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单位经济真实反映与会计基本职能

企业单位经济真实反映与会计基本职能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必须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真实这一基本要求却没有改变。真实和公允即可靠性,始终是会计的最重要质量特征,如实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与财务真相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总之,为了更好地领会《会计法》的精神,把握这次修订的要点,首先要从理论上认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和单位的经济真实。

企业单位经济真实反映与会计基本职能

会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间固有的,它是人们随着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发展,基于管理的需要而创造的,人们之所以需要会计(包括早期的簿记)是为了帮助人们记录、计算那些通过观察和记忆已无法直接了解的、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活动。早在500年前,现代会计的创始人帕乔利在“簿记论”中,谈到借贷记账是记录商业活动的最有效方法时就写道:“这对商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系统的记录而仅凭商人的记忆,那将不胜其烦,也会遇到困难,以致无法从事经营”(帕乔利,1494年)。不言而喻,如实反映经营状况,使人们了解经济真实是创造簿记和会计并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初衷,也是对会计(以下主要指会计核算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要求。

会计使用一系列核算工具并通过严密的规则与科学的程序把它们组成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这是五百年来人们实践的总结。其中,有的已成为各国的法律准则或制度,有的则成为通用的国际惯例。不论从核算工具或从核算程序看,无不贯穿一个基本精神:要通过每一个环节,保证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的基本核算工具是凭证、账簿和报表。凡是要由会计处理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首先必须取得或编制合法、合理的原始凭证,内容必须真实,数字必须正确,证明其有效的签章必须齐全。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要依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按复式记账的要求进行分类浓缩,运用正确的会计科目(账户)形成会计特有的记录方式——会计分录,产生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都只反映个别的经济业务,为了连续、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根据凭证,在账簿上进行登记(即使在电算化的记账技术下可以不存在人工记录的账簿形式,但全面记载的账簿实质仍然存在。从电脑中仍然可以输出账页构成账簿)。从凭证到账簿,是会计数据的加工转换,这种加工转换不是离开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而是更逼近经济真实。因为它把个别的、局部的记载转换为整体的、全面的和系统的描述。如果把经济数据转换加工过程理解为是人们对客观经济过程认识的抽象,那么,正确的抽象将更正确、更完全、更深刻地反映着企业(单位)的经济实际(参阅列宁,1914—1916年)。账簿的记录虽然完整、系统、全面,但信息却嫌太多,重点不够突出,要使账簿的记载对决策有用,最后,还需再浓缩、分类和汇总,编成各种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特别是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或理财业绩,备受企业和单位内外各利害关系方面的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有关部门对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凡利用到的会计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会计报表。当然,凭证、账簿和报表是一整套完整的有机结合的核算工具,会计数字的真实性是由它们共同保证的。所以,新修订的《会计法》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对此作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而第四章又规定了加强会计监督的重要条款,更为防止信息失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

各种核算工具的使用,还需要通过严格的规则与严密的程序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机制。这套机制同样是以可靠和相关的概念为基础进行运作的,它包含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部分。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有用,必须按公认的基本标准来确认所有报表要素,其中,收入的确认还要符合实现(包括已实现和可实现)原则;计量要依据计量对象的特点,采用相关的属性,但不论采用哪一计量属性,都应使计量的结果可靠;记录要应用科学的借贷记账法;报告要在表内进行恰当的再确认,在表外进行充分的披露。

上面是我们对会计核算过程所作的简单描述。这一描述旨在说明一个事实:现代会计的发展已经历经五百年,它的理论、方法、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必须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真实这一基本要求却没有改变。真实和公允即可靠性,始终是会计的最重要质量特征,如实地反映(包括文字说明和数字描述)企业(单位)的经济与财务真相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许有人问:“现在国外会计界不是很强调会计的相关性吗?”(如美国财务会计第2号概念公告和1999年3月发布的《在会计计量中利用现金流量和现值的征求意见稿》),“有人不是主张即使不够可靠,但只要相关的信息也可以报告吗?”(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委员沃尔曼在《财务报告的未来Ⅱ:彩色方法》中的建议)。我们承认,相关性也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但不应当把相关性与可靠性对立起来。如果所提供的信息虽真实可靠却对人们没有用处,即完全缺乏相关性,人们当然不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获取这种信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现在的会计模式,特别是会计报表所规定要揭示的项目或披露的信息,对报表的使用者都是有用的,尽管对他们的有用程度各不相同。在这个意义上,应当肯定现在会计核算要求提供的数字与信息(反映一个企业或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以及现金流量)具有根本的相关性。问题是,只有规定的账户和报表项目还不行,还必须要求对它们的表述要真实,数字要可靠,要符合(至少基本符合)经营状况和经营结果的实际。否则,相关性就会落空,有用性就会丧失。所以,我们应当特别强调可靠性(真实性)。沃尔曼先生的建议虽然很有新意,但如果披露相关而不可靠的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只能产生误导,有害而无利。万一可靠性与相关性产生矛盾,我们赞同英国ASB最近在其发表的《财务报告原则——若干问题解答》中的观点:如果出现矛盾,应当选取“那些具有可靠性中最为相关的项目”(ASB,1999)。(www.xing528.com)

总之,为了更好地领会《会计法》的精神,把握这次修订的要点,首先要从理论上认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和单位的经济真实。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再看一看一些经典的经济与会计著作的说法。

资本论》在论及簿记(即会计)时指出:资本的运动是由“包含商品定价或计价(估价)的内的簿记来确定和控制的”,又说:“簿记的方法改变不了账簿所记事物的实际联系”(马克思,1885)。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位著名的注册会计师在其所著的《会计的真实性》一书中,第一章即开宗明义地写道:“会计是财务语言。会计职业界的成员是会计的解释者。广大公众必须根据所解释的信息去了解他们所不熟悉其内幕和个别情况的每一个企业或项目,如果解释者不能说明真实,或者不能说明全部真实,或所说明的只包含真实的一半,许多公众将被蒙蔽而遭致损害”(Macnel,1939)。说得最清楚不过的是著名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在他的《会计理论结构》一书中,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明会计是以反映真实经济事实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浓缩,既有规则又有条理的手段。他把会计的最高目标归结为“帮助某人借助数据了解某个企业。为了实现这一首要目标,会计必须对数据加以如实的分类,正确的浓缩和充分的报告”(Littlelon,1953,引文中的着重点为作者所加,下同)。

上面的引证已足够说明:从古到今,不分国别,对会计核算在理论上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真相。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其精神实质,是同会计的这一基本职能完全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