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倒卖口香糖到购买农场:了解资本帝国伯克希尔

倒卖口香糖到购买农场:了解资本帝国伯克希尔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他又开始在夏天的晚上挨家挨户卖可口可乐,也会在棒球场上向观众兜售可乐。巴菲特13岁时,已经发现自己的财富呈加速度增长。除了上述赚钱办法,巴菲特还有送报纸、投资弹子机并放到理发馆供顾客玩、在高尔夫球场卖二手高尔夫球、投资家乡的农场等赚钱的办法。据说巴菲特15岁的时候,每月送报纸的收入达到了175美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钱。

巴菲特很小就琢磨着怎么赚钱。他11岁的时候,在奥马哈的图书馆找到F.C.米纳克(F.C.Minaker)写的一本书,叫做《赚一千美元的一千种办法》(One Thousand Ways to Make$1 000)。据说这本书对巴菲特有很大的影响。巴菲特在11岁的时候就坚信,自己在35岁之前就会成为百万富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米纳克那本书的影响,童年巴菲特赚钱的方法很多,脑袋很好使。他最初的赚钱办法是卖口香糖,据说每包口香糖的利润是2美分。之后,他又开始在夏天的晚上挨家挨户卖可口可乐,也会在棒球场上向观众兜售可乐。据艾丽斯·施罗德在《滚雪球》那本书中透露,童年巴菲特甚至在随全家一起度假时,也不会忘了顺便在度假的海滩上兜售可口可乐。巴菲特在他11岁时已是个忙得不可开交的小男孩,除了读书,他还在祖父的杂货店里打工。不过在他祖父那里,他可没有得到什么特殊的优待。他祖父非常严格地控制成本,没有多给他工钱。据说他祖父曾经写过一本书,内容大概是如何管理好一家杂货店云云。按理说这样的书应该不会对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吸引力,但巴菲特却认为自己从那本书里学了不少东西。

在巴菲特11岁那年,值得一提的事是,他做了平生第一次股票交易,买了6股城市服务公司(City Service)的优先股,其中有3股是用他自己的钱买的,另外3股是给他姐姐多丽丝(Doris)买的。

巴菲特13岁时,已经发现自己的财富呈加速度增长。他对他的小伙伴说:“如果我30岁之前不能够成为百万富翁,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顶跳下去。”(此时他已经非常自信地将成为百万富翁这个目标往前推了五年。)

随着他的年纪的增长,他创造财富的方式越来越有含金量。除了上述赚钱办法,巴菲特还有送报纸、投资弹子机并放到理发馆供顾客玩、在高尔夫球场卖二手高尔夫球、投资家乡的农场等赚钱的办法。这些活动,显示出他有着很高的商业头脑。(www.xing528.com)

我们先从送报纸说起。如果你觉得送报纸是低技术含量的活,你大概没错。毕竟送报纸,就是将报纸送到指定的地方,如此而已,不是吗?不过,对巴菲特来说,这事没那么简单。据说巴菲特15岁的时候,每月送报纸的收入达到了175美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钱。这需要靠苦力吗?肯定的。他必须每天6点多开始,踩着单车,出门送报纸,风雨不改,节假日照旧。据说那时在圣诞节的那天,他也要先送完报纸才去活动,为此巴菲特全家人都只能在家里等他。如果巴菲特生病,实在出不了门怎么办?他妈妈帮他送!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而他确实如此。

当然,巴菲特毕竟和普通人不同,他一边送报纸,一边优化自己送报纸的路线,使效率更加高。另外,除了送报纸,他还开始向他的报纸客户兜售日历。后来,他还请他的客户将他们不用的过期杂志给他。而这些杂志当然不仅可以当废纸卖掉,有的还可以给他提供有趣的阅读资源。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他通过这些杂志上贴着的给每个订户的标签,可以知道客户对这份杂志的订阅何时到期。因此,他又向杂志社游说,让他成为他们杂志的推销员。当然,由于他已经知道订户订阅不同杂志到什么时候到期(在那时的美国,杂志的订阅期已经非常灵活,不一定要订全年的,也可以是跨年度的),他知道什么时候向顾客推销哪份杂志最为合适。想想看,当时和巴菲特一样也在送报纸的成年人,他们的送报纸就真的可能只是送报纸,没有巴菲特这么多“增值服务”,收益和时间投入比也很可能没巴菲特高。

巴菲特有时还会展现出超出自己年龄的精明,甚至有点“狡猾”。例如,他发现弹子机非常受欢迎,于是在他17岁那年,他和伙伴唐纳德·丹利(Donald Danly)成立了威尔逊公司(Wilson Coin Operated Machines)。该公司花了25美元买来一台非常旧的二手弹子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巴菲特成功将弹子机放在一家理发店里,利润和理发店分成。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分成比例,但是据说弹子机的利润非常高——每周利润达50美元——换言之,每周利润是初始投资额的两倍。相信巴菲特他们的分成比例应该不低。为了让理发师觉得分成比例是合理的,而且也防止理发师另立门户自己买弹子机,导致自己没了销售渠道,巴菲特和他的小伙伴煞有介事地表示弹子机的维护非常麻烦,而且需要“定期维修”。他们还真的装模作样地请人定期到店里对弹子机进行“大修”。巴菲特和他的小伙伴还煞有介事地对理发店的老板表示,他们两个只是打工的,如有重要的决策,他们还要回去请示老板。很快,他们的弹子机扩展到了三台。一年以后,他们以1 200美元将威尔逊公司卖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创业!

事实上,当巴菲特还只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他的事业已经全面开花。15岁的时候,他花了1 200美元买下一个面积达40英亩的农场;17岁时,他光靠送报纸,就已经累计赚了5 000美元;他创办的威尔逊公司一年内给他带来数百倍以上的投资回报。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对他来说只是“热身”。他的真正舞台注定是投资,虽然此时的他对这个舞台的了解还非常少,但他不会让这种情况持续太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