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反映经济真实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的本质所在。但是,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数字,由于直接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就有少数见利忘义、知法犯法的企业(单位)主管和会计人员,受利益的驱动,钻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空子,造假账,编假报表,欺骗国家和人民。近年来,这种现象已发展到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中国证券报》1999年10月23日转载了这样三组统计数字:
——财政部对全国110户酿酒企业的会计状况进行抽查,结果有102户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收入、费用不实的金额共计近25亿元,导致虚假利润13.88亿元;其中企业会计报表利润与检查组核实利润金额相差一倍以上的达41户!
——上海对22家市管企业及202家子公司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前这些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显示的利润总额达26.45亿元,审计查出114家企业虚增利润22.69亿元,65家企业虚减利润4.93亿元,相抵后共计虚增利润17.76亿元,实际利润仅8.69亿元,还不到“报表利润”的三分之一!
——深圳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全市1.2万家登记注册的公司中,仅有不到6 000家是经过法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的,多半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假的!抽查了201份企业验资报告,结果130份是假的,其中98份纯属伪造!(www.xing528.com)
此外,还有中农信倒闭、株洲有色巨亏、上市公司丑闻(如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渝太白事件、东锅事件等),以及最近中创集团、海南发展银行被接管、广国投被关闭等案例。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现为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常见的作假手段可分为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传统手法主要包括:利用虚拟资产谎报利润、利用利息资本化夸大利润、利用长期股权投资编造投资收益、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调节利润、利用存货难以盘点低估销售成本、利用时间差提前确认收入等;现代手法主要包括:利用不等价交换的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虚构利润、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利用资产评估消化“资产泡沫”掩盖潜亏、利用财政补贴粉饰盈利能力等。这些虚假或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它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虚假或失真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误导政府监管部门,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