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学习上,最高的境界是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是一种情绪体验,快乐学习是目前新课程改革以后对小学生高压学习的修正目标,快乐来自哪里呢?应该是学习者内心,即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对小学生书法学习而言,只有让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产生兴趣,才更容易体验到学习活动的快乐。但是,书法学习本身需要大量的意志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练习才可以取得一定成果,多数人认为书法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中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是激发其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小学生年龄不同,对书法学习的理解和接受层次也不同,培养其书法学习的兴趣应考虑小学生兴趣的发展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初学书法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书法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书法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毛笔书法,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对单纯地一味地书写练习是有所抵触的,教师应当在初学时,即前几次课就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对书法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从心理上接受它。例如,上第一节课时,教师要充分地准备上课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学语言尽量生动而有趣。首先,可以从文房四宝的制作谈起,像毛笔的材料“羊毫”“兔毫”“狼毫”等的有关故事、古代造纸术的发明故事等,让学生对古代的书法使用工具产生兴趣,并带着好奇、探索的心理去尝试着使用这些工具,体会一下不同质感的纸的书写效果等。其次,还可以从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以及字体的变化发展讲起,借助着各种图片和书法作品,让学生认识甲骨文、铭文、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衍生与美妙,让学生体会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并产生文化自豪感,进而培养其进一步学习书法的兴趣。再次,对已经产生书法学习兴趣的初学者来说,教师对其书写水平的点评会决定其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小学生在学习了执笔、用笔、点画之后,容易对书写成形的字和作品产生兴奋感,虽然此时学生很可能功力尚浅,书写稚嫩,但教师对其点评时,首要的是要保护刚刚燃起来的学习热情,把点评重点放在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上,既要肯定其创作的动机与兴趣,也要指出其书写中的优缺点,但总体上对这一阶段的创作表现应以鼓励为主。
第二,到小学高年级书法的连续学习阶段,教师应采取措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学习情趣。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首先,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应灵活多样。在三至六年级的书法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绝不能千篇一律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就方法而言,可以借助学习内容的变化、教具的变化、学习地点的变化甚至教授者的变化等来实现教学方式的新颖目标;评价方面,既有教师点评与学生作品展示,也要有学生之间的互评或者节日的书法作品展等形式,评价应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学习信念为目标。其次,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简化书写要求,标准尽量具体、榜样尽量生活化。在书写技能的具体学习指导中,对小学生的笔法要求、结构要求要简单而具体,让学生稍做努力即可实现书写标准,切忌要求过于抽象和完美,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小学生模仿的榜样越接近其自身特点,越能够产生模仿动力,因此,教师可选择同班内学习态度较好或者书写水平较高的学生树立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让学生意识到短时间内通过努力可以赶超学习榜样,以此保持其书法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再次,以书法故事或书法家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奋状态和学习欲望。所有的小学生都会对故事感兴趣,每天的文化课学习让学生稍感乏味时,配以图画或者视频的各种书法故事会让学生迅速提起精神,有时故事中的启迪也会间接地引起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总之,故事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是保持其书法学习兴趣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第三,教师应注意,小学生到中高年级虽已产生分科目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学习兴趣并不很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化、家长的评价与态度等,因此,要长时间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避免不良的外力影响。例如,被学生欢迎的书法教师和教学方式尽量地持续下去,学校不能够轻易地变换书法教师,尤其是换下广被推崇的书法教师;家长应尽量配合学校的书法教育实施,减少对学生学习书法的功利要求,鼓励学生热爱书法学习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避免家长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打击等不良影响。
(二)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实现学习动机的多角度培养(www.xing528.com)
小学生的主导学习动机是“为了得到好分数,或者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和“为履行学校、班级交给自己的任务而学习”两类,而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较少表现。因此,表现在书法学习方面,“想写一手好字,得到家长奖励、教师表扬、同伴赞赏等”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直接动机就比较多见,而“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书法艺术等”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间接而长远的动机则较少。事实上,两种动机在小学生的书法学习中是有相互促进作用的,在不同的年龄层次,所起的作用有差异。在书法初学阶段,即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很多的书法学习动力来自和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作品点评或者批改作业时,学生往往非常关注教师给的分数和教师对优缺点的点评,这些评价标识将直接影响学生下一步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最好选择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多数学生能够体验到实现学习目标的成就感,而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尽量地细致、公平、公正,所使用的奖励和惩罚手段也应尽量客观,同时引导学生将奖励与惩罚的原因归结到努力程度而不是能力差异,让学生体会到评价、奖励或者惩罚都是以鼓励其学习积极性为目的。[4]
在具体的书法教学中,虽然学生间接的以社会意义为导向的间接学习动机不很明显,教师也不能够弃这一动机而不用,毕竟书法教育以普及书法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目的,而不是短期的书法技能培训教育。因此,从长远的书法学习效果来看,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一个提升自己书法艺术修养、传承书法文化、做社会有用人才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而坚持长期学习的信心。
按照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划分来看,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外兼有,其对书法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而引起的内部动机在高年级表现更明显,而书法学习活动之外的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有所表现。内部动机更多地依赖于小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成就感,对其书法学习有持久的动力作用,外部动机更多地依赖于短期的外在奖励,只有不断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才有利于小学生保持长久的书法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学方式上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地强化学生书法学习的成就感入手,引导其内部学习动机。
总之,小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书法教师是否能够通过教学合理利用这两个因素,对小学生的书法学习行为加以有效调节,将直接影响其书法教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