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掘潜能,提倡个性化阅读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整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放手。学生的阅读具有主体性和独立性,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要学会给学生营造适合他们读书的场,让他们形成阅读的兴趣。主动学习产生的效果要比被动高得多。
文书只是教学的一个例子,如何借助这些例子让学生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语文教师必须要去研究的课题。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文本这一阶梯,创造性地去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去深度理解文本。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性阅读,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并提出疑点,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专门抽时间进行探究、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疑难。
(二)拓展延伸,引领学生群文阅读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群文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群文阅读是在语文课堂上,师生确定一个或多个议题,然后以一组文章为载体,围绕议题进行知识的构建与能力的达成,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颠覆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将文本的学习由单一向多元进行拓展,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内容的兼收并蓄与学生思维的开放深入,师生共同承担起课堂教学的主体任务,使学习成为一种多元辩证的关系。这既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也符合知识的本质属性。群文阅读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过程,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关注学习内容的兼收并蓄与学生思维的开放深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真正得以实现,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高质高效地得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群文阅读教学目前还没有纳入课程标准之中,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自己去制订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它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现实,以某一条线索去集中相关的文本,从而组成文本群。这个文本群既是服务课堂的载体,更是帮助学生将语文带入生活或将生活带入语文的一种途径。
群文阅读材料的整合首先考验的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和阅读文本的把握,是否符合学段教学目标被认为是阅读材料选取的关键。其次,材料组成集群后,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群文只采用一种策略进行阅读,单一枯燥,收效甚微;另一种是群文的内在相关度不紧密,呈现出杂乱无序的状态,读后不知所云,无法建构阅读体系。目前比较多见的材料整合思路大致有以下几种:以表达主题为轴线集合文本,比如“友情诗”系列;以意象为轴线集合文本,比如“月亮”;以作者为轴线集合文本,比如林清玄的作品;以表达形式为轴线集合文本,比如寓情于景的文章;以体裁为轴线集合文本,比如创世神话;以人文哲思为轴线集合文本,比如“人与环境”。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整组阅读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是结构化阅读策略。
结构化阅读倡导的是“1为主,×作辅”,文章不能孤立或是无序地出现,必须按照一定的结构,层层推进,以个体带动整体,达到群文集中指向某一目标的目的。比如,在群文主题“剧本应该怎么读”中,有三个文本:《半截蜡烛》《打电话》《中央车站》。以高尔基的《半截蜡烛》为“1”进行阅读,其中有场景描写,有人物对话,结构相对完整。教师给出阅读提示:第一步,这个剧本讲了什么?第二步,场景的描写有哪些特点?第三步,怎样通过阅读剧本了解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第四步,人物对白有什么作用?第五步,读完剧本后,你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这些提示出示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学生根据大屏幕的提示用整段时间静静地完成《半截蜡烛》的阅读,之后根据所提问题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总结出阅读方法。其他两篇文章即为“×”,自主阅读时,学生要将自己总结的阅读方法糅合到阅读中,从“1”到“×”进行阅读,再从“×”到“1”进行阅读。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以点带面的结构化阅读,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比如一气呵成、身临其境、角色体验等,借助群文“×”对剧本阅读的方法进行巩固和总结,让“1”和“×”真正形成阅读循环。语文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可以掌握剧本的阅读方法;语文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改编剧本,体验剧本编写的乐趣。结构化阅读最大的优势是文本的黏合度比较高,教师在其中的参与比较少,不会抢占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我生成和个人能力的形成综合且全面。
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革新性教学策略,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冲破了语文学习中的藩篱,使传统的教学思想得到了继承与升华,也使当代阅读教学思想得到了普及与发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有效的范式。在进行单元整组阅读教学时,建议教师大胆尝试。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课外主题阅读兴趣不高的现象,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群文阅读与课内群文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阅读时间更多,阅读内容更丰富,阅读途径更多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推荐篇目,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购书、读书、谈体会,加深对推荐书目的理解,从而让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全方位地指导学生进行单元整组阅读。
(三)开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www.xing528.com)
从教以来,许多教师反映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实施起来相当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意识淡薄,自制力不强,对枯燥的阅读兴趣不高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下功夫。而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阅读活动,就是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
引导和组织学生读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则需要家校联合,通过举行系列读书活动,共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在教师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开展“我与孩子读经典”,积极组织学生诵读经典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书香满园”活动,结合班级文化墙,专门布置一块“美文推荐”版面,用于张贴教师推荐的美文;“读书看板”评比,整理读书节成果,彰显班级特色,教师和家长共同制作班级的单元整组阅读读书看板,力争做到图文并茂,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优秀看板评比。
2.在学生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课外单元整组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主题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首先,在班级里设立读书角,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两本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书目,其余时间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随意选择书目。根据调查,这项活动开展以来,由四年级初期的“捐书读”到五年级的“抢书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质的飞跃。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世界的窗口。”通过读课外书和报纸杂志,学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见识,丰富了人生阅历,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能让学生以最佳心态对待学习。经过四年级一年的运作,班级书吧的藏书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又陆续捐来古今中外名著、科普读物若干,累计存书三百余本。对于只有三十八名学生的班级,每人捐书量达到了十本左右。每天图书的借阅量也很大,图书管理员忙于借出与收回的工作中。时间在推移,学生的读书热情也在攀升。有时为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即使与班级图书管理员预约也需半个月后才能借阅。其次,每周五的晨会时间,学生之间可以针对一周的读书情况进行交流,每月一篇的读后感,介绍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最后,在校外开展读书,在家长带领下,学生积极走进书店,去读自己喜欢的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经典书目。这些活动坚持下来就有收获,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3.开展“书香家庭”活动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的培养,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对学生进行引导。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在家庭中形成读书氛围,家长带领孩子共同阅读,营造出“书香家庭”,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阅读水平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读书节互动,进行“书香家庭”的评选,以《“营造书香家庭”倡议书》的形式,向家长介绍读书节系列活动,介绍亲子共读以及营造家庭读书氛围的重要性,倡议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每学期评选出“书香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颁发奖状。通过举行阅读活动的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日常阅读训练与培养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育无痕,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与家庭。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创造,丰富的阅读是创造的源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获得大量的语文资源,使他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