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西方各个国家,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的历史可以看到,准则制定机构不研究会计理论,特别是不研究直接指导会计准则的理论是不行的,是要走弯路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台是西方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会计准则需要以前后一致、内在一贯、科学严谨的概念与理论为指导。因此,准则制定机构不能只埋头草拟和修改准则,而必须研究有关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就我国目前的需要来说,我认为应当研究讨论下面几个理论问题:
1.财务会计(会计核算)的目标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明确系统地研究过财务会计的目标。目标研究应该成为我国准则制定机构研究会计理论的起点。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除参与市场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外,还有负责调控市场经济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应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在目标上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我们应认真研究在中国,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使用者和他们对信息的需求。特别是要研究我们的会计信息如何为国家的宏现经济管理服务。这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会计如何与统计联系起来,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会计的信息是否能直接地为宏观调控服务。如果不能,那它是怎样间接地为宏观调控服务?这些信息如何经过加工、汇总变成国家宏观调控有用的信息?我不赞同会计有宏观会计与微观会计之分。我认为会计从本质上来说是微观的,但这不等于说会计信息不能为宏观管理服务。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基础,会计信息可以根据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来进行加工、改制、汇总、调整、分析,以求得对宏观管理决策有用的指标。
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关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及其区别,前面已经讲过。目前看来,也以两者并存为宜。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会计制度终将被准则所取代。目前,我们要很好地研究两者的关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今后在我们国家如何用准则来取代制度?何时取代?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离开制度用准则来指导会计工作?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先通过准则的试点,再深入调查研究,逐步创造取代的条件。
3.现代企业会计的特点。我国的现代企业并不等同于西方的股份公司,因为它首先是国有企业或由国家控股的企业。所有制是问题的核心,反映在会计和理财上,产权结构和由此产生的分配关系始终是比较复杂的,不能简单地搬用西方股份公司会计,把它套用到我国今后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现代企业中来。因此,在制定准则时要很好地研究我国现代企业的特点。
4.物价变动问题。目前西方国家的物价涨幅普遍都回落到5%甚至5%以下。而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据公布的数字,1995年为14.8%。按照国际会计惯例,物价变动超过10%时,在会计报表上就应适当地反映物价变动的影响。会计信息是否真实,除主观原因外,客观因素主要就是物价变动,否则提供的信息就是不真实的。但考虑到国内外及人民心理的影响,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应按特殊方式处理,即不必用作对外报告,而用作对内报告,只供高层领导决策之用。(www.xing528.com)
5.研究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物价变动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方面。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主客观因素。因此,要认真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加强会计监督的力度,甚至可制定有关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严惩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的法律。
6.研究我国现在虽还没有出现,但今后将会出现的新兴的会计业务以及与它有关的准则制定问题。这种业务我们可称之为创新的经济业务,如金融工具、兼并中产生的商誉、软资产(soft assets)、人力资产(human assets)、不确定性和传统财务报表的改进等问题。我们要研究有关这些业务和项目的会计处理及其在报表中的披露。同时,我国也应参与研究传统报表和报告的改革问题。
(原载《上海会计》1996年第5~7期)
《上海会计》于1996年第5~7期“专稿”栏连载了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的《会计准则制订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的报告。现续将报告中有关专论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发展的经过,在本栏发表,以飨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