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一步研究无形耗损的第二种形式及其计算方法。
前已述及,由于社会出现了更优良的新型固定资产,过去已生产出来的旧型固定资产也应贬低其价值。按照马克思的指示,这时旧型固定资产的价值应比例于新型固定资产的价值而减少。
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根据马克思的指示去研究和测定第二种形式的无形耗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首先,从国民经济的节约观点看来,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出现了更优良的同时按其价值来说又不大的新型固定资产,国家即有必要重新规定当前再生产旧型固定资产的社会劳动耗费的必要水平。最大限度的节约劳动是基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而产生的客观要求。由于使用新型固定资产能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果,国家不能不考虑旧型固定资产的社会再生产费应低于新型固定资产多少方为合理。
其次,新型固定资产并不是一出现就会引起旧型固定资产贬值。要使新型固定资产对于旧型固定资产的价值发生影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新型固定资产的价值接近甚至低于旧型固定资产过去生产的价值,但是前者比后者效率高,保证制造产品上的更大经济性;第二,按照目前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已经能够大量生产新型固定资产,从而保证各企业更新的需要。很显然,新型固定资产的生产如已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充分表明生产该类固定资产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由于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当前再生产旧型固定资产所必需的劳动耗费自然会比过去降低。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计算第二种形式的无形耗损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新旧两类固定资产经济效果的对比将是决定无形耗损额的合理标准。
大家知道,固定资产的经济效果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说明。但说明生产用固定资产(特别是机器设备)经济效果的主要标志不外(1)产量的高低;(2)经营费用的大小。以下,我们就根据这两种标志来探讨无形耗损的计算问题。(一)根据产量高低来测定旧型固定资产的无形耗损
更优良的新型固定资产和旧型固定资产对比,其经济效果可能表现为前者比后者提供更大的生产率。这就是说,在使用新型固定资产以后,产量可以提高。在这种条件下,旧型固定资产应比照低于新型固定资产的产量比例而贬值。测定旧型固定资产的现余价值(扣除有形耗损和无形耗损)及无形耗损的公式有如下示:
O=p K 0-D-S
式中:m K 0——新型固定资产的原价
mQ——新型固定资产的年产量
p K 0——旧型固定资产的原价
p Q——旧型固定资产的年产量
S——旧型固定资产在扣除有形及无形耗损后的现余价值
D、O、R、N等符号的说明同前。
试举一例来看,设有新旧两种类型的机器,其原价各为8 000元及6 000元,年产量各为10 000单位及5 000单位,机器的使用期均为10年,假定已使用4年。则根据上述公式:
旧型机器遭受的无形耗损=6 000-2 400-2 400=1 200元
应该指出,上述公式的适用性是限于:新旧两类固定资产所帮助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上并无区别,它们仅仅有数量上的不同。但,有时由于新型固定资产性能的改善,产品质量亦会有所提高,在这种条件下,上述公式的产量(mQ及p Q)不应以实物量表现,而应以价值量表现,以便借助于产值的大小来反映产品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
(二)根据经营费用的大小来测定旧型固定资产的无形耗损
在很多情况下,采用新型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效果表现为生产经营费用的节约。例如节省电力、工资(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超过工资增长的速度),减少废料、废品和停工损失,降低单位产品上的综合费用等等。新型固定资产所能节约的经营费用愈多,即表明采用新型固定资产比旧型固定资产更经济,因而旧型固定资产应比新型固定资产价值降低的幅度也愈大。
经营费用节约的具体计算方法可例示如下:
采用新型固定资产所获得的全年经营费用节约额=10 000×(1-1.6)=6 000元
说明:在计算采用新型固定资产所需经营费用时,要分析费用与固定资产的依存性。假如某项费用虽较过去降低,但并非由于采用新型固定资产的结果,则此项费用仍按过去的标准计算。
社会主义很关心资金运用的效果。将旧型固定资产的价值降低额(对新型固定资产来说)和采用新型固定资产所获得的经营费用节约额进行比较实际上就是在测定这种效果。由于新型固定资产的价值一定要高于旧型固定资产,生产前者(当作产品)要耗费社会较多的资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但是当前者当作劳动手段投入生产以后,却能节约生产产品时的社会资金耗费。所以单纯从经济方面考虑,通过这种比较就可以合理地测定旧型固定资产的价值量,保证社会主义不论把资金投于新型固定资产的生产或投于旧型固定资产的生产,都得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来进行这种比较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社会主义经济著作过去还是很少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服务于垄断资本家的利益,这个问题曾经被资产阶级的会计学家提出来讨论过。
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他们所主张的计算方法。
美国的赛勒尔斯(E.A.Saliers)在他主编的《会计师手册》(Accountants’handbook)中,曾举例介绍怎样比较经营费用的节约来计算无形耗损:
“假定一架机器成本为10 000元,使用期限10年,估计残值1 000元,每年应计折旧(10 000-1 000)×10%=900元,如使用五年即予废弃,则共提折旧准备4 500元。其未折旧价值4 500元或提高以后折旧费或视为‘陈旧’与‘不适用’处理。……五年后,新机器(价值8 000元)出现了。这种新机器能提供和旧机器相等的服务,但单位产品成本却较低,假定使用旧机器每年须支出经营费600元而使用新机器则为400元。
设市场利率为6%,则旧机器经营费用的资本化价值为600÷0.06=10 000元。同样,新机器经营费用的资本化价值为400÷0.06=6 666.67元,将它们加入机器的价值:
与新机器生产效能相比,旧机器只值4 666.67元[旧机器未折旧价值5 500元-旧机器超过新机器的资本化价值833.33元(15 500-14 666.67)],因残值有1 000元,则机器的净损失为3 666.67元。”[9]
以上例来着,其计算方法的本质是这样:先将新机器每年可获得的经营费用节约额通过市场利率“资本化”。其数值为3 333.33元(即10 000-6 666.67),这一数值表示采用新机器能节省的资本额。为补偿采用旧机器的相对损失,旧机器即应较新机器减价3 333.33元以便保证采用新旧机器都获得相等的经济效果。按赛勒尔斯在上例中的计算:
旧机器所遭到的无形耗损=5 500-4 666.67(即8 000-3 333.33)=833.33元(www.xing528.com)
旧机器此时更新的损失=4 666.67-1 000=3 666.67元
很显然地,赛勒尔斯所介绍的方法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特点设计的。首先,把经营费用通过市场利率还原为资本是赛勒尔斯计算法的基础。这一计算基础只能严格地适用于资本主义经济。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本质上属于剩余价值一部分的利息往往被看作资本的“价格”。市场利率(利息的相对尺度)实际上成为各类资本家所追求的最低利润率的界限。工业资本家在考虑经营费用超支或节约对于资本耗费的影响时,是用“利率”作为尺度来进行衡量的。在这里,利率能对资本的移动起调节作用。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率的性质和作用起了根本的改变。社会主义国家所制订的利率只不过是刺激企业经济核算和鼓励居民储蓄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也利用银行利率将固定资产的经营费用还原为本金从而据以计算无形耗损,那就是严重的错误。
其次,在赛勒尔斯推荐的方法中,没有严格区分无形耗损和提前更新造成的损失。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应混为一谈。[10]我们认为,不论旧型固定资产在何时更新,只要出现了更优良的固定资产并保证生产的经济性,旧型固定资产就要遭受无形耗损。即使它完全没有使用,也不会例外。新型固定资产出现后,原价相同的旧型固定资产如果尚未使用,它们将遭受价值完全相等的无形耗损。如果已在使用,则无形耗损额就依照使用程度而比例减少。这就是说,只要旧型固定资产仍有价值,总要遭到无形耗损,这是不可避免的,它不能随资本家的意志而转移。由此可见,无形耗损所反映的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现象,而在一定条件下(考虑到旧型固定资产的原价和已磨损程度),无形耗损额应代表一个客观存在的“量”。但,提前更新所造成的损失却是另一种性质。固定资产遭到第二种无形耗损时,其使用价值(生产能力)并未受到影响。只要对资本家有利,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不一定都要求提前更新。问题在于:提前更新虽可早日获得经营费用的节约,但却需要提早投资并牺牲旧型固定资产按其物理性能尚可利用的价值。除非客观环境迫使资本家非提前更新不可(例如在资本主义剧烈竞争和危机以后,如不以新技术代替旧技术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性),资本家总希望选择最有利的时机进行更新:使提前更新的损失能从使用新型固定资产后的一定期限(相当于旧型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期限)内通过经营费用的节约中全部收回。由此可见,和无形耗损不同,即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提前更新的损失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可以减到最低限度。
再次,在上例中,无形耗损的计算方法也不正确。例如在比较两种机器的经营费用的资本化价值以后,确定旧机器只值4 666.67元。这一数值,实际上是对一台尚未使用过的旧机器(每年需支出经营费用600元)来说的,因例中已假定使用5年。所以该机器在扣除有形耗损及无形耗损后的现余价值只有(4 666.67-1 000)×10%×5=1 833.33元;该机器实际遭到的无形耗损当为(10 000-1 000)-[(900×5)+1 833.33]=2 666.67元。但赛勒尔斯的结果并不是这样。按照他的计算,旧机器的无形耗损是833.33元。他把一台完全崭新的旧型机器贬值后的价值4 666.67元直接和实际已使用5年后的旧型机器的现余价值5 500元进行对比来确定旧机器的无形耗损额。这显然是错误的。根据他的计算,旧机器所遭受的无形耗损大大缩小了。而其现余价值(扣除有形耗损和无形耗损之后)也遭到歪曲。
最后,上述计算方法把经营费用的节约通过利率还原而并未考虑时间因素(即能够获得节约的期限)。按照赛勒尔斯的建议,仿佛新机器所产生的节约可以无限期地获得,实际上,这种节约是不能超过机器的使用期限(服务期限)的。
由此可见,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特点所设计并包含严重错误的资产阶级的计算方法是不能用来测定社会主义无形耗损的。对于这个方法,原则上必须否定。
现在,我们应完全根据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设计一个测定无形耗损第二种形式的合理公式。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我们需要考虑旧型固定资产价值应低于新型固定资产价值多少时,首先也要注意到:由于旧型固定资产价值较低,从整个国民经济观点来看,它能一次节约国家的投资。但是,采用新型固定资产所节约的经营费用是逐年产生的。在时间上这是两个不能直接比较的数值。所以,把每年节约的经营费用换算为“现值”以便和投资于旧型固定资产一次节约的价值进行比较是正确设计我们公式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前已述及,社会主义不能用“利率”作为换算标准。那么,是否有其他合理标准来代替它呢?
答案可以肯定。如果撇开其他因素不谈,则“资金利润率”指标就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作为评.定资金运用效果的经济尺度。根据目前论著的介绍,所谓资金利润率指标是指企业所提供的利润额占其全部固定和流动资金的百分比。[11]
不过,在我们这里,“资金利润率”最好按整个国民经济范围(或按部门)计算。因为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每个企业所节约的一切资金最终都会集中到国家预算(或部门的预算)在全国范围(或部门范围)内不断周转运用。所以,只有按国民经济(或部门)范围计算资金利润率,才足以反映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运用这些资金的平均经济效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个指标应根据国家计划的资料来计算:
有了这一指标,我们就可建立所需要的计算公式。
设I——新型固定资产每年平均产生的经营费用节约额(计算方法见前)
N——固定资产的可使用年限(假定新旧固定资产的使用期相同)
R——每年平均的资金利润率
则新型固定资产每年节约的经营费用在N年内的全部经济效果将为:
另一方面,由于旧型固定资产的价值应低于新型固定资产的价值,国家对于旧型固定资产的投资能产生一次节约。在N年内,此种节约也可预期其获得按资金利润率计算的补充经济效果。
设A——在比较新型和旧型固定资产使用中的经济效果后,旧型固定资产应低于新型固定资产的价值。
则在N年内价值A共产生的经济效果为:
我们只要假定(1)式=(2)式,即可求A。
简化后,
很显然,这里所计算的A只代表旧型固定资产(尚未使用过的)的价值应低于新型固定资产的数额。它并不等于过去制造出来未使用或正在使用中的旧型固定资产的无形耗损额。
O=PK 0(1-R·N)-[(m K 0-A)(1-R·N)]=[PK 0-(m K 0-A)](1-R·N)
(式中符号的说明同前)
从上式可以看到:旧型固定资产所遭受的无形耗损是同它曾否使用(即曾否遭受有形耗损)有关的。假定旧型固定资产尚未使用,则上式中N等于零,O=PK 0-(m K 0-A)。此时所遭受的无形耗损为最大。可见,旧型固定资产所遭受的无形耗损大小与其已使用期间长短成反比。这一点,和按产量高低所测定的第二种无形耗损以及第一种无形耗损的结果并无二致。应当考虑到,旧型固定资产可能同时发生两种形式的无形耗损。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公式仍然可以采用。因为:
式中:PK 1——旧型固定资产的再生产价值
(其余符号的意义同前)
以上,我们初步探讨了无形耗损(特别是第二种形式)的计算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用来测定无形耗损大小的公式。虽然斯特鲁米林院士认为,“把无形耗损加以会计计算是极其困难的”,但我们的研究证明:只要正确理解无形耗损的本质并认真考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测定无形耗损的经济意义,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个计算任务。
我们有必要再一次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测定无形耗损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的。
首先,通过无形耗损的计算,可以正确地测定那些过去制造的固定资产的现余价值,以及每年应转入产品成本中的折旧费;其次,通过无形耗损第二种形式的计算,可以使党和政府有根据地考虑,再生产那些技术陈旧的固定资产,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如果要继续生产它们,则它们的社会必要费用应该降低到何种程度?
由此可见,正确地计算无形耗损对于党和政府正确制定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