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课例评价与思考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课例评价与思考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本的选择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一环,考验教师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群文阅读理念的理解。引起学生思考,讨论。例如,在《桥》群文阅读中,蒋军晶老师并非着力渲染老支书舍己为人的形象,而是带领学生发现小小说结尾的特点。(五)选文多来自课外,不利于群文阅读教学常态化前文中分析了蒋军晶老师课堂中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内容,但选文来源方面还值得我们思考。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课例评价与思考

通过分析蒋军晶老师的十五个课例,笔者认为蒋军晶老师的课教学目标精简,落实“一课一得”,本组合结构性强,充满张力,问题重“解释”,引矛盾,直面表达,求同存异,重视培养阅读策略。

(一)教学目标精简,落实“一课一得”

从蒋军晶老师的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目标都是精练的、聚焦的。其课堂课脉络清晰,语文知识、能力训练重点清晰。围绕重点,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深处,深入探究,扎实训练,体现“一课一得”的智慧,使“发展性”教学内容集中,重点突破。当然,一课一得不意味着一节课仅仅抓一个点,选择一点是一种追求,可以有两点、三点,但其重点一定要是非常突出、主次分明的,让学生真正对重点学精、学透、会用。

一篇课文,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拥有诸多训练点,人文含义丰富,表达方法多样,值得我们学的内容太多。群文阅读课由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变为三到五篇的文章的学习,文本容量更大,但时间从哪里来呢?教师若是贪多求全,什么都要抓,面面俱到,将会导致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是浅尝辄止,收获很少。面对小学生阅读中的问题,许多学校提倡在课内进行大量阅读,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课堂教学肤浅、简单化的倾向,速度提升的同时,未能有效兼顾质量,语文课的魅力被大大削弱。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又不能将大量课内阅读落在实处,“一课一得”是一个好策略。如何促进“一课一得”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在群文阅读教学提供的实践新思路的基础上,精简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二)文本组合结构性强,充满张力

蒋军晶老师的选文不但文本类型多元、文质兼美,还具有正确价值观的特点,其突出特色是文本之间具有强大的矛盾张力,明显的整合效果,显著的异同点,文本之间具有较强的互文性,即文本之间具有很强的结构性。文本的选择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一环,考验教师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群文阅读理念的理解。教师具有文本的选择权,但文本的组合并非随意、杂乱无章的。前文中我们提到,选文有时囊括议题的不同侧面,有时是一个议题的反复证明,有时每篇选文提供一个片段,构成对议题的整体解答,多文本之间的关联以及结构性呼之欲出。在此基础上,文本选择的基本导向应该为多元、异质,在同一议题下,选文的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选文的性质,可以为同类重复、互补比较、互相支撑等。同类重复的文本指多文本具有相同的文体表达方式等。例如,“反复结构”的童话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多个童话文本中发现“反复结构”这一特点,可以据此猜测故事接下来的结局。互补比较的群文指多个文本之间的观点、对同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具有互补性,学生可以在比较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互相支撑的文本则体现议题的不同侧面,使学生能对事物、问题形成立体认知。例如,在“比较,最实用的阅读策略”一课中,蒋军晶老师选取四篇小小说,分别是《桥》《窗》《雪夜》《诺曼底号遇难记》,四篇文章皆为小小说,有着出色的环境描写和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尾。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明晰小小说设置悬念、结局意外的特点,四篇文本是对议题的反复证明。

(三)问题重“解释”,引矛盾,直面表达

教师如何提问,决定了学生如何思考。首先,蒋军晶老师的课堂提问强调“解释”,有一定难度;常设置矛盾点,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问题关注当下,有生活气息;问题直面表达,有语文味。首先,蒋军晶老师的课堂上,细碎、简单、浅层的问题较少,需要学生在梳理、比较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细细思索,得出答案。相比直接在文本中找答案,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其次,蒋军晶老师善用问题引发矛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例如,在《已死的母熊》一课教学中,蒋老师提问:“这篇文章告诉大家爱护动物,莫杀生,可水中也有很多微生物,我们喝水,也杀死了这些生命,难道我们不喝了吗?”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再次,问题关注当下,有生活气息。蒋军晶老师常常在课堂中问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共鸣的问题,如“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起了哪些往事?”等。最后,问题直面“表达”,有语文味。蒋军晶老师认为,语文的学科特征需要强化,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应该多涉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选材用材等表达方式上。例如,在《桥》群文阅读中,蒋军晶老师并非着力渲染老支书舍己为人的形象,而是带领学生发现小小说结尾的特点。蒋军晶老师的很多课,是读写结合的,在感受写作特色的同时,引导学生像作家一样思考:“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写?怎样借鉴所读文章?”蒋军晶老师的课堂探索不乏广度、深度与效度。(www.xing528.com)

(四)求同存异,重视培养阅读策略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蒋军晶老师整合文本,为学生提供使用“默读、浏览、略读、速读、跳读”等阅读策略的载体,其文本形式可以是段落、连续性文本、绘本等,可以使学生练习单篇阅读中很难联系的阅读策略,如“提取和筛选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通过学习,学生练习提取信息、比较、预测、推理等阅读策略,能够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解读文本。例如,在梳理“草莓个儿头为什么大”的过程中,联系比较、整合等阅读策略;通过辨析“客观、公正的新闻怎么写”,学习如何阅读新闻,以及练习复杂情境中的思考力。群文阅读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生阅读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常用的方法。蒋军晶老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组合具有结构性的多文本,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猜想,求同存异,教给学生阅读策略,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值得一线教师借鉴与学习。

(五)选文多来自课外,不利于群文阅读教学常态化

前文中分析了蒋军晶老师课堂中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内容,但选文来源方面还值得我们思考。蒋军晶老师认为文本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一篇带多篇、课内多篇和课外多篇。但通过分析课例笔者发现,蒋军晶老师善于补充课外文本,一堂课中包含多篇课内文本的课例较少,课外文本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群文阅读教学的落实。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课外文本的选择挑战教师的阅读面,阅读视野与阅读素养;二是若过多选取课外文本,将难以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群文阅读教学只有落到实处,其价值才能充分实践。而落到实处,需要一以贯之的实践,而非是偶尔可尝的大餐。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选择合适的课外文本是必要的,但注重教材内文本的整合也十分重要,教师要更加注重度的把握,选文要慎重,使群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既可以更好地完成课标的要求,达到教学目标,也能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带领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注释】

[1]宋浩珍,蒋军晶.群文阅读课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