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析的方法从属于分析的任务。
从总的来说,因为我们已明确了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三项基本任务,所以在分析时要求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支配生产发展的诸经济法则。了解社会主义优越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工业企业及其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要求在所分析的材料中能以数字着重表现这些经济法则,表现社会主义的优越经济制度和工业企业经济活动的这些基本特点。由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和每一个企业的计划已大致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法则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并规定了工业企业经济活动的准绳,因此,这就使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首先须进行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首先必须保证清晰而真实地说明计划完成情况和发掘企业潜在力量的可能。
再从个别情况来说,每一次进行分析,总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任务。因此,每次分析的范围和深度,需要提供的指标体系,都不会完全一样。这就要求在进行具体分析时,应先明确分析的任务和目的。明明白白提出要分析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该用怎样的分析程序和方法来完成。
第二,研究调查被分析企业及其经济活动的具体特点才能进行正确而深刻的具体分析。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以每一个具体的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为分析对象的。其目的在于正确地找出这个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方面的成就及其尚未利用的潜在力量。分析的结论和建议要能对这个企业的今后生产发展起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分析之前,应该深入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去,应该同企业的经济生活接触,特别是要和与被分析的经济现象有关的事物接触。研究它们,了解它们。找出这个企业经济活动一些具体特点,然后再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析。比如说,要进行企业的生产分析,就应该研究调查这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了解这个企业在生产组织、劳动组织和工艺技术过程等方面的特点;就应该多方面和工人接触,了解一些不可能在核算资料中发现的有关生产方面的问题。这样做,才算是具备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遵守了辩证唯物主义教导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在自己的实际活动中,……凭借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需要,无论何时,也不脱离社会的现实生活”(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分析工作不脱离实际,不把一些重要问题建筑在“主观”“臆造”和抽象的理论上,使分析的结论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
第三、必须从企业经济活动各个现象和因素的互相联系中进行全面分析。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各个现象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教导我们决不要把这些现象认为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东西。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因此,就应该遵守辩证法最重要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要分析企业的生产数量,我们就应该全面研究影响出产数量的各种因素,如与劳动力使用相关联的因素,与劳动工具使用相关联的因素,和与劳动对象使用相关联的因素。此外,还应该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组织方面的因素。因为财务状况和财务组织的好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产的进度。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分析能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而不至于陷入“片面”甚至“荒谬”的境地。但是所谓进行全面分析,绝不是要我们把所有影响因素都平等地罗列出来,弄得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而是需要将各种因素加以分类,找出什么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决定哪些属于“正面作用”,哪些属于“反面作用”的,最后应当分别地对待,有次序地进行。列宁曾这样教导我们:“要找到我们工作链条中的基本环节,要紧紧抓着这个环节,以便抓住整个链条并切实地准备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引自《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家书屋,第44页。)这便是进行全面分析所必须掌握的关键。
第四,必须从发展中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
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不但要在企业各种经济现象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而且应该在其运动变化中,特别是从发展中来考察。辩证唯物法教导我们说:“在辩证法看来,最重要的不是现时似乎坚固,但已经开始衰亡的东西,而是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哪怕它现时似乎还不坚固,因为在辩证法看来,只有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才是不可战胜的。”“由此可见,为了在政治上不犯错误,便要向前看而不要向后看。”〔注十四〕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发掘和动员企业潜在力量。我们也曾着重说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企业的潜在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的工业企业能生产无穷无尽的潜在力量呢?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下,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工业企业将会不断地发生着促使企业生产力向前推进的新生因素。正是这些新生的东西,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如果只限于一般现象,那就非常不够了。它必须从大量的、一般的企业经济现象中,根据发展的观点,寻找那些新生的、正在发生和生长中的萌芽,明显地反映它,着重地分析和研究它。尽一切力量来帮助它的生长和发展。这就是通常所谓发现和推广先进经验的工作。
必须特别说明:要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掘先进经验,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先进经验必然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就其目前的地位来说,必然是不够重要也是不很突出的。因而要发现并培养先进经验,就要依靠分析工作者具有高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对新生事物有特别的敏感性。经常注意那些为一般人所不大注意的个别事物。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要不倦地留意一切经济现象。从一般中找个别,从平均中求差异。只有如此,才能认识它,掌握它,并为它的成长和发展铺平道路。
第五,分析的态度必须具备党性和布尔什维克式的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教导我们: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对立的斗争,乃是事物发展的基础。以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来看,它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在企业的活动中,充满了新与旧的矛盾,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优点与缺点的矛盾,从而反映实际活动与计划之间的矛盾(未完成计划或超额完成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工作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分析工作是采取所谓“客观主义的”“中立的叙述”呢,还是参加到斗争中去?很显然,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绝不应当而且不可能采取所谓的“中立”态度。它必须明确地站在工人阶级的党的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勇敢地揭露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切矛盾,从而克服这些矛盾,推动企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在揭露矛盾和克服矛盾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分析应当永远是新事物的拥护者和推动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它应当毫不容情地批评和反对那些旧的、落后的力量;反对工作中的一切缺点,反对那些阻碍计划完成的因素。
因此,所谓分析的正确态度或者说分析的正确出发点,应该具备党性和阶级性,贯穿着有目的和尖锐的批评,还应该具有为克服缺点和为在工作中普及先进经验而积极斗争的勇气。
关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在方法论上必须遵守的几个基本原则,一般说来,就是如此。
(原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4年第2期)(www.xing528.com)
注释:
〔注一〕见《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12卷,第347页。
〔注三〕见《列宁全集》俄文版第22卷(第3版),第93页。
〔注四〕见列宁:《国家与革命》,第95页。
〔注五〕见《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6卷,第214页。
〔注六〕关于这个问题,列都节夫与沙洛莫维奇两教授在其《论会计核算的对象与方法问题》一文中写道:“在我国形成的会计核算的课程系统,是由下列课程构成的。即:会计核算原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核算、凭证检查与监督、经济活动分析(同时为了进行分析,还要很齐全地利用所有各种核算的资料)”(见《工业会计》月刊,1953年第6期第3页)。
〔注七〕最近苏联沙洛莫维奇在其与巴罔诺夫合著的《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第一部分“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曾提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为“首先是计划的执行过程以及在核算和报表中的数量指标和实量指标所反映的已获成果”(立信出版社译本第2页)。根据沙洛莫维奇教授的提法,表明经济活动分析应首先根据核算和报表中反映计划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进行。根据本文的提法,表明经济活动分析应根据一切足以反映企业再生产活动的资料进行。自然,我们研究企业再生产活动,首先是为了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及其成果,而所根据的资料也首先是核算的资料(其中又以报表占主要地位)。因此,个人认为沙洛莫维奇教授关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对象的提法虽和本文的提法不尽相同(他的提法比较突出,我们的提法比较全面),但基本论点是一致的。
〔注八〕见《联共党史简明教程》,第135页。
〔注九〕见《计划经济论文法》第5辑,第189页,引文中的着重点是本文作者加的。
〔注十〕见《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12卷,第316页。
〔注十一〕引文均见《联共党史简明教程》。
〔注十二〕见《列宁主义问题》,第783页。
〔注十三〕见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8页。
〔注十四〕见《联共党史简明教程》,第135页、1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