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新人进入角色后,不管具体担任什么职务,在哪个部门基层岗位上做起,“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总会有机会“抛头露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客户、服务客户。我们公司每个从事与销售有关的工作人员,每年都规定进入业绩考核体系。考核指标除了明确约定的销售任务,还有一项重要的业绩标准——你的客户关系管理成果,包括支持现有客户多少家、销售增长是多少;开发新客户的数量及结果如何。到年底再逐一审核评估,依此来衡量你一年整体的业绩(据此派发奖金等)。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业务开展的要求,也是一个好的销售人员的基本职责。
每年的年终总结会上,在展示自己一年所取得的成就后,我都会郑重其事地一一感谢同事的协作、领导的扶持,尤其要感谢我的客户。尽管这是我们的内部会议,客户不在场,但我希望我的老板、我的同事(包括我的下属)能感知我对客户由衷的谢意。我们每一点成功、每一点进步,都与客户的帮助分不开。在几届亚洲/国际销售大会上,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我的大客户都应邀前往参会。我做年度市场报告时,特意将在座的客户介绍给大家,并感谢他们过去一年里给予公司的巨大支持,在场的亚洲、美国、欧洲的同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向客户致意。
在哈佛商学院出版集团,我负责的三大块业务中,其中“企业学习”本身就是直接跟企业客户交流的项目。“企业学习”部门每年都要开盛大的客户/合作联盟大会,邀请全球各地的大客户到波士顿总部聚集一堂,分享交流,客户代表还上台现身说法,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反馈和建议,对我们改善产品和服务非常有利。最重要的是,公司也借机对客户的忠诚和支持给予犒赏回报。感谢客户,不只是因为业务合作,其实,客户不仅是将生意带给你,助你达成销售目标,是公司的“衣食父母”,有时还给你一种前进的动力、精神的力量。向客户学习,不只是一句口号。善于向客户学习,从客户身上汲取力量,是一名优秀职业人的一大本事。这是我转到图书出版业从事销售工作以来渐渐体会到的。
我的外企生涯前半段时期,大部分时间干的是人力资源/办公室行政这样的内务,或市场传讯/公关宣传这种高高在上的“外事”工作,自己很少有机会在“前线”直接接触客户,对一线客户工作、客户管理没多少感觉;只是在后台尽力支持销售人员,帮助销售人员搞好与客户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在IT公司那会儿,我们的主要客户大多来自金融、电信、航空等相对比较发达、观念较开放、较早与国际接轨、进入商业化管理的行业。当我们办事处几十号人还挤挤巴巴地在200来平方米、“乱七八糟”的写字间里上班时,国内有的大银行/保险公司已搬进崭新亮丽的大楼,设备先进、管理有序,员工一律有自己的单间或隔断。男女都穿着制服,好不精神。会议室里的设施先进豪华,投影仪、自动升降银幕、埋在会议桌里的麦克风/电话会议设备、带复印功能的电子黑板一应俱全。那些在电脑部或信息科技部任高职的决策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IBM、Unisys、惠普等高科技行业巨擘不惜重金送到国外培训或共同开发项目,或者被国内本银行看中加以培养,派到国外分行或分支机构工作、学习。“淘金”回来后,就被委以重任。这批人懂业务、外语好、见多识广、训练有素,跟我们打交道有板有眼,很有分寸,应对自如,常常令我们啧啧称赞、肃然起敬。
有一次,我们的尼泊尔籍首席代表与某银行客户共进晚餐。正餐吃罢,当果盘上来时,首席代表很随意地用刚才吃饭的筷子夹西瓜吃,分明遭到了客户有点不屑的眼神。后来客户私下跟我们的销售提及此事,还说:“你们的首席代表是不是不太讲究餐桌礼仪,修养不够啊?”看来,我们的首席代表还应该向客户学习呢。
向客户学习,也要了解熟悉你的学习对象。各行各业属性不同,发展参差不齐,客户的环境特点也不一样。相比之下,图书出版业的传统沿革不同,从业人员的背景素质、商业行为也有所不同。对以图书版权贸易、原版书引进销售、合作翻译出版为核心业务的外国出版公司来说,主要客户/合作伙伴当然是国内出版社、民营书业公司或国营图书进出口公司。
上篇讲过,那年夏天我刚进跨国出版公司时,对这一行完全陌生,对国内客户行情更不熟,入门第一项任务就是去“拜码头”。老板说要带我去拜访一家大出版社,并看望一位老编辑,我非常兴奋,因为我从上大学起就买过、读过不少这家出版社出的好书。我们在一间简陋陈旧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编辑。在大约半小时的交谈中,这位身上套了一件大汗衫,脚上趿拉一双黑布鞋的老编辑,一只手不断地将他的裤腿捋来捋去,另一只手在腿上挠着痒痒。对我们说话也不太客气,只顾自己说话,属直截了当型。像是给了我这“老外企”当头一棒,我半天都没吭声儿。在回去的路上,被打蒙了的我坐在车后,依旧沉默不语:难道今后我就要与这样的客户为伍?天天跟这种人“掰手腕”?我的老板看出我的低沉不悦,帮我分析这个行业的客户特色,并劝慰道:“以后你就会慢慢习惯的。”结果呢,来往几个回合后,我与这位性情中人、特行独立、做事认真甚至执拗的老编辑处得相当好,我们成功地合作出版了好几本书。我一直尊称他为“老师”。我领教了他的几分“怪僻”,也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其实国内图书出版界有一大批这种人。他们性格各异,都值得我学习。有的是精明干练的女强人,历经坎坷,不折不挠;有的是肩挑重担的社领导,举重若轻,可敬可亲;有的是精通业务的大编辑,才气逼人,引人神往;还有的是艰苦创业的弄潮儿,敢想敢干,让人佩服。其中不少人在与我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的同时,也渐渐成了我的朋友。经商、交友两不误。向客户学习,学习他们的各种长处,取长补短,全面“武装”自己,变成我的工作乐趣之一。
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客户朋友不管我走到哪里,无论是在任还是离任,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我后来也没改口,一直叫他们“老师”。这些可爱可敬的客户资源绝对是我多年职业生涯的重大收获,令我格外珍惜。好几次自己的工作暂陷困境,快要撑不下去了,客户的期许和鼓励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坚持下去。
上次离职,我就欣慰地收到很多客户类似这样的感谢和祝福:“好遗憾,您不继续在×××公司工作了。非常感谢您入职以来,对我公司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跟您工作的时候,对您的专业和敬业精神十分钦佩,也很希望日后跟您继续学习。您是行业里的资深前辈,如果以后有机会能够继续指导我们工作,那是我们的福气。祝您事事顺意!欢迎您随时来公司跟我们交流经验。如果还在这个圈子里,期待与您尽快见面;若暂别此圈,欢迎有空来坐坐……”可不嘛,有时兜兜转转又碰到老客户了,在职业或生活道路上再次相遇,倍感亲切。(www.xing528.com)
我们与客户之间是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彼此工作进展、业务增长的同时,于公于私都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一起成长。开篇提到的业绩评估“客户关系”一栏里,还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客户培养和教育及客户满意度”。一方面对客户永远保持谦卑(但不是卑躬屈膝)的姿态,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尊重客户;不要动不动就代表外企罩着公司的“外在光环”对国内客户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有些客户看得起你,甚至讨好你,看中的是你背后握有无可比拟的大平台资源及你们大公司的名气。
另一方面,在公司优势之外,你还应该凭自身的实力、真才实学,真诚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有时可能是超出合同外的、来自你个人的额外的增值服务)。除了挣人家的钱,还应用外企先进的管理理念、产品技术、服务意识等培训客户、“教育”客户,让客户也能从你身上学到东西,能因此改善他们的工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改进他们的生产/教学质量,真正实打实地帮助到客户。这样才是良性的、互利双赢的局面,你才能与客户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才能真正赢得客户的满意度。
正当我写作本书时,收到一位客户朋友发来的邮件,是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我一天都在埋头写作,突然看到这个略带感伤、充满哲理的故事,伴有轻柔、优美的音乐,我不由得被感动了。我将故事的最后一段话写在这儿,正合适献给我的客户朋友:“朋友让你开怀,让你勇敢。你需要他的时候,他会给你支持。有朋友的日子总是阳光灿烂、花朵鲜艳。朋友也许不能成为一段永恒,朋友也许只是你生命中某段时光的一个过客……”
小贴士
1.良好的客户关系是销售的基本职责,客户关系管理是其业绩考核指标之一。
2.善于向客户学习,从客户身上汲取力量,是优秀职业人的一大本事。
3.在困难时期,客户的期许和鼓励是一种无形又公正的鞭策,让你坚持向前。
4.真诚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与客户互帮互学、互利双赢。
5.用外企先进的管理理念、产品技术等培训、“教育”客户,以改善客户的工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一道成长。
6.除了健康的工作、合作关系之外,私下还与客户做朋友,经商、交友两不误,为你的职业平添不少慰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