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要有方向、有坐标;而人生本没有地图,只有心中的指南针为你指引方向、定位人生。准确的自我定位,是漂亮的职业设计的前提。无论你是正在求职择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是刚刚迈进国企、民企或外企的职场新人,心中都该有一幅美妙的事业蓝图。出发前,事先为自己做好职业定位、职业规划,以便在漫漫的职业之路上扬帆起航,朝着目标前行。
我特别欣赏这句话:“人生的路是漫长的,但紧要之处却只有几步。”每个人的职业人生都充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是一次机遇。命运之舵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要把握好紧要之处,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纵观我的职业航程,何尝不是如此。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就认识的一位作家朋友,二十多年来看着我一路成长。他曾打趣我:“你倒总能及时捕捉时代大潮的气息。别人顶多是赶赶潮流,你看看你,总是冲在那潮头浪尖上。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高考热,你小小年纪就考进最‘热门’的北京大学,读的是令人神往的国际政治专业。毕业后你进了要求甚高的国家机关——外交部,这在如今是炙手可热的高级公务员职位。等你调到中国电影家协会外事处、《大众电影》《电影艺术》杂志社做外国电影记者兼编辑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文艺尤其是电影业一派繁荣景象。干了八年大众传媒文化后,又跳槽进叫人艳羡的跨国公司,成了中国最早一批进入外企的先锋,并一头扎进当时领先潮流的IT业。当别人还忙着在国内挣钱时,你又转身跑到英国去读MBA……”留学回国后,在不经意间,我“闯”入了在我看来颇为传统、低调的图书出版业后,我的这位朋友又告诉我:“现在(世纪之交)IT业不太景气,传媒业包括图书出版业‘火’起来了!”2000年那会儿,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全球IT业开始进入严冬。而那些年,我一直在一家海外出版社干得“热火朝天”。这17年来,我一直驰骋在兴旺不衰的图书出版/教育服务业。
朋友对我的职业道路总结得到位。不过,我并不是事事都有先见之明,我只是相信职业定位、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相信“事在人为”——这四个字是我大学毕业之际在系报《毕业特刊》上的留言,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在职业生涯中,我们会面临一系列波折起伏。职业旅程就像在大海里航行,有大风大浪,你不能控制“风”,但能控制手中的“舵”。从抛好职业之锚做起,我们完全可以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
首先,作为职场新人,你要认识自己,要有自知之明。选择职业时,进入何种行业、哪类企业、哪家公司、什么岗位,都应该结合你个人的事业目标、发展方向、兴趣爱好、职业气质、素质技能、竞争优势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来考虑。就拿如今人们总爱打趣的理想工作来说吧,就是“钱多、活少、离家近”,莫说这样的好工作打着灯笼难找,即使找到,却可能因公司文化、企业体制、业务性质、工作内容等其他方面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相去甚远,过后才发现入错了行、进错了门,大感失望。在职业选择中,除要与现有条件吻合外,还要用长远眼光去发掘自己的职业潜力,看自己能在哪个领域、哪个专业有最大程度的发挥。符合个人优势又能发挥潜能的职业,才会让人沉浸其中,更容易在工作中做出业绩,从而脱颖而出。
有人说,前些年“外企饭碗”吃香喝辣,此后国家机关、国企“铁饭碗”后来居上,现在轮到不少民企头上光环笼罩。我倒觉得,新人求职不应轻易被某类企业、某种行业或某家名牌企业的光环蒙蔽,还要看自己做了这份工作之后,能不能学到新东西,能否变得有价值、有进步,以及是否有上升的空间;你还可以按自己的路子寻找机会、把握机遇,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和职位。总而言之,你要扎实积累的是实力与经验,不必过分在意公司的大名和外在的光环。
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是否拥有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一旦在职业的起步阶段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奋斗目标,那么,一名优秀的职场新兵要做的就是认准目标,绝不回头,要义无反顾、始终不渝地去追求。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这是你事业立足的基础,也是你日后在职业路上向上攀登的台阶。
其次,在职业进程中,还要根据各种变化随时修改、调整目标,不断给自己发起新的挑战,不断进步,补充实力。只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你会越来越精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验会越来越丰富,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强大,也会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你要始终保持良好的从业记录,为自己创造傲人的职业履历,这样你以后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职业之路越走越宽。你对好机会的把握更加游刃有余,也会更快、更理智地做出抉择。机会永远垂青于那些有所准备、曾经做过准备并时刻准备着的人。
早年在IT业打拼、在外企奋斗多年的我,于1998年毅然将自己的职业之舟暂时驶入一个平静的港湾——去英国读书。留学充电近两年,我的航船鼓满风帆、蓄势待发。因一个偶然的良机,这条船“闯”入了图书出版业的新航道,“闯”进了一家美国顶尖的教育出版公司。我是怎么抓住这个机会的?为什么说是“闯”呢?请听听下面的故事吧。(www.xing528.com)
世纪之交,为完成毕业论文,我从英国回到中国。我的论文题目是《业绩评估:在华跨国公司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在英国已写了三个月,论文的建议书及论文初稿都已通过,导师建议我回国继续取样论证。我一边写论文,一边留心毕业后的工作。听说我学成回国,朋友、熟人以及从事过或当时正在从事IT行业的同事都纷纷给我提供机会。那时专攻IT业招聘的猎头公司也闻风而来。我还真面试了好几家大公司,如惠普、微软、康柏等。我工作过的美国天腾电脑公司(Tandem Computers)被康柏电脑公司并购,我的顶头上司升任为康柏中国区总裁。他自然是力邀我进入同一家公司,我们合作多年,很有默契。如果说,最终去哪家公司还得挑一挑的话,重操IT旧业是想也不用想的。毕竟我在外企IT业已干多年,我熟悉IT业,热爱IT业。
一天,我与家人去家附近的一家饭店吃晚饭,不知怎么就径直走进了饭店的写字楼,迎面就见挂着楼内各公司的名录牌,无意间发现“美国×××教育出版公司北京办事处”赫然在上。我非常惊讶。我在英国上学时,几乎天天都要与这家公司“打照面”。不论是上课用的教材,还是课后的参考书,老师指定的或自己查看的,几乎都离不开这家公司出版的书。书皮上那特有的方块公司标识十分醒目,令人记忆深刻。
尽管我那时是远在异乡的穷学生,而且学习用书一律可从图书馆借阅,但我还是掏钱买了两本这家公司出版的著名教材。一本是有关市场营销的,想拥有它,是因为这本漂亮的四色书有很多广告画及营销案例,学完可留作日后的工作参考书——出国留学前,我在IT公司做了好多年市场营销/市场传讯工作。另一本书是业内广为人知的《财务管理分析》。当我后来有机会负责这家公司的经济管理类教材时,无数的老师、专家和出版社同人都探寻过这本书。我冒着行李超重被机场海关罚款的危险,将这两本厚书以及其他心爱的图书从英国带回了中国。我根本没想到这家公司居然在中国还有办事处(隔行如隔山,以前从未听说过)。心灵深处就像被什么触动了似的,我兴奋地想:在一家跨国图书出版公司工作也不错啊!为什么不试试?在IT业干得够久了,可以换一换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一个电话打进他们在这座写字楼的办公室:“你好!请转人力资源部。”(我以为它在中国也是一家大公司,后来我才知道,那时连老板带员工包括接我电话的秘书,总共才四个人。)电话被转给了另一位先生(我后来的老板)。在我单刀直入介绍自己并表明来意之后,他告诉我可到公司面谈,公司正好有一个招聘名额。直到今天,我都认为是不远万里从英国带来的那两本书帮了我的忙!我先是见了北京办事处的老板,后来又见了从亚洲来的老板——我是怀揣着那两本书去面试的!虽然我没有在外国出版公司的从业资历,但他们还是通过我那略带张扬的“IT人”的神气,看出了我内藏的一点书卷气、对书的感觉、对书业的兴趣及对新工作的激情。
于是,我正式进入这家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图书出版公司的中国部工作,负责经济管理、人文社科教材、商业及大众图书业务。几乎是同时,我接到英国学校的通知及导师的贺信,我的研究生论文正式通过,我已顺利毕业。不久就是隆重的毕业典礼。
刚刚跨入新世纪,我的生活又有了新的起点,我的事业再次扬帆远航。
后来我听同事说,我这个职位竞争激烈,有过好几位优秀的候选人。而我的名牌大学+海外教育+专业经验+国际化背景,是制胜的法宝。尽管我可能是在华外国出版公司里第一个“海归”,公司看到的远远不止是我的MBA学历这一纸外国文凭。我想,他们更看重我的国外教育背景所带来的新知识、新管理模式,多年的从业经验、综合素养以及行业外的新气息,可能还看出我的工作潜能吧。
因为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分别在北京大学、英国的学校上过学;既在国家机关工作过,又有在跨国公司摸爬滚二十多年的经历;并跨越不同行业(IT、传媒/出版、教育服务);从事过多种职业岗位(研究人员、记者/编辑、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且做到中国雇员难以企及的外企高管职位(管辖东北亚/亚洲区),我对五彩缤纷的职业之路体会良多。血汗与真情凝就的感悟化成这本小书,愿与亲爱的读者,特别是外企职场新人一一分享。我最想与人分享的是——从头到尾,我们就是自己的职业设计师!成功的职业就在自己的掌控中。经过专业化的精心打造,每个人都能令自己的职业光芒四射、精彩万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