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澍 李翔华
会计,作为一个客观的事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这一事物究竟是什么?至今尚未定论。本来,要认识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真正探明会计的本质。
人们认识会计,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只能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也就是说,要从认识会计的实务(实际工作)开始。(www.xing528.com)
会计实务,在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生产力水平的社会,以及在不同部门和单位,都是有差别的。首先,我们只能以现代会计(或有人称之为近代会计)即奠立在复式记账基础上的会计作为考察的对象。在此以前的会计,就不去说它了。其次,我们也只能把管理会计的“某些内容”加以割爱,因为它是否体现会计的基本特征尚待进一步的讨论。所谓“某些内容”是指主要运用现代数学和统计方法的那些部分。最后,我们还要排除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之后引起的工艺变化。因为,一则这样做,符合我国目前会计实务的现实;二则避免从电子数据处理过程比较容易导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结论。科学研究需要实事求是,要尽可能防止以偏概全。至于各个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会计实务的差别,那只好也予以舍象。因为,在上述条件下,要从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会计中抽出一些共同的、构成会计必不可少的内容并不困难。这些内容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无非是这样一系列实践活动:取得原始凭证→进行原始凭证的审核→设置会计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费用的汇总、分配、再汇总、再分配,计算出产品或劳务成本(但这一步骤只限于那些需要进行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的企业、单位),并据以进行有关费用结转与成本计算的分录→对账证、账款、账物和账账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核对→编制并报送会计报表→进行报表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依靠会计资料控制经济活动过程)→取得原始凭证→……上述步骤,循环往复,会计活动就是这样不断进行下去,伴随各单位经济活动连续进行。会计的这些活动,是人人看得见的现象。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志来说,对这些活动是非常熟悉的。然而,看得见的东西、感觉到的东西,我们未必能够深刻地理解它。例如,上述活动究竟体现了什么本质?处理了什么内容?执行了什么职能?等等,却不是人人都能回答,更不是人人都能正确地给予回答的。很明显,如果这些问题不弄清楚,我们就不能从本质上理解会计,从而也就不可能对它下一个正确的定义。
科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将感性材料升华为理性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研究、探讨和解决上述问题是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本文就是基于这种想法,提出我们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