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
1.档案编研工作是满足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有效方式
档案机构保存档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日后查找备考,而档案编研工作将大量的具有相关联系的档案汇集成册,无疑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了高效的档案利用途径。通过档案编研工作,档案信息的品质特征、内在联系、整体功能、传播活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用户在利用档案编研成果时,便可从中获得更为丰富、更加优质的档案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
2.档案编研工作是保护档案原件长久留存的重要途径
档案原件多为孤本,其原生性决定了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重要的查考与凭证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档案原件的载体安全,延续珍贵档案的使用寿命,并能使档案文件被本单位或社会公众无障碍地利用,就需要通过档案编研的方式将档案原件的复制本通过档案汇集的形式提供给利用者。
3.档案编研工作是衡量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标准
档案编研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档案的汇集与编辑出版,它更加注重对档案文件价值的研究与发掘工作。这是因为档案编研工作的初始目标是通过档案编研的方式为更多的公众提供利用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的参考、凭证价值;长期目标则为,通过对专题性档案的分析研究总结编研工作的发展规律与编研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档案编研工作已作为评价一个档案馆(室)档案基础保管、人员素质、科研水平和社会声望等方面情况的重要指标,成为衡量档案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4.档案编研工作是挖掘档案资源潜在价值的主要途径
档案编研成果是由若干反映同一主题的档案文献经过整理、编辑和加工而形成的,而从数量繁多的档案中筛选出符合编研主题的文献,就要对档案文件的价值进行分析。而对一份档案的价值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也是档案馆(室)工作人员对档案潜在价值进行深度剖析和发掘的过程。因此,档案馆(室)往往会通过档案编研工作从浩如烟海的档案文献中发掘出许多馆(室)藏的珍贵档案文献。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www.xing528.com)
1.研究性
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对馆藏档案资料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因此,档案编研工作呈现出较强的研究性特点。档案编研工作的“编研”是一个互有联系的整合性概念。所谓“研”,是指对档案内容的研究;而“编”则是“研”的深化和加工,即编中有研,编研结合。档案编研成果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与主题,对芜杂的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提炼、加工、归纳、概括之后获得的信息产品。编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深入研究,如在编研课题的方案论证、选题、选材、鉴定、考证、文字加工、编排等工作过程中都要进行分析、比较、反复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史实研究、体例研究、文字研究、需求研究及政策研究等许多方面。所以,编研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要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编研人员的研究水平所决定的。
2.文化性
档案馆(室)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承担着档案文化传播与普及的重要任务,而档案编研工作就是档案馆工作人员编辑、制作和发布档案文化产品的过程,因而具有较强的文化性。作为档案文化产品制作的工作,档案编研工作不仅要将具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以文化产品的形式进行公布,更要以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档案馆、档案工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文化传播作用。
3.现实性
档案的本质是原始性历史记录,而以档案为工作核心的档案编研工作虽然是对历史档案的一种价值分析与挑选的工作,但是档案编研成果的确是为当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因此,档案编研工作具有极强的现实性。档案编研工作的现实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档案编研工作的选题是根据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现实需要而选定的,并以专题汇编的形式为社会各界和公众提供所需的档案文献;其二,对档案文献史料历史文化价值的分析研究,并不是为了研究档案文献所反映的那段历史,而是将档案史料以集成汇编的形式提供给相关的历史学家或研究人员使用。
4.普及性
档案原件大多是以“孤本”的形式留存保管,对于那些利用率较高、查考价值大的档案来说,高频率的使用会缩短档案的寿命。因此,档案馆(室)不得不限制部分重要档案的利用。而档案编研工作将那些利用率较高和馆(室)藏中较为珍贵的档案通过整理后以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有利于对档案原件进行保护,更能使重要的珍贵的档案为社会公众所利用,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进而也拓展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服务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