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餐礼仪与商务社交-步步精心 

西餐礼仪与商务社交-步步精心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人似乎更看重菜肴之外的环境、气氛及聚餐的商业、社交功能。在商业活动中,我们不必事事迁就西方人,我们本地有自己的商业文化,但正式吃西餐时,最好入乡随俗。吃好西餐是必备的商业礼仪之一。其中一个是有两位同胞去吃西餐,看不懂菜谱,就拣了最后一个价格相对便宜的点。还有是我在IT公司的朋友,请一位银行的客户在美国吃西餐,为表示诚意,拿着菜谱点了一道最贵的。

西餐礼仪与商务社交-步步精心 

我在几家跨国公司工作的这些年,经历过无数次有趣的吃西餐体验,如西化的早餐会,工作午餐(一般都是西式自助)、下午茶加西点、西餐晚宴,还有商务应酬中特别流行的鸡尾酒会(cocktail reception)。每遇大老板来中国,我们总会在豪华酒店张罗大型鸡尾酒会备上酒水小食招待客户。台上是美国老板兴致勃勃地祝辞、讲演,大展合作宏图,憧憬美好未来;台下中国客户却手足无措,觉得颇不自在——没地儿坐,无精打采——没东西吃,西点太简单、吃不饱。四周连一把椅子都没有,一个小时下来,站得腰酸腿疼、饥肠辘辘。有的客户干脆倚在窗台边或坐在暖气片上。这分明是中西饮食文化、社交文化不同造成的。

中国是公认的美食之乡,我们的饮食文化中,看重美食本身——要色、香、味俱全,聚会请客首先要让客人吃好;一些传统的就餐文明、桌上礼仪却失传了。西方人似乎更看重菜肴之外的环境、气氛及聚餐的商业、社交功能。西洋人似乎人人都是天生的社交动物,他们特别喜欢鸡尾酒会——男男女女个个衣着光鲜、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在席间穿梭,与不同人周旋,无论是老相识还是新面孔,都能交谈甚欢,公务、私事就在谈笑声中一带而过。有备而去(衣着打扮比酒水菜品更重要),尽兴而归。

在商业活动中,我们不必事事迁就西方人,我们本地有自己的商业文化,但正式吃西餐时,最好入乡随俗。吃好西餐是必备的商业礼仪之一。从发出邀请、接受邀请、就餐时间、席位安排、入座/坐姿,到看菜单、点菜、餐具的摆法及使用、餐巾的用法、离席的表示;从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餐会主人和同桌如何交谈,与服务生如何互动等,这许多讲究,构成了吃西餐的桌上礼仪(table manner)。本文不一一列举,只谈一些关键的、我们中国员工却容易忽视的“细处”。这些细节处理好了,会令你在席间更从容自在,也让在座的宾客感到舒适,从而让你尽情参与、享受席间与别人的交流。相反,一些礼节、礼仪上的困惑会令你缺乏自信、无所适从。

一般来说,从餐具的多少能看出宴席是否丰盛,有几套刀叉勺就有几道吃的。刀子、叉子分放在餐盘的右边和左边,正餐时从最外边的餐具开始用,依次往里。甜品用的叉匙放在餐盘的上方。记住:靠左手边的餐巾是你的,酒水、饮料杯统统在你的右上方,以避免与左邻右舍搞错。喝汤应用汤勺慢慢送入口中,切忌发出畅饮时的吸溜声;不要手举餐前面包用口咬,而是用手掰着面包一小块一小块吃;鱼刺、骨头等不能“呸”地一声吐在桌子上,而应用手指接住后再轻轻放在盘子边上;如果要吃的食品不在你所及之处,应该请人帮忙递过来,而不是越过别人强行去够;任何稍大的东西,如鸡块、牛排、肉卷都应先在盘中用刀一小点一小点切好后,再用叉子叉着吃。尽量用刀叉,只有面包、比萨等少量食物可以上手抓咬。餐后咖啡托盘上的小勺是用来搅咖啡的(不是用它来舀咖啡喝的),搅完后再放回托盘中;手握杯柄细细品尝咖啡,而不是“咕咚咕咚”地大口喝。

就餐时,一方面切忌埋头苦吃,或嘴里吃着东西还喋喋不休,也不文雅。从始至终,都要挺直坐,与邻座不时轻声交流,席间对话轻松有趣、避免沉重或争议话题。如中途离席、一会儿还回来,将刀叉呈八字状放在盘子上,将餐巾放在自己的座椅上即可;用餐完毕,刀叉则并排斜放在盘子上,表示你吃完了,服务员可以撤走餐具。可将餐巾稍稍叠好,放在餐盘的右侧。整个用餐期间,都不要对服务生大叫大嚷;有什么特殊需求,用眼神示意或手势招呼服务生即可。

有一句西方谚语说:“你只有爱极了你的女人,才会容忍她吃饭的坏习惯(bad table manner)。”一般人都很在乎他人的桌上礼仪。我在英国上学时,和另一位中国同学一起去欧洲大陆旅游。就是我这位旅伴一路上总在饭桌上闹笑话。其中一回在布拉格品尝当地著名的风味菜捷克肉卷,她用叉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叉了一整个儿大肉卷,几近嘴边,张着大嘴刚要咬,结果没叉住,“啪嗒”一声大肉卷摔在盘子上,肉汁、菜汤溅往四周,同席的英国游伴面面相觑,弄得我们俩很是尴尬,我都感到无地自容。

西餐桌上礼仪要求人们在席间安静、文雅,落落大方,尽量避免干扰别人,减除难堪之举。我曾有幸在苏格兰小镇一户传统的苏格兰人家里过圣诞节。这家的三个男孩平时调皮捣蛋,吵个不停;可一坐到餐桌前,甭提有多乖了,个个都成了英国小绅士——从饭前祷告,到围上桌巾、“正襟危坐”,到抿着嘴无声咀嚼,时而微笑地看看我。吃完离席时,还客气地对我说:“对不起,失陪了。好好享用!”(“Excuse me for my leaving.Enjoy it! ”)(www.xing528.com)

点餐也有学问。完整的一套西餐一般包括开胃前菜(沙拉或汤);主菜(鸡鸭鱼肉)佐以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甜品水果;最后是咖啡或茶。在国外吃西餐最头疼的事是如何点菜。菜谱大多用法文或英文,而且又不像中国餐馆的菜谱都带着图片,看得人云里雾里。你连猜带蒙还是拿不准时,可以询问同餐老外那道菜具体是什么;或者你想吃什么直接告诉老外,让他们给你挑选推荐。就这样,大家一本正经耐心地看菜谱,每人都点上各自中意的,差不多得半小时,这时切不可催促客人或服务生。等每人点的菜都上齐了(或主人发出开吃邀请),大家才开始用餐。

有两个关于点西餐的趣事。其中一个是有两位同胞去吃西餐,看不懂菜谱,就拣了最后一个价格相对便宜的点。吃到最后,这道“菜”迟迟不来,就问侍者,侍者答道:“对不起,已经给你们‘上过’了——就是你们刚才听的那首曲子!”还有是我在IT公司的朋友,请一位银行的客户在美国吃西餐,为表示诚意,拿着菜谱点了一道最贵的。当侍者隆重地用手推车上这道名菜“烤猪肾”时,还外带两杯酒。戴着白色高帽子的大厨师也出来了,端着一杯酒喜不自禁地对两位贵宾道:“有好几年没人点这道菜了。今天终于有机会露一露我的手艺啦。谢谢你们的欣赏,让我们干杯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礼节,无论是用筷子还是用刀叉,其餐桌礼仪也有相通之处,比如老北京的“不许搅菜碟儿(满盘子乱扒拉),不许吧嗒嘴儿,不许嘬牙花儿,不许抖落腿儿”,这些老规矩都没变。

当然,个别习惯也要“因地制宜”、入乡随俗,比如日本人吃拉面。记得最初到日本出差,合作伙伴带我去一家隐在公园深处、优美静谧的日本餐厅吃饭,四人对坐、大气不出,都优雅安静地品尝一道道美食。轮到一人一碗荞麦面时,坐在我对面的日本老板端起面碗,吸溜一声“巨响”,吓了我一大跳。吃面可以出声,表示吃得很香,这是日本独有的餐饮文化呢。

眼下,随着我国日益对外开放,我们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与老外共餐的场合也越来越多。不仅是外企白领,普通中国人有了更多出国门、看世界的机会,如留学、开会、培训、参展、考察、旅游等。我们出去不一定非得钻山打洞地满世界找中国餐馆,非中餐不吃,或带着方便面榨菜老干妈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我们不妨换换口味、吃吃西餐(有的西餐真的好吃),感受一下西餐文化。待我们从容吃西餐时,也许就能熟稔西方人的交流之道,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