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核算对象讲授,关于葛家澍文集(上)

会计核算对象讲授,关于葛家澍文集(上)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为了在会计核算原理中反映会计理论的进展及其最新成就,为了使学生呼吸到这门科学领域中的“新鲜空气”,有必要对于会计核算对象问题按照“百家争鸣”的精神进行讲授。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作为会计核算对象的客观现象和过程。(三)认为把社会主义产品再生产作为会计核算对象仍过于广泛。此外,在会计核算对象问题的讨论中,对于会计核算作用的范围也有争论。

会计核算对象讲授,关于葛家澍文集(上)

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上采用了1950年苏联高教部批准的“会计核算原理”教学大纲所载的对象定义。但是,自从1953年展开会计核算对象与方法问题的讨论以来,表明上述对象定义存在严重的缺点。有关会计核算对象的意见曾有分歧,而总的说来,现在已经将对会计核算这门科学对象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

由于客观条件的改变,现在讲授会计核算原理当然不应该再死抱着陈旧的对象定义不放了。同时也不应该仅仅介绍任何“一家之言”。

我们认为,为了在会计核算原理中反映会计理论的进展及其最新成就,为了使学生呼吸到这门科学领域中的“新鲜空气”,有必要对于会计核算对象问题按照“百家争鸣”的精神进行讲授。这就是:除了仍须讲述流行的会计核算对象定义以外,还应介绍当前的争论意见。

大家知道,目前会计学界对会计核算对象问题的意见是比较有分歧的。在“会计核算原理”这门基础课程中,当然不可能详细地介绍所有的争论意见,因此,这就特别需要十分正确地把主要的争论意见加以概括和系统化。

根据我们的理解,如果就主要分歧来看,则基本上只有两种不同的意见:[5]

第一,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再生产的全部过程……各种核算的对象只有一个,它们不过用不同的方式来反映这个对象而已”。这是安得利昂诺夫教授的主张。同时,也是1950年“会计核算原理”教学大纲中所载对象定义的基本立足点。根据安得利昂诺夫教授在同一篇文章中的最后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社会(社会主义的)基金以及各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有计划的经济和财务方面的业务。”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他是把货币估价方式当作会计核算的特有方式的。如果把他的对象定义换句话来表达,那就是指可以用货币估价方式反映的社会产品再生产过程及其物质基础。这种意见在目前有很大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实质上和安得利昂诺夫教授相同的说法。例如:“可以用货币进行估价的一切现象都一定是平衡会计核算的对象”(C.马尔科夫)。“社会主义会计核算的对象,应该决定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度量来表现的个别方面”(“会计核算原理”,中国人民大学簿记核算教研室编译)等等。

第二,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应和核算的方法混同起来。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作为会计核算对象的客观现象和过程。从这一总认识出发,又有几种不同的具体见解:(www.xing528.com)

(一)从劳动量方面去指出会计核算的对象。这是列昂捷夫和沙洛莫维奇两教授的主张。在他们的文章中写道:“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各经济部门中的劳动耗费。”张立之同志发展了这个定义,他认为“劳动耗费”只能理解为“流动状态中的人类劳动”,但会计核算的对象则包括社会劳动量的全部,即不仅包括流动状态中的劳动,也包括对象化的劳动。因此,他把两位教授的定义修正为“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一切事物的社会劳动量”。

(二)把会计核算的对象限制在“社会主义产品再生产方面”而不包括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全部。这是奥格洛得尼科夫同志的意见。他在其文章中写道:“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在各企业和组织范围内公有产品的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此外,塔图尔教授也有类似的主张(参阅他的著作:《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民经济计算的组织》,财经出版社,1955年第26页)。

(三)认为把社会主义产品再生产作为会计核算对象仍过于广泛。会计科学的特点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量的方面,首先是价值的量方面。这是拙作《试论会计核算这门科学的对象和方法》中的基本论点。文章的结论认为“会计核算这门科学的对象是社会主义产品再生产一切现象、过程和物质要素——社会主义财产——的量的方面;主要是以价值形式实现的社会主义产品再生产的量的方面”(以价值形式实现的产品再生产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程。由于社会主义产品再生产必须同时以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实现,这才使会计核算有可能采取货币估价的方式。因此,不能把上述定义中“以价值形式实现”的提法和所谓“可以用货币估价”的提法混同起来)。

此外,在会计核算对象问题的讨论中,对于会计核算作用的范围也有争论。1950年教学大纲的对象定义把会计核算的作用限定在企业和组织之内。教学大纲的这种主张引起不少人的反对。反对者认为会计核算的作用范围不是个别企业,而是个别经济部门(如列昂捷夫和沙洛莫维奇)或整个国民经济(如安得利昂诺夫及马尔科夫)。但也有人拥护教学大纲的意见(如奥格洛得尼科夫)。按照我们的看法,会计核算的作用范围的确不止于企业和组织。这可以从下列事实中得到证明:在部门范围内,通常都要利用会计核算来反映资金的调拨、折旧和利润的上缴与分配,并且要通过报表汇总与分析来监督部门成本计划及财务计划的完成情况。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反映全国性货币资金收支动态国家预算要组织执行情况的监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预算是和社会主义所有企业、组织和部门的财务收支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也就是通过财务对整个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为了组织这一监督工作,财政部门必须建立总预算的日常会计核算。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会计核算的作用范围早已超出企业和组织之外,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用来领导和监督企业、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工具。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意见,恐怕也需要在讲授“会计核算原理”时加以扼要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