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计量模式:服务于财产经管责任与利益分配的重要角色

会计计量模式:服务于财产经管责任与利益分配的重要角色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供“真实与公允”地描述客观事实信息的会计,是服务于对企业经营利润进行公平分配,并协调参与分配各方的利益分配关系的。在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一事实性信息还有助于明确管理者对受托财产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然而,会计计量的特性又决定了计量结果无法达到完全准确、真实,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不精确性和一定的主观“武断”性,这又必然会损害到利益关系各方的平衡与协调。

会计计量模式:服务于财产经管责任与利益分配的重要角色

向外界提供客观、公正地描述所依存主体的经济活动,是这一计量模式的目标。依照这一目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应该是事实性信息。传统财务会计的发展正是遵循了这个基础,其计量方法的改进,也是朝着更加真实与公允的目标努力:

——人类早期的“刻木记事”、“结绳记事”,甚或较为复杂的“基普”(印第安人一种较为复杂的原始计数行为)等,都可视为会计的萌芽。而这些处于萌芽阶段的活动,正是人们力图正确记录各项活动的原始计量行为。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仅靠实物量度的记录活动已不能满足会计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货币量度计量的行为。运用货币作为计量尺度,是会计计量区别于原始计量行为的标志。而在目前已知最早论述复式簿记的专著中,还要求当存在多种货币计量单位时,“只能采用同一种货币单位,因为不同种类的货币不适用于汇总合计”。会计计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由簿记向会计转变的过程中,它的服务重心由商业企业渐渐转向为工业企业,会计计量方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结果更加符合人们期望中的“真实”。如: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按原始成本记录并逐期计提折旧,存货发出按先进先出或加权平均数等计价方法的运用等,使资产计量结果更符合实物流动;制造成本的计算、权责发生制应用于损益计算并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等,使收益的计量更加客观。

——进入20世纪中期,会计计量的“真实与公允”越发为人们所重视。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这一要求,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如物价持续变动时),人们不惜修订沿用已久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采用各种新的计量属性并更换量度单位,如在实务中就用现行成本(重置成本)计量属性及不变购买力量度单位等。(www.xing528.com)

提供信息本身并不是会计的终极目标,通过所提供的信息为有关方面服务,才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真正目的。提供“真实与公允”地描述客观事实信息的会计,是服务于对企业经营利润进行公平分配,并协调参与分配各方的利益分配关系的。在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一事实性信息还有助于明确管理者对受托财产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事实性信息只是力图“真实与公允”地提供所欲表述的客观事实,它本身并不能真正做到完全真实、客观地描述客观事物。之所以如此,又是受计量方法自身的特征及会计所要计量的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所限定。这里,我们要集中讨论会计计量的特征。

一般而言,计量可以分为直接计量与间接计量,前者是依照一定的标准或属性,对被计量客体直接加以计量,比如逐件辨认并按交易价格记录某项物品;后者则是在直接计量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如加、减、乘、除)推算出被计量客体的数量特征,这种计算包括将不同物品的价值加总得出某一类物品的价值,用账面原价减折旧得出固定资产净值等。严格说来,直接计量在会计上应用的范围非常狭窄,会计计量中大量地要运用间接计量。换言之,会计计量主要是通过计算得出被计量客体的数量特征。这样,力求准确地记录被计量客体是很困难的,因为在直接计量以及在对直接计量进行转换的间接计量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差错(甚至可以说必然存在差错),更何况会计上,在收入汇总、费用分配等方面,还有假定或人为估定与判断成分存在。既然事实性信息是协调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关系,并为财产经管责任服务,它应该力求如实表述,这样才能做公平地为财产的委托经营者和受托经营者服务而不损害其中某一方的利益。然而,会计计量的特性又决定了计量结果无法达到完全准确、真实,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不精确性和一定的主观“武断”性,这又必然会损害到利益关系各方的平衡与协调。

鉴于计量的特性导致它不可能杜绝“误差”,因此,试图通过引进各种计量方法,改进计量手段来达到计量的完全准确是不现实的,而力求缩小计量的“误差”,避免出现重大计算错误和明显的主观“武断”性判断,是会计发展的方向。至于将“误差”缩小到多大范围之内,我们认为,只要利益各方均能接受计量结果,或认为计量结果虽有“误差”存在,但影响不大,就应视为可允许计量“误差”的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