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有以下四种:一是学科取向;二是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三是社会问题取向;四是混合取向。学科方向是基于科学逻辑本身来组织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课程倾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取向指的是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心理结构、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趋势来组织课程;社会问题取向意味着围绕课程的主要社会问题,以适应和改善社会生活。还有一个混合的取向,这是前三个课程取向的完美有机结合,它是指课程综合考虑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生活每个元素。混合取向定义取向的课程基本上是一门学科的知识、学生的经验和当代社会生活的经验三个方面的结合,因为人本身经验完整性,我们不能选择只强调其中一点,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我国语文教材单元组合结构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按照语文能力组元的教材,是一个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定位、教材的作者的出发点挺好,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最大的弊端是不以学生为本,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语文知识组元教材是学科取向,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但是,缺点也显露无遗,这样的教材是以语文知识的逻辑体系构建而成,是过去几百年甚至千年的经验和知识,不以受教育者的意志和兴趣为主,而是重视成人的意志,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就得以取胜,学科取向还将导致语文教学忽视受教育者的真实生活。主题组元的形式则是一种混合取向的课程结构,它基本上实现了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当代社会生活三方面的统一。(www.xing528.com)
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发展迅猛,学生身边天天都有很多新的时代信息,怎样精准而又快速地得到和使用信息,这是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主题单元教学在本质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