坚,成就略逊郑珍。诗歌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四大类。

一、反映民瘼与寄寓同情。即所谓“民生诗”。《大河百里间自去秋至今无雨雪》就是其诗中难得的人民性较强的作品。诗人面对严重干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寄寓了深深的忧虑和深切的同情。另有一些揭露官府横征暴敛、置子民于水火的作品。其中,在《岁晏行用杜韵》中叹息手中无权,不能以铜山铸钱解民之倒悬。这类反映民瘼的诗歌,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的流露。(www.xing528.com)

二、乡思客愁与风俗小景。莫友芝长期客居,与亲友两地相思,加上仕途失意,漂游之际,常触景生情,思念故乡,怀念亲人融而成诗。 《明月篇》中,思乡之愁就像滔滔江水; 《狼山下有怀故山不狼》作者途经与故乡不狼山名字相仿的狼山,便神思飞扬,魂牵梦萦,客思乡愁,感人至深。《述别五首》生动写出了诗人离家时的矛盾和愁苦,内心活动细腻的描写,使得诗歌真切动人。他诗里有些充满生活情趣小诗,主写民俗。为人们称道的有《咏乡里端午故事四首》,写节日食品、佩物及活动,渲染出浓郁的节日风情。

三、山水风光与林泉之志。莫友芝热爱自然,常在山水林壑间寻求精神寄托。他的《湘川上呈山长王梦湘(瑚)观察》和《水阁》等诗,比较清楚地表现了这种情调。他描绘黔中雄奇山水的诗较多,《南望山》《霸王坡》《乌江渡》《娄山关》等不仅有浓重的诗情画意,而且音韵优美,给人一种清新、流动的美感。其中突出者如《桃源舟中》,诗人由湖水、桨声、舟行,写到近山、远树、天边、明月;由浪稳、波平写到江上的寂静,把桃源附近山水的风貌描绘得诗意盎然,使人读了心旷神怡,轻松愉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唱和酬答与考据入诗。在莫友芝诗集中,有大量官场酬唱、友朋赠答方面的诗作。诗人常在唱和中寄托自己的感受,发抒心中愤懑之情,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耿介的性格和正直的为人,以及诗人的处世思想,但大多思想内容单薄,艺术价值不高。还有一种“考据诗”,学究气十足,是宋诗派炫博逞学的生动表现,然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审视,却丰富了文化内涵。如七古长篇《红崖古刻歌》,其《序》考证关岭的“红崖碑”,提出“三危禹迹”说,就得到学术界一些专家的认同。

莫友芝的诗歌,多数承继了宋诗的特色,主张诗歌中要体现作者的“性情”与“学识”,可以文字为诗,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考据学家,故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评他的诗说:“……长于考据……可称诗史。”艺术上他常用拟人法写景,以动写静,赋死景以生命,读起来饶有生机,格外亲切。遣词上,他能把锤炼过的语言表现得十分自然,平自如话而又富于情趣。一些表现乡思客愁和写景状物的山水诗,也情真意挚、清新可喜。

黎庶昌(1837年-1896年),字莼斋,自署黔男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是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他博览经史百家,致力四史,毕生专攻散文,是“桐城—湘乡”派的主要作家,师从曾国藩,为曾门四大弟子之一。写文章主张发扬“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留下不少考据、析理,书信、赠序、墓志铭、墓表、神道碑、祠碑、传记等文章,一生著述中成就比较大的还是散文,综观其作品有以下特色。

一、论说文畅达思辨。包含政论、史论。这类文章引证古今,层层剖析,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政论以两道《上穆宗毅皇帝书》与《敬陈管见折》为代表。 《上穆宗毅皇帝书》全文文笔畅达,气势宏伟,引古证今,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在《敬陈管见折》中,针对当时国家内政外交中的重要问题,向清廷提出倡议。文言辞犀利、掷地有声,浸透着不卑不亢的气势和深深的忧国之情。

二、传记文生气盎然。包括别传、家传,墓表、碑铭等。他的传记散文总是将人物独特的一面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他的叙事散文,更是条理清晰,有着极强的概括力。他所写人物众多,上至将相(如曾国藩),下至平民,既有亲属师长,也有中外友人,所写人物无不生气盎然,鲜活动人。《书〈拌湖文录〉后》写散文家吴敏树,刻画他的嗜酒如命,通过寻酒、启瓮、汲酒几个细节,便鲜活地展现出来,声态形色栩栩如生。 《郑两山人传》将两个心性淳朴、平易可亲的山人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简单几句将郑珍的两位兄弟力耕自食的平凡身世写得清楚明白,把形象、性格刻画得十分细致。

三、纪游文形色兼美。黎庶昌足迹遍及西欧诸国与日本,他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大部分辑入《西洋杂志》与《丁亥入都纪程》,《拙尊园丛稿》中有一部分是名园散记,如《介石园记》《拙尊园记》《夷牢亭园记》《金鼎山新建玉皇殿记》等,描述颇有特色。其中《夷牢亭园记》中写夷牢亭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光鲜亮丽的视觉享受。《卜来敦记》《巴黎大赛会纪略》等,充满异国情韵,言辞华美,文笔精粗相间,很讲究语言的准确性与形象性。

黎庶昌散文讲究法度,他是继方苞、刘大櫆、姚鼐、管同、梅曾亮、曾国藩、郭嵩焘之后,继承和发扬了桐城派作文注重神气,推敲字句音节,并兼具义理、考据、辞章三个要素的特点的作家。其成就与薛福成不相上下,被称“南黎北薛”。

“清三儒”的追求和信仰,把沙滩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孜孜求学,忠诚国家,著书立学,传承中华文化。有人概括为“锐意进取,精忠报国,求真笃学,遵道行义”的沙滩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既有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又符合新时代倡导的爱国诚信理念,值得今人称颂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