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菲特收购企业的成功关键

巴菲特收购企业的成功关键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菲特收购的公司,既有上市公司,也有未上市的公司。这是巴菲特为收购公司做的功课,也是收购成功的大前提。巴菲特收购的企业中,有很多在被收购前企业的拥有人同时也是管理层。例如,巴菲特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后,对经营该家具公司的B夫人和其家族赞不绝口。这种方式巴菲特用得不是太多,通常会在遇上超级大金额的收购时才会考虑。

巴菲特收购企业的成功关键

对于上市公司,只要你研究清楚,随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当然,如同前面谈到的,在很多主要的市场上,如果你购买一个上市公司的股权超过5%,你必须对外公开披露,而且之后每增加持股一个百分点,都要对外披露。)如果你要购买整家公司,在绝大部分国家或者地区,你需要符合一些监管上的要求,包括一些保护小股东利益等条款。但是,总体来说,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相对容易取得有关的财务资料和业务材料,对投资者分析该公司提供了方便。能否收购成功,很大程度在于潜在买家的报价是否足够吸引人。

对于未上市的私人公司,情况就更加复杂。首先,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营运材料不需要对外公布,外面的人对公司运作情况的了解就更困难。部分未上市的公司会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财务报表数据,但是其详细程度也通常不如上市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或许你看上了一家公司,但是公司的所有人根本不想出售。

巴菲特收购的公司,既有上市公司,也有未上市的公司。从数目上看,未上市公司的数目更多。巴菲特是如何找到这些好公司的呢?

巴菲特一天的工作,据说是从跳着踢踏舞去办公室开始的。巴菲特说他一天阅读五六个小时,和朋友或者商业伙伴通电话一两个小时。他读什么呢?他读报纸、公司年报、书籍。他在办公室的一天,大概就是这样度过的。他不太关心股票短期的波动,除非有重大的事件导致潜在的投资良机。总体来看,这位奥马哈的资本家一天的工作看起来很充实,但是步伐很自如,完全说不上很紧张,更不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这和GE总部的杰克·韦尔奇的紧张工作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巴菲特是如何找到优秀的公司的呢?

首先,巴菲特工作上非常投入,这使他对投资和公司业务的理解超出一般人。巴菲特的工作就是他的爱好(毕竟吃牛排花不了多少时间),所以他不仅不觉得累,而且还非常享受工作的过程。他读过无数的公司财报,对很多行业的了解非常深。另外,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他的交际圈已经非常广,他的朋友圈也非常强大,里面有各种领域的牛人,他和这些人保持联系,使他对各种事件的理解比别人深。总之,他的知识面和对商业的理解确实远远超出一般人。这是巴菲特为收购公司做的功课,也是收购成功的大前提。

其次,巴菲特和芒格没有在伯克希尔集团层面(给自己)下预算。例如,在收购方面,他们也不会给自己下指标:今年必须完成10项收购。(在子公司层面,有些伯克希尔的子公司有很详细的预算,巴菲特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当然,股东们不会怀疑集团主席和副主席的工作热情。但没有硬指标的好处是,你不必在不恰当的时候“挥拍”。巴菲特和芒格只是认为,每天他们都在努力工作,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会找到一些特别好的收购机会。如果没有找到,就将资金停泊在像美国短期国债这样的低风险、类似现金的资产上。对于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投资,他们也基本持相同的态度。他们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价过高的问题。芒格说过:“We don't try to do acquisitions.We wait for no-brainers.”[20](“我们不会花大力气去找收购机会,我们只是等待最容易的项目”。)(www.xing528.com)

所以,巴菲特很多时候只是静静地等待电话。如果电话响起,有人向他推荐一个公司,他可能在几分钟内就确定是否值得将谈话进行下去。他经常说,碰上一些卖家打来的电话,他通常在5分钟内可以给对方答复。巴菲特说,他大概只考虑了10秒钟,就已经决定要收购The Pampered Chef这家公司。如果在一些场合,碰到有人跟他推荐有关的公司,他可能会简单了解情况,并请对方将有关的财务数据和基本资料发给他。

第三,伯克希尔的很多收购都是经熟人介绍。这里所讲的“熟人”,包括朋友、伯克希尔的股东、现有子公司的管理层等等。很多时候,“熟人”兼有以上身份中的两个以上。我们在第二节已经提到,巴菲特经自己多年的朋友小沃特·司各特介绍买入中美能源。巴菲特非常看重这点。巴菲特不愿意和他不信任的人做交易。如果巴菲特认为某人有良好的品行和卓越的业务能力,巴菲特会非常重视这个人的推荐,看此人的交际圈有没有更好的公司可收购。巴菲特收购的企业中,有很多在被收购前企业的拥有人同时也是管理层。巴菲特经常会收购目标企业80%或以上的股权,另外10%到20%的股权留给原来的企业拥有者(通常也是管理层),并请他们继续经营该企业。如果该公司被收购后表现很好,而且管理层值得信任,巴菲特常常会问这些管理层:“在你们这个行业内,还有其他像你们那样经营得很好的公司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巴菲特会非常乐意请他们引荐。例如,巴菲特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后,对经营该家具公司的B夫人和其家族赞不绝口(B夫人家族保留了该家具公司10%的股份,并继续经营该公司)。从B夫人的口中,巴菲特了解到威利家具公司(R.C.Willey Home Furniture)是另一家相当出色的家具零售公司,于是由B夫人牵线搭桥,巴菲特将威利公司收到伯克希尔旗下。但是故事还没有完,威利公司在1997年成为伯克希尔的一员后,巴菲特问威利的执行总裁,“还有其他好的家具零售公司吗?”结果这位总裁向巴菲特介绍了另一家出色的家具零售公司——明星家具公司(Star Furniture)。不过,当时明星家具公司的拥有人并不想将企业卖出。但是不要紧,大家知道巴菲特有的是耐心。五年后的2003年,明星家具公司愿意将公司卖出,巴菲特毫不犹豫地将明星家具公司纳入麾下。据说,伯克希尔后来收购的另一家家具公司乔丹家具(Jordan's Furnitures)也是经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经理人介绍的。在这个例子中,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开始,陆续通过现有子公司的管理人员或者少数股权拥有人介绍了威利、明星、乔丹等一流的家具零售公司,而且巴菲特可以在“尽职调查”这一环节省下不少工作,因为他很信任那些向他推荐这些公司的人。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巴菲特可是深深了解这其中的道理啊。

第四,巴菲特有时还会和其他机构合伙一起竞价收购。这种方式巴菲特用得不是太多,通常会在遇上超级大金额的收购时才会考虑。之前我们介绍过伯克希尔联合3G资本一起收购亨氏公司。另一个例子是联合小沃特·司各特和索科尔一起收购中美能源公司。

第五,伯克希尔也会通过子公司进行收购。目前伯克希尔集团旗下所控股的公司超过500家。如果仅仅是从集团层面由巴菲特和芒格进行收购的话,估计伯克希尔无法达到现在的规模。但是我们仔细一看,就发现实际上伯克希尔集团的收购,有不少是在子公司层面完成的。为什么巴菲特要通过子公司进行收购呢?除了资金量太大,仅靠集团的收购无法将大量的资金充分应用之外,伯克希尔的子公司有时也会有收购的需要。最常见的是公司需要在某个方面取得突破,而这种突破不太容易通过公司自己发展起来。通过收购一家在技术或者业务能力等方面具有互补性质的公司,并将其融入公司的其中一个部门,加快公司的发展。有时公司业务的地理覆盖具有互补的公司也会成为考虑的对象。这种收购,叫做“接合式收购”(Bolt-on Acquisitions,or Tuck-in Acquisitions)。当索科尔领导中美能源的时候,他就带领中美能源做了不少接合式的收购。这种收购并不是以扩大规模为主要目的;相反,对于这种收购,对现有业务的促进是主要的考虑,被收购的公司的规模并不是那么重要。而且,由于这样的接合式收购来自各行各业,巴菲特在集团层面不可能非常了解每个行业的技术细节,再加上收购后需要在子公司的层面进行整合,由此,在集团层面来完成这些收购并不是理想的操作方式。因此,巴菲特放手将这些收购的操作交给各个子公司,他将精力集中在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收购上。

伯克希尔集团子公司的收购,是伯克希尔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伯克希尔的子公司马尔门就完成了超过100个并购项目,而且整体进行得相当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