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事业,居然从一个代价高达2 000亿美元的错误决定开始。
很多人都知道,1965年巴菲特通过收购取得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那时这家公司只有纺织品业务)。很多人知道,巴菲特(芒格是在1975年才正式加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现在这家伯克希尔公司。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这笔收购在巴菲特自己的眼中是整个职业生涯中最严重的错误?
2010年10月18日,巴菲特在美国CNBC电视台的财经节目中接受了节目主持人贝基·奎克(Becky Quick)的采访。在采访中,贝基问巴菲特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巴菲特回答说:是在1965年收购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5]。
一些熟悉我的朋友和我讨论巴菲特时,有时会觉得我把他说得太神了,太完美了。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才和我谈了两个小时,成绩还没谈完,我还没时间谈到巴菲特的错误。好吧,我是开玩笑的。但其实,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或者在致股东的信中,经常以非常朴实的语言,就“我今年犯了某某错误”以及“伯克希尔的某某经理人是多么的牛”这样的主题进行发言。巴菲特在谈到“我所犯的错误”这样的话题时,有关例子的库存非常丰富,几乎每次都能推陈出新,谈得这么起劲,如果你中途进场,可能还以为他在发表获奖感言呢!
好吧——我承认有点儿夸张。不过,虽然在国内有人称巴菲特为“股神”,但我相信他没有把自己当神,我也没把他当神。是的,巴菲特也犯错误,而且他犯过很多错误。他那些“犯错案例”都是有根有据的。我也相信他在检讨自己所犯的错误时,态度是诚恳的。实际上,作为一个投资者,必须客观承认自己的错误,否则难以从错误中学习。
既然巴菲特犯过不少错,在这堆错误中,找出这一个案例作为最大的错误,那一定是极其严重的错误。我们一起看看,1965年前后,伯克希尔这家公司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
1962年,巴菲特还在经营他的合伙人公司,在此之前的五年时间里,他用格雷厄姆的传统价值投资法获得了极其出色的回报。那几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回报有多牛?请看以下数字:
表1.1 1957—1961年道琼斯指数与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投资回报率比较
资料来源: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1957,1958,1959,1960,1961)
而巴菲特这段时期所采用的办法,主要就是格雷厄姆最传统的寻找低廉价格股票的办法。这些股票的市盈率(即股票市场价格/每股净利润)非常低,而且股价较大幅度低于每股账面净资产的股票。而按照这样的标准找到的股票,通常不会是市场上的热门股,甚至很多是市场不看好的行业。不过,由于股票价格非常低,格雷厄姆一派的投资方法认为,风险相对可控——即使公司经营不下去需要清盘,清盘后每股能够收回的残值也常常可以高过股价[6]。这种投资办法,巴菲特称为“烟屁股投资法”(Cigar Butt Investment)。
“以这样的价格买入股票,就像捡起一个被扔掉的雪茄——它看上去很丑陋,摸起来湿乎乎的,但是还能免费再吸上一口。但是,短暂的欢愉之后,你不能再期待什么。”[7]
而1962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正好就是这样一只股票。
1962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处在纺织业这个夕阳行业,因此不被市场看好,而且由于业务萎缩,公司在一个接一个地关闭工厂。每关闭一家,就将一些固定资产卖出,回收一些现金。1962年,市场对伯克希尔越发不看好,股价跌到8美元以下,而伯克希尔每股净资产就值20.20美元。结果它进入了巴菲特的视野。当时巴菲特觉得它符合格雷厄姆的筛选原则,而且下行风险相对可控,所以从1962年开始通过他的合伙人公司逐步买入伯克希尔的股票,首批2 000股的价格是每股7.5美元。到1963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已经成为伯克希尔的最大股东。但是,当时还没有控股超过5%必须披露的监管要求,因此,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一事实并没有马上传出去,甚至伯克希尔的主席马尔科姆·柴斯和西伯里一开始都不清楚。到了1964年上半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拥有伯克希尔约7%的股权。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1964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大量买入伯克希尔股票的消息逐步传开,而西伯里也开始感到被收购的威胁。对于一直以“光复祖业”为己任的西伯里来说,伯克希尔被他人收购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西伯里也开始收购更多的伯克希尔股票,以加大自己的控制权。而这正中巴菲特的下怀。巴菲特估计,当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持有较大的股权时,伯克希尔的管理层(即西伯里等人)会向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提出收购其手中股权的要约(tender offer)。而按照市场惯例,这种要约的出价通常要比股票的市价高出很多才能成功(有时金融市场人士也把这称作“管理权溢价”)。这样,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就可以赚一笔快钱后就退出。(www.xing528.com)
事情的发展似乎也是按照这个逻辑进行。因为西伯里确实有意给巴菲特一个收购要约,将巴菲特手中的伯克希尔股票买过来。
1964年四五月前后,巴菲特亲自到新贝德福德造访西伯里。在西伯里那装饰华丽的办公室旁边的一个会议室,巴菲特和西伯里就要约进行了谈判。
西伯里问巴菲特:“我们可能很快出一个要约,什么样的价格你才会将你手中的股权卖给我们?”
巴菲特说:“如果你们要约里出价11.50美元,我就会卖出。”
西伯里似乎还不放心巴菲特会以这个价格出售,又说:“你能答应我我们要约时你会卖出吗?”巴菲特告诉他,只要这事会发生在不久的将来,而不是20年以后,就没有问题。
会议的最后,按照巴菲特所复述的版本,西伯里说了一句:“Fine,we have a deal.”[8](“好,就这么定了。”)两个人握手道别。
不过,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
不久以后(1964年5月6日),西伯里果然给巴菲特和其他股东发了一个收购要约,不过要约上写的价格是11.375美元,比巴菲特和他谈好的价格11.50美元少了0.125美元。巴菲特觉得西伯里完全出尔反尔,不守信用,于是派丹·考因(Dan Cowin)到新贝德福德去和西伯里理论,看看西伯里葫芦里卖什么药。结果西伯里不承认和巴菲特达成过协议,而且还说这公司是他的,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这下,他真的把我们的股神惹毛了!巴菲特听完考因反馈回来的信息,勃然大怒:“这小子耍我!”
巴菲特决定不卖了!而且,他还要收购更多。他发誓要拥有伯克希尔,并将西伯里踢出去!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巴菲特以14到15美元一股的代价,买入了更多的伯克希尔的股票,并获得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1965年4月,巴菲特正式成为伯克希尔的董事。在1965年5月10日的董事会上,西伯里做了一番有点自我表扬意味的告别演说后正式递交辞呈。巴菲特如愿以偿将西伯里踢出了伯克希尔,自己担任伯克希尔董事会的主席,并任命伯克希尔的原副总裁肯·柴斯(Ken Chace)为公司总裁(肯·柴斯和马尔科姆·柴斯同姓,但是没有亲戚关系)。
由于伯克希尔是新贝德福德最大的雇主之一,“外来人”取得伯克希尔控制权的消息在当地的报纸上成为头条,当地人对这个不明来历的“外来人”非常担忧。巴菲特一看这情况,觉得似曾相识啊:1963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收购了邓普斯特公司(Dempster)。该公司是当地最大的雇主,而且当地也只剩下这家公司有工厂。巴菲特取得控制权后,关闭了一些效益不佳的厂房,解雇了几百名工人。巴菲特的一系列做法,虽然让公司效益大幅好转,但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整个小镇的人都以他为敌,甚至发起了“拯救邓普斯特”的行动。最后,当地居民拯救成功,市长亲自宣布拯救取得胜利——对于巴菲特来说,这一经历非常不愉快,他发誓再也不会将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境中去。
有了这个背景,就不难理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了:巴菲特出言安抚新贝德福德的居民,他不会将伯克希尔清盘。他还告诉当地媒体,公司将运作如旧。但这样一来,他等于将自己套住了。伯克希尔现有的纺织业已经效益不佳,而且还占用大量的资本。他不能以大规模的裁员或者关闭工厂来提高公司的效益。
在2010年CNBC的那次采访中,巴菲特估计,如果当时没有收购伯克希尔,而是将这些钱投入到保险业务并进一步发展,伯克希尔(准确地说,应该是叫另一个名字的商业帝国)价值至少会高2 000亿美元。换言之,巴菲特认为1965年收购伯克希尔是一个代价高达2 000亿美元的错误!
不过,巴菲特到底是个乐观的人,他在采访中还说过:“如果从伯克希尔那里我都学不到(教训),我将永远也学不到。”确实,1965年这笔交易使他重新思考投资和并购的方法。[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