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性
对于语文单元整组教学而言,其整体性主要呈现在教材的处理上。单元整组教学以整体化的方式安排教材的结构。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的教材,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按照某一知识模块来编排,它是由每一个主题单元,按照一定的能力成长需要而组织的知识体系。其中的每个主题单元都是整个知识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它们自身又相对独立并自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单元整组作为出发点来掌控教材、安排教材,以免教材被支离,或是游离教材之外。这里也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头脑里要有一个整体的课本构建图,而且对于每一个单元内部,所有单元之间有怎么样的牵连,每一单元的要求相对于整本书的要求都要有所知晓,有所研究。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对不恰当的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编排。在教法上,教师依然是要从整体上着眼,坚持身在部分、眼望整体的原则,不能像以往那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着眼整体,单元整组教学的要求应落实在哪些篇目哪些实际的训练上,才能达到能力目的;着眼部分,要计划安排,看看每一篇课文能够实现整体要求的哪一点,以此来确定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完教材,接下来就要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来确定合适的教法、教学设计,完善整个单元的教学。教科书中,每一个看似相对独立的“部分”,就自身而言是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又都与其他部分有着不可割舍的牵连,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而非零碎的部件。
(二)序列性
序列性,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一定的序列,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就其自身而言,也是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整组教学。有序性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编写、排版和教学过程上。为能够有利于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而去搭建一个恰当的教材序列,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也是语文学科教材在编写上的一个只要意图。此外,教科书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也是编排人员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对于一本教材,可以从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语文学科知识、思维训练、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内容为主线索来编排,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一种序列性的体现。序列性还可以从教材的纵、横向的内部对比之中细化。纵向上,类别相同的能力与知识各自安排在一册教材中,构成一个“易—难”“简—繁”的教学过渡,以及训练上的梯度,把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序列,按部就班地展现出来。如此方式,能够方便学生把新知识融入原有知识体系中,并应用于相似知识的学习。横向上,每一本书都编写有一定数量的主题单元,每个单元之间既互相独立又有交叉,这样既保证了学习内容的丰富完整,又注意到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与相互渗透。无论是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力,还是开发智力、传授知识,都是遵循这样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因此,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时,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际情况来随机应变教学步骤,选择教法,由简单到困难,逐步深入,从而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循序渐进地习得技能。(www.xing528.com)
(三)比较性
单元整组教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比较性。教材的布局搭配也是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对于一个单元的数篇文本,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特性,可能是思想、语言艺术或能力训练,但是它们又各具形态,各自有着自己的侧重点,各自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同是诗歌,写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写作手法显然是不一样的。而有时候,同样主题的文章,其表现形式、艺术手法也有可能不尽相同。有时候,就算文体一样、主题也相同,如同是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和俞平伯的观察视角、艺术风格也兼容不同。遇到这样的情况,必须尽量多地接触同类文章,并细细揣摩比较,分辨出优劣得失,这样才能慢慢
把握文章的真味。单元整组教学就是在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总结分析出学习方法、规律,或者获取一定的能力。语文单元教学中的比较也是多维度的,可以是每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每一部分内部,课后练习之间的比较……通过如此多维度的比较过程,可以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归纳并且分类,达到单元整组教学的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