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职场新人到哈佛高管的修炼手记

从职场新人到哈佛高管的修炼手记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职业航行顺利启航、行进一段后,可能会出现低潮期,也就是职业倦怠期。职业要进步,有时还要暂时停歇下来,为自己充电加油,重整旗鼓再出发。由此真切地感受到英国教育事业的发达、教育体系的成熟、学校设施的完备。但英国政府鼓励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就业或在职培训。2018年1月31日至2月2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19世纪,英国不少新兴工业城市相继出现一些高等学校。

从职场新人到哈佛高管的修炼手记

在职业航行顺利启航、行进一段后,可能会出现低潮期,也就是职业倦怠期。不管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经济不景气、行业低迷;还是公司内部或自身原因,都有可能使人产生职业倦怠感,导致工作激情不再,事业停滞不前。日复一日地做着平淡无聊的事儿,工作倒是舒服,也没什么压力,但过于轻松的工作会使我们变得平庸怠慢、才疏志浅。本应是事业上升期,却缺乏前进的驱动力。

这时需要跳离自己的舒适圈或慵懒区,寻找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改变、掉转职业航道。不妨尝试这些方法来调整自己,做出变动:主动争取升职或转型,而不是坐等他人提供机会(见“晋升转型,是金子就要发光”);或者休假放松,重振士气(见最后一篇“休假调整——重燃工作激情”);当然也可以换一份全新的工作(见上文“辞职无怨,跳槽无悔”)。职业要进步,有时还要暂时停歇下来,为自己充电加油,重整旗鼓再出发。我们可以考虑专业培训,补充知识技能;业余时间在职听课、边工作边学;或者索性空出一两年时间出国留学,突破职业瓶颈。这正应了我的留学经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世纪上半叶,文人学者“游学”成风,开留学风气之先。拥有另一种文化知识会增强我们观察世界、鉴赏思考的能力。今天社会的开放进步、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人们上学、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最近一次我的北京大学同班同学入学30周年纪念大聚会中,大家都发现,我们班30人中约有90%定居国外或曾在外国留学(大部分是在美国)。从就业机会、生活前景等方面看,当前经济强盛、开放包容的美国自然是许多海外学生的首选之地。“留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很喜欢这样的说法。留学也曾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极大地促进了我的事业发展。

我选择的是英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语言、生活及习俗,先后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深远的巨大影响。从上大学起,英国就强烈地吸引着我。我的毕业论文是《撒切尔夫人的外交政策》。我的志向是做一名女外交官,当时我的偶像就是时任英国首相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同学在给我的毕业赠言中戏谑道:“超撒切尔夫人!”在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就职时,我的主攻方向是英国事务,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将好几十页的英国《金融时报》从头到尾研究个透。后来转做电影文化交流时,我又看了好多英国电影,还一直参加英国使馆举办的文化活动。在美国IT公司工作时,常有去美国总部培训、开会的机会,但我从未如愿去过英国。多年来,在繁忙、紧张的职业人生背后,英伦三岛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末,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经济基础后,IT经理人纷纷出国充电。在外企打拼多年,如同马不停蹄行军打仗一般,实在无暇学习的我,终于痛下决心,暂时放弃工作,于1998年参加了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组织的第一届赴英留学项目,来到英国上学,开始了一年多的留英生活。由此真切地感受到英国教育事业(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发达、教育体系的成熟、学校设施(包括图书馆、教材用书等)的完备。后来又因好几次公干,有机会重访英国,重返母校,重温自己的留学生活,重新审视留学生活对我的职业发展的影响。

近20年来,英国的对海外教育日益开放、蓬勃发展,逐渐增加招收海外留学生,同时纷纷在外国建立英国国际学校、英语培训中心等。海外教育市场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在英国上大学,英国本国学生的学费较低;来自欧盟英联邦国家的学生都能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而其他海外国家,包括中国的留学生的学费相当高。但英国政府鼓励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就业或在职培训。教育部明文规定,年满30岁,自费在英国读1年以上的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的其他海外国家的学生,也可减免23%的学费。当年我有幸刚好符合上述所有的条件,很开心,省了一大笔钱。要知道,在英国读书,申请到奖学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我读的MBA学位项目绝对务实而非用于学术研究,是百分之百拿不到奖学金的。

我上学那年,全英的中国留学生不到3000人,现在据说在读的中国留学生已逾15万。2018年1月31日至2月2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以教育为先,首相代表团一行特地去上海参观教育科技展,去武汉大学访问并出席“湖北英国教育文化交流展”。这些年在中国举办的英国教育文化交流展,活动现场总是人头攒动。我就读的哈德斯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每年都到中国来招生。我们学校好几年的海外招生广告都刊登着我的大照片——在美丽的校园,背着书包,浑身学生气,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19世纪,英国不少新兴工业城市相继出现一些高等学校。这些后办的现代大学与历史悠久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比,更注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兴的社会学科的教学,特别注重职业教育。我就读的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留学时期学到的那些MBA核心课程,如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商务沟通、会计学、公司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信息管理沟通、国际贸易,固然让我收获多多,回国后更是直接助我跃上职业的新台阶,成为一名标准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在那段难忘的留英岁月里,我除了在位于约克郡(Yorkshire)的小镇哈德斯菲尔德(Huddersfield)尽情享受学生生活、吸收商业管理知识外,还遍游英伦三岛,充分领略了英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厚的自然遗产,也熟识了一些文雅有趣的英国人

难以忘怀的是我的英国房东太太丽塔(Rita)。我虽然是大学“外字号”[1]专业出身,英语表达尚可,但一直在外企工作,大多与外国人共事,渴望自己的商业英语和实用语言水平能再飞跃,更为了近距离了解英国人的生活、英国的文化和传统,在学生公寓作短暂停留后,我就搬到丽塔家里住。与丽塔生活在一起,各方面都让我受益匪浅。她兴趣爱好广泛,对生活充满热情,同时心态又是那么平和,性格也很单纯。她重园艺、爱读书,下班之余总是点着香烛、听着音乐,静静看书,读书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为丽塔生活的一部分。英国人的读书习惯,深深地感染着我。我在日后繁忙的职业生活之余,一直坚持看书,有固定的阅读计划。

问问现在的职场中人:你有多久没去过图书馆了?紧张的工作、匆匆的脚步,终日忙忙碌碌的你,是不是自学校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迈入图书馆?但你的内心深处始终记得,在喧嚣、躁动的世界里还有一块净土圣地——图书馆吧!在英国留学的日子里,我尤其享受我的“图书馆时光”。图书馆成了我朝夕光顾、流连忘返的地方。临走前我应邀为学校国际部拍摄海外招生广告片时,就是选择以图书馆为背景。我对图书馆本身存有一份特殊而美好的感情。后来在哈佛商学院工作,我负责高等教育市场业务,多与各地大学院校打交道,总会去参观他们的图书馆,常给图书馆做介绍推广服务。

想想自己在英国小镇读书时无忧无虑逛书店、痛痛快快淘旧书的日子,真是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哈德斯菲尔德是个大学镇,校园内外书店特别多。我发现其中一家特别喜欢的旧书店,就像发现了一个无穷的宝藏。我三天两头去那里淘宝,尽情地翻书,尽兴地买书,那里还有好多古典音乐CD,我总是满载而归。当我带着50多盒正版CD、好几箱原版书告别英伦,启程回国时,我的导师兼学科总监好心地为我开了一封证明信,告知机场海关:我超重的行李中所有的书和资料均为完成毕业论文所用,请予放行。就这样,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倾注了满腔热情,使精心淘出的心爱的图书和音乐光盘顺利过关,带回中国。它们成为我日后享用不尽的珍藏,有的至今我还在细细品读与欣赏,再度激发我对书与音乐如饥似渴的热情。这些都是我多年前留学生活的意外收获,是时光永远带不走的精神财富。(www.xing528.com)

刚读完书回来,我的同事常常很骄傲地向客户介绍我:“王云珍,刚从英国回来的MBA。”在IT业已很时兴的MBA,在图书行业确实少见。图书行业报上还如此报道过:只有×××这样的外企大公司才“斗胆”启用我这样的MBA。后来我惊讶地发现,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图书出版行业的同人也选择了去英国读书,而且大都选择在权威教育机构的出版传媒专业学习。据说在出版教育方面享有盛誉的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出版专业都快改称“中国班”了。有一年去英国出差,我还特地去看其中两位客户朋友。看得出来,他们学习积极、十分活跃。后来这两位专业人才都学成回国,继续效力于出版传媒业。

有条件去国外学习充电当然是好事,留学给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开阔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加强修养、提升自己、丰富人生的机会,重新工作后能加快职业进程。但不同的人因为原来的学习背景、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以及出国动机不同,出国后吸收知识营养的能力、留学质量,甚至回国后的效用都大为不同。有的人心理准备不足,跟风选择出国留学,远涉重洋去镀金,学得苦不堪言;或吊儿郎当,不好好学,回国后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找工作时高薪是首要目标,结果到处碰壁;或者有了工作依然得不到重用(留学履历不一定说明一个人的能力)。结果,“海归”耀眼光环的背后,是留学理想破灭的辛酸。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国内扎扎实实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照样可以完善自我,实现职业理想。

对我来说,去英国留学,既实现了我早年的梦想,成为我宝贵的人生体验,也使我以后的职业生涯,甚至整个人生发生了喜人又深刻的变化。换一种环境、换一种活法,生活就多了一分收获,人生就多了新的领悟。我愉快而有意义的留学经历还感染到女儿,对她的成长也产生了积极作用。我在英国上学时,8岁的女儿曾来英国过暑假,由此喜欢上了英国。两年后,她只身去英格兰上了一个月的夏季学校,熟悉英国的学校生活,加深了对英国各方面的好感。14岁时,她就正式在剑桥郡的一所寄宿学校上中学,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留英学生。当然,这是后话。

小贴士

1.为事业充电加油,可参加专业培训、业余听课,边工作边学,或索性出国留学。

2.留学生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开阔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加强修养、提升自己、丰富人生的机会。

3.不同的人因其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以及出国动机不同,可能出国后吸收知识营养的能力、留学质量,甚至回国后的效用都不同。

4.留学经历有助于在外企跨文化的环境和背景下,从事国际合作业务,处理跨国公司里的同事关系。

5.留学若选读与工作相关的专业,重返工作后能直接加快职业进程,助你跃上职业新台阶。

【注释】

[1]所谓“外字号”,是指大学里将外语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包括外国政治、外国经济、外国历史、外国哲学等学科一起,形成专业互相交叉、研究领域互依互补格局的人文学科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