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旦行:戏曲曲种之瑰宝

京剧旦行:戏曲曲种之瑰宝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京剧旦行的流派,绕不开的就是“四大名旦”。正是这种艺术上的竞争,活跃了京剧的舞台,丰富了京剧的演出剧目。四大名旦创演的这些新戏,至今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精品。演出之前的充分准备,真是尽心尽力。在美国,梅兰芳会见了各界友人,从政府官员到文化同行,梅兰芳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这样,斯氏、布氏和梅兰芳这三位戏剧体系的代表在莫斯科进行了历史上的会晤。这应当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绝无仅有的一次会面。

京剧旦行:戏曲曲种之瑰宝

说到京剧旦行的流派,绕不开的就是“四大名旦”。“四大名旦”是人们对20 世纪20 年代至40 年代活跃于京剧舞台上四位杰出的旦角表演艺术家的合称,具体指的就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位。

○拓展

“四大名旦”是谁命名的,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命名的?这还真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20 世纪20 年代以后,京剧正处于高峰时期。报纸上只要有京剧的有关报道,都能吸引广大读者。那情况就和后来的报道歌星就能吸引大批粉丝一样。1927年,北京(当时称“北平”)的《顺天时报》举办了由读者投票,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经过一段报纸计票后,梅兰芳以《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摩登伽女》、程砚秋以《红拂传》、荀慧生以《丹青引》、徐碧云以《绿珠》得票最多。一时,有人以“五大名旦”来称呼这五位,还有人认为应该加上另一位旦角朱琴心,合称“六大名旦”。随着时间的前进,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的演出越来越受到观众的热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1931 年,很有影响的长城唱片公司录制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位合唱的《四五花洞》唱片。这个戏原本是一出荒诞不经的玩笑戏,剧中有四个潘金莲,四个武大郎,以互相逗笑为主要内容。可这么一个玩笑小戏,竟容纳了四位在当时红极一时的名角,于是这个戏红了,这张唱片红了。自此,“四大名旦”也更加走红了,人们认可了“四大名旦”的说法。

“四大名旦”艺术风格截然不同。这四位艺术家间既有着深厚的友谊,又开展着激烈的艺术竞争。当时,如果有一位排出了新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立刻就有另几位别出花样,悄然而上。这四位从选材、剧名、人物身份等多个方面,开展了良性的激烈比拼。

“四红剧”梅兰芳演《红线盗盒》、程砚秋演《红拂传》、尚小云演《红绡》、荀慧生演《红娘》。

“四妃”梅兰芳演《贵妃醉酒》、程砚秋演《梅妃》、尚小云演《汉明妃》、荀慧生演《斩戚妃》。

“四口剑”梅兰芳演《一口剑》、程砚秋演《青霜剑》、尚小云演《峨嵋剑》、荀慧生演《鸳鸯剑》。

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不少。正是这种艺术上的竞争,活跃了京剧的舞台,丰富了京剧的演出剧目。四大名旦创演的这些新戏,至今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精品。

梅派 说到京剧旦角的流派,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梅兰芳开创的梅派艺术。

梅兰芳,生于1894 年,逝于1961 年,是中国最伟大的戏曲表演艺术大师,是中国京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梅兰芳的名字,几乎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几乎就是戏曲文化的一个显明的标志。在中国,看戏的和不看戏的,爱戏的和不爱戏的,差不多都知道梅兰芳的名字。近一百年来,身为中国人而没有听说过梅兰芳的,说你孤陋寡闻大概不算苛刻了。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都是优秀的京剧旦角演员。梅兰芳10 岁登台演戏,由于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长大后努力学习,使他在舞台上成功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经典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他演出的传统剧目《玉堂春》《三娘教子》《打渔杀家》《二堂舍子》《汾河湾》《四郎探母》等中规中矩,恰到好处。他自己改编、创演的独有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西施》《太真外传》《生死恨》《穆桂英挂帅》等,不但成了“梅派”的标志,而且成了京剧的代表。梅兰芳是个谨慎而又大胆的革新家。早在1913 年至1915 年,他就开始了排演时装新戏的尝试。《孽海波澜》《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等时装新戏,集中表达旧时妇女婚姻不能自主的悲惨遭遇。与此同时,梅兰芳又在师友的帮助下,排演了一大批古装新戏,如《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等。一时之间,梅派艺术花团锦簇,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梅派表演风格雍容华贵,梅派唱腔端庄大方。有专家指出:“梅兰芳的唱腔没有特点,而这没有特点恰恰是梅派唱腔的最大特点。”有句成语叫“绚烂已极,归于平淡”,梅兰芳的演唱就是这种境界。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1919 年、1924年,日本有关部门两次邀请梅兰芳去日本访问演出。梅兰芳在日本不但演出了《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御碑亭》等优秀剧目,还抓紧时间与日本的文化艺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0 年,梅兰芳应邀去美国演出。与去一衣带水、同属东方文化的日本不同,去地球的另一端,去相隔万里的美洲,去西方文化的中心,那是一个别说京剧,就是连中国文化都少有涉足的地方。为此,梅兰芳和他的演出团队做了经年的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演出剧目、演出形式、演出场所、舆论宣传、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做了精密的安排。现今,在梅兰芳故居中,还珍藏着梅兰芳访美演出所用的宣传画册。其中的《天女散花》一剧,绘制了几十幅精美的天女舞蹈画图,图与图之间像摄影的慢动作一样,彼此衔接又慢慢推进,图侧用文字表述着动作的含义和看点。演出之前的充分准备,真是尽心尽力。

梅兰芳访美演出,从美国东海岸演到美国西海岸,历时半年,演出70多场。演出的《贵妃醉酒》《晴雯撕扇》《打渔杀家》《西施》《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汾河湾》等剧目,无一例外地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在美国,梅兰芳会见了各界友人,从政府官员到文化同行,梅兰芳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在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梅兰芳被授予了“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35 年,梅兰芳又应邀去苏联访问。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两地演出了《汾河湾》《刺虎》《宇宙锋》《虹霓关》等剧目,苏联观众特别是文化戏剧界给予极高的评价。苏联戏剧大师、体验派创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盛赞梅兰芳的多种手势,他说:“这双手的内涵太丰富了!看了梅兰芳的手,我的一百个学生的手都应当砍掉。”巧的是,西方戏剧体现派的创始人、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也来到了莫斯科。这样,斯氏、布氏和梅兰芳这三位戏剧体系的代表在莫斯科进行了历史上的会晤。这应当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绝无仅有的一次会面。

梅兰芳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身居上海沦陷区。他拒绝敌人的威胁利诱,不肯上台为敌人粉饰太平,毅然留起胡子,表示自己不再登台演戏。其间他生活一度困难,就用卖自己的画作来维持生活。直到抗战胜利,梅兰芳才剃掉胡须,重登舞台。

晚年的梅兰芳,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工厂、农村军舰学校以至朝鲜战场,处处有他演出的足迹。1959 年,他在65 岁高龄时创演了新编京剧《穆桂英挂帅》,成为他艺术生涯的巅峰,这也是梅兰芳的最后一部作品。

梅兰芳为人谦和有礼、和蔼可亲,这是自他祖父梅巧玲传下来的梅氏家风。凡是有学生来讨教,梅兰芳总是耐心指导,而且从不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说话。学生唱过之后,不大正确,梅兰芳从不说对方不对,而是说“我是这样唱的,你听听”来纠正对方。生活中也是这样,梅兰芳极少有疾言厉色的时候,和梅兰芳相处,算得上“如沐春风”四个字。

程派 程砚秋,生于1904年,逝于1958年。他在“四大名旦”中年纪最小,早年,他曾拜梅兰芳为师。

程砚秋的天赋条件不属上乘,嗓音也不是清脆嘹亮一类。但是,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后天的努力,程砚秋硬是从荆棘中开出一条新路,他在京剧旦行的演唱上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他的唱法被誉为“程腔”。京剧的唱腔丰富多彩,但依据演员姓氏来命名唱腔的,程砚秋是第一位,也是旦角中仅有的一位。“程腔”具有极为浓郁的特色和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即便你不是京剧爱好者,尽管你不大看过京剧,但你只要听过“程腔”,下次再接触程派的戏,你一准会听出:这是程腔!这是一个发生过亿万次的、屡试不爽的艺术现象。你如果不相信,不妨自己或者找几个朋友试验一下。方法是:先请他听一到两段程砚秋的唱段,让他有了比较肤浅的对“程腔”的印象,告诉他这就是“程腔”。然后再任意找几个京剧旦角的唱腔,其中包括一段“程腔”,请他再来听听,他马上就可以指出,第几个是“程腔”!“程腔”的高辨识度来自于程砚秋的刻苦钻研,独特创造,“程腔”最大的特点是柔中有刚。他的唱腔,虽然以幽咽宛转、曲折低回见长,但他的演唱绝不是苍白乏力,纤弱萎靡;而是当中蕴藏着一股犀利刚劲、锋芒遏人的雄伟力量。即使是表现人物郁闷幽怨的心情,“程腔”也是在如泣如诉的声调中,爆发出一种昂扬激起的气势,借此表达他所扮演的身遭不幸而又坚贞不屈的古代妇女的思想感情。有研究家认为:“程腔”的发音、唱法,与意大利歌剧有着相当多的共通之处。

程砚秋以演悲剧见长。他演出的传统剧目《窦娥冤》《玉堂春》《朱痕记》《三击掌》等,老戏新唱,或者说是老戏“程”唱,绝对不同于任何流派。他演出的独有剧目有《青霜剑》《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文姬归汉》等。他在20 世纪30年代创演的由编剧大家翁偶虹编剧的《锁麟囊》,通过一贫一富两个女子的苦乐遭际,歌颂了助人为乐的人间真情。全剧且悲且喜,悲喜交集,整个唱腔设计得或催人泪下,或让人喜上眉梢。凄惨与欢快交替进行,唱腔则随之变化多端,被誉为是集“程腔之大成”。《锁麟囊》至今盛演不衰。程派传人不计其数,但没有不唱《锁麟囊》的。《锁麟囊》像一个试金石,检验着每个程派演员的水平。《锁麟囊》也是京剧票友备加喜欢的一个剧目,剧中的不少唱段成了流行戏曲,像“春秋亭”一折的“春秋亭外风雨暴”等,不少小同学都能唱上几句。(www.xing528.com)

京剧旦角中,程砚秋的水袖功夫出类拔萃。由于少年时练过太极拳,程砚秋有深厚的太极功夫,他把很多太极招式用于水袖的表演之中,身段动作,愈发显得夸张优美,柔中带刚。像《荒山泪》《锁麟囊》《窦娥冤》等剧中,都有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水袖表演。每演到此,全场必定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拓展

京剧服装中,角色的戏服在两个袖口上,常常会加上一块长长的白布,名字叫水袖。这不是古代人衣服的原样,而是京剧为了方便表演而刻意添加的。水袖可以舞出多种花样,既有美感,又能传达人物的内心情绪。

尚派 尚小云出生于1900年,逝于1976 年。京剧教育家。指导过“四大名旦”的王瑶卿针对“四大名旦”的艺术特点,对“四大名旦”做了一字评:梅兰芳的“相”,程砚秋的“唱”,荀慧生的“浪”,尚小云的“棒”。一个“棒”字,逼真地描画出尚派艺术的基本特色。

尚派艺术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阳刚之美。尚小云扮演的女性角色,大多是侠义烈女,巾帼英雄一类。比如英勇抗金的梁红玉、冒死救夫的双阳公主、舍身保国的钟无盐,等等。尚小云在这些戏中,文武并重,显示出独有的艺术才华。即使是演出一些柔弱的角色,尚小云也总是在表现女性凄苦的同时,展现出女子不甘受辱,奋力反抗的一面。最典型的是他演出的《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描写的是汉代的宫女王昭君,被迫嫁往外族,她离家远征,一路上爬过荒山野岭,穿越无人区域,沐浴凄风苦雨,经受寒冷侵袭。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景象!可尚小云的表演,强调的是昭君征服烈马的英勇,突出的是昭君与恶劣天气的抗争。他用异乎寻常的舞,高难度的“圆场”动作、挺拔激越的唱腔,演绎出一个古代女子不顾冰天雪地,奔走于旷野荒郊,向命运做殊死搏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成为尚派的第一代表作。

此外,像《乾坤福寿镜》《摩登伽女》《青城十九侠》《绿衣女侠》《林四娘》《秦良玉》《花蕊夫人》等都是尚派的独有剧目。

尚小云还是一位优秀的戏曲教育家。1936 年,他创办了“荣春社”科班,科班历时十二年,培养学生将近600 人。像人们熟知的杨荣环、孙荣蕙、徐荣奎、景荣庆、马长礼,以及尚小云的儿子尚长春、尚长麟、尚长荣等,就是这个科班的高才生。科班一度经济困难、难以为继,尚小云不惜卖掉房产,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卖掉夫人的首饰,维持科班继续运转。尚小云毁家办学的事迹在文艺界传为美谈。

尚小云为人急公好义,热心助人。平时,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只要有人求助,他都是慷慨相助。有一个真实的传说:到了年底,各家商店都要结算账目,凡有赊欠的也要在年底结算还清。这天,一家寿材(棺材)店老板来到尚家,呈上一摞欠条,每张欠条上都写着“赊棺木一口”,后面是尚小云的亲笔签名。原来,穷苦艺人去世后,家中无力安葬,向尚小云求助,尚小云立即会写出“赊棺木一口”。日积月累,到年底就有了一摞欠条,这也是尚小云为人的一个写照。尚小云喜欢书法,他最喜欢模仿翁同龢的书法,用一笔写出“为善最乐”,在社会上,尚小云有“侠伶”的美称。

荀派 荀慧生出生于1900年,逝于1966年。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多演青衣不同,荀慧生的强项是花旦,他以扮演青春美少女而见长。他在舞台上演绎的小姑娘,或天真活泼,或聪明伶俐,或泼辣豪放,或缺点心眼儿。总之,各种各样的年轻女性被他刻画得活灵活现。

大家知道,描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戏剧原名《西厢记》,其中的主角是崔莺莺和张生,剧中的红娘只是崔莺莺的一个侍女,位置不太重要。可荀慧生请编剧家陈墨香执笔,依据自己的艺术风格创作了京剧《红娘》。《红娘》颠覆了原《西厢记》的主次位置,红娘俨然成了第一主角。她周旋于莺莺、张生、老夫人之间,既天真伶俐,又人小心大,她鼓励了对婚姻害羞的莺莺小姐,她帮助了渴望美好婚姻却又不敢突破封建礼教的书呆子张生,她费尽心思说服了嫌贫爱富的老夫人,终于成就了一对美好夫妻。大家都知道有一句美好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就出自《西厢记》,也是荀慧生的京剧《红娘》中重点唱段的重点唱词。

京剧《红娘》,红娘有大段的念白,有京白,有韵白,还使用了一种将京白、韵白杂糅在一处的独特念白,叫作“风搅雪”。这是荀慧生特擅的一种念白方法。剧中,荀慧生还有很多唱法独特,旋律悠扬、曲调新颖、词句文雅的唱段。这些唱段一直为荀迷们追捧。像红娘引导张生去见莺莺时唱的“叫张生且藏在棋盘之下”,已经成了小戏迷的最爱,传唱十分广泛。另外,戏中荀慧生且歌且舞的不少身段,显示了荀慧生扎实的舞蹈功夫。

有趣的是,《红娘》一剧的演出和流行,使“红娘”一词不但成了现代婚姻介绍所的专用语汇,而且成了助人为乐、热心帮扶的一个代名词。至今,有人为别人搭桥,常被称赞说:“得,你做了红娘了!”

张派 继“四大名旦”之后,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旦行流派就要属张君秋开创的张派了。张君秋,生于1920 年,逝于1997 年。

张派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演唱。这样说并不是抹杀张派在念白、做表等方面的成就,而是说张派在演唱上的成就太高了,如果拿他自己和自己比,那么他的唱功无疑高居榜首。张君秋天赋绝佳,不夸张地说,在京剧界,在张君秋以前,没有过像他这样的好嗓子;在张君秋以后直到今天,没有过像张君秋这样的好嗓子。张君秋的嗓音,原本就高、宽、亮、甜各种音色齐备,再加上张君秋努力学习前辈艺术家的优长,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不断创新,使他的演唱具有华美柔婉、刚健清新、若断若续、高低自如等突出特点。听张君秋的演唱,你会油然而生一种甜蜜蜜的感觉。即使他扮演的是一个悲剧角色,你也会从他的唱腔中,得到一种苦中有乐的艺术享受。

张君秋在具有雄厚的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对京剧旦行的唱腔做了巨大的甚至可说是带有颠覆性的创新。他与自己的琴师何顺信合作,创作了大批新戏,像《望江亭》《西厢记》《秋瑾传》《珍妃》《楚宫恨》《诗文会》《状元媒》等。这些新戏的唱腔,既有传统京剧的韵味,又有着与时俱进的清新感觉。在全国不计其数的京剧票友中,学唱张派的占有极大比重,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张派在演唱上的艺术魅力太大了。

张君秋先生为人谦和。他在20 世纪40 年代自己组班唱戏时,剧团的名字就叫“谦和社”。确实,“谦和”二字就是张先生为人的形象写照。别看张君秋在台上唱戏如行云流水,可在台下,张君秋却很少讲话,即使讲话,也不过是三言两语。

京剧旦行的流派除去前面介绍的五位以外,还有不少很有特色的流派,如与“四大名旦”同时,还有“四色名旦”的提法。这是因为这四位旦角艺术家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色彩的汉字。他们是筱翠花、徐碧云、朱琴心、黄桂秋,被并称为“翠碧朱黄”。此外,还有“四小名旦”,“南方四大名旦”,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关肃霜、赵燕侠、杜近芳等,均有不同的成就。

○故事

80 年代中期,有一家由一批年轻人创立的音像出版社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耗费巨资录制了大批戏曲节目。一天,出版社在北京一个大礼堂举行首发仪式,为了表示隆重,主办方邀请了很多的文化艺术界的来宾助兴,张君秋即是其中之一。仪式开始前,礼堂内反复播放京剧音乐演奏的悠扬动听的京剧曲牌。一会儿,隆重、热烈的首发仪式开始了,年轻的主持人邀请张君秋讲话。张先生盛情难却,缓缓站起身来,用很小的声音说:“别的我全不懂。我只知道现在放的音乐叫“哭皇天”,是戏曲中死人的时候使用的。”

张君秋一语出口,刚才还喧闹的礼堂顿时鸦雀无声,原本满脸笑容的主办方只剩下了尴尬的神色。打个比方吧,这就好比人家举行结婚典礼,您在这儿播放哀乐。当时有一位年轻人急中生智,忙跑到播放机前,换了一段曲牌。当欢快的曲牌“小开门”奏起时,张君秋笑了,举办方笑了,全场也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