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会计要素-葛家澍文集(上)

财务会计要素-葛家澍文集(上)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财务会计要素,与我们一般所研究的要素的概念不一致。即这些要素是从价值增值运动中来;依据财务会计的目标。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收益表是反映经营业绩的报表;分类统驭财务会计信息;用于财务会计的确认。总之,把会计对象划分为这六项要素,基本的考虑是为了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财务会计要素-葛家澍文集(上)

我们将会计对象表述为价值运动或价值增值运动,是非常抽象、概括的说法。会计对象的界定,既要用文字作定性的说明,尤其要用金额进行定量描述。这样,就需要将会计对象具体化,使它便于计量。

1.价值增值运动的总括表现,一是从一定时日来看,它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二是从一定时间来看,它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与经营的成果。这是价值运动的总括表现,它比价值增值运动概念要具体,但仍然比较抽象。根据财务会计标的要求,也就是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使用的要求,价值增值运动必须区分为若干个可以计量、加工成有用信息的要素,这些最基本的要素,是组成两个报表的框架,一个组成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另一个组成收益表(损益表):收入、费用和收益。这些框架不仅能用文字表述,作定性说明,而且可以量化表现。它们之间有如下的数量关系: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②收入-费用=利润。利润在分配前,又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这两个框架,相互之间在数量上是可以沟通的、勾稽的。从任何一个时点看,我们所能看到的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而从一个过程或期间看,则是收入、费用和利润。这里也体现了复式簿记的巧妙。这六个项目,称之为财务会计的要素,或者叫财务报表的要素。

所谓财务会计要素,与我们一般所研究的要素的概念不一致。我们一般所说的要素,是构成任何一个物体最小的分子或最基本的单位,即它已不能再分割了。财务报表的要素则不然,它是构成财务报表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分的大类。在财务报表要素下,还要加以细分。倘若细分,在报表中就是报表项目;在日常记录中就是账户。每一个企业报表项目和账户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分别隶属于共同的要素。由于财务会计要素只构成财务会计信息的大类,为数不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其比喻为“积木”,根据“积木”可以搭成房子。所以,我们将其称为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

财务会计要素的特点和作用,可以这样来概括:(1)来自财务会计的对象。即这些要素是从价值增值运动中来;(2)依据财务会计的目标。即要素的确定与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有关。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收益表是反映经营业绩的报表;(3)分类统驭财务会计信息;(4)用于财务会计的确认。这说明要素设立的目的。

2.我们是只设置上面六个要素,或还要多设置几个要素,其依据是什么?美国就有十个要素。并且,它做了解释,对企业用“全面收益”,对非企业单位用“净资产变动”,对企业用“所有者权益”,对非企业单位用“净资产”。这样,共有12个要素。要素设置的多寡,主要取决于目标。即所设置的要素是否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要素本身也是信息,但它是一个总括的信息,一个企业有多少资产、负债、净资产等,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然而,仅有这些信息,是不能用于进行决策的。所以,要素还要进一步分类。进一步分类就属于会计科目与报表项目了。(www.xing528.com)

要素的设置、分类与对象的关系是:在要素设置与再分类时,总体上不能超越对象的范围。或者说,要素和要素的进一步分类都是来自对象。这是对象对要素的约束,同时要考虑目标的要求,即在对象的范围里,设置多少要素、要素如何分类,基本上是由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即目标来决定的。

3.财务会计对象最基本地分为六个要素,组成两个报表。可能的问题是:为什么至少要分成这六个要素,而且它们要划清必要的界限。理由在于: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是企业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最关注的两类信息,可是,这两类信息又容易互相混淆。例如,资产与费用、负债与收入、所有者权益和收益就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分类时,特别要重视容易混淆和容易相互转化的项目。第一,为了提供这两类信息,至少应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把会计对象先分为上述六个大类即六项要素,组成两份基本报表,以便据以向使用者传递基本的会计信息;第二,为了保证这种报表的质量(实际上也是保证财务会计的质量),必须对六项要素给出严密的定义,使之既能定性,又可定量;第三,要在定义以及会计确认中,指出每一项要素的特性,尤其对于容易混淆的要素,如资产与费用、负债与收入、所有者权益与收益之间,应该划出明确的界限,以便作为确认的依据。比如:一项交易是应列为资产还是列为费用?其中,有多少应当列为费用、多少列为递延支出?又如,一项收入,是应作为负债还是作为收入?其中,有多少应列为收入、多少应视为递延收入?这些都应当通过要素的划分、要素的定义和确认的标准等,作出合理的规定。我认为,划分要素,给出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定义,是正确提供财务报表的关键

为什么我们对于什么是资产、费用,什么是负债、收入,要分得一清二楚呢?如果将应列为本期费用的项目,作为资产,结果是利润虚增、财务状况也不实;反过来,如果将本应作为资产的项目作为本期费用,结果使得本期利润下降,财务状况同样不实。对负债和收入之间界限的混淆,也会出现类似后果。设置这六项要素的目的,就是要便于正确地确认不同的要素,保证这两类报表的真实、可靠。总之,把会计对象划分为这六项要素,基本的考虑是为了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尽管这种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相对和暂时的,但我们仍要确保这种相对真实。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如实地反映受托责任,一些相关的决策也将会出现失误。

4.要素究竟设多少,比较恰当。现在看来,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从目前世界各国来看,上面这六个是最基本的。在这六个基础上,增加几个也可以,但不能太多。要素是财务报表的大框架,而报表只有通行的几份。框架不应太细、太密,要素不能太多,要素不应当也不可能代替账户与项目,尽管账户要受要素的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动表要不要设置要素,如何设置?对这一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第三报表可以不单独设置要素,因为按现在的账户体系,就可以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动表,没有必要再设置单独的要素。如果单独设置要素,就要有相应的账户与相应的确认、计量方法,从而使得现行会计模式变得复杂起来。第二种观点认为,从理论上说,要素是报表的框架,那么,目前所说的六项要素只是两个报表的框架,第三个报表没有自己的框架,这是不合理的。至少要素的设置是不完整的。并且,设置要素不等于要设置账户,不等于要有一套日常记录的方法和确认计量的方法,因此,还是有必要设立单独的要素。财务状况变动表可设资金的来源、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净变动;现金流动表,可设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更细一点可将它们按企业的三种活动作进一步的区分,比如,现金流入可分为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理财活动。现金流出也可按这三种活动分类。但是,这个问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