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服装内涵与特点:明朝制式、身份地位差异、特别讲究褶子服

京剧服装内涵与特点:明朝制式、身份地位差异、特别讲究褶子服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曲的服装统称为“行头”,京剧也不例外。所以,人们在舞台上看到的,不管是战国的廉颇、蔺相如,汉朝的刘邦、韩信,唐朝的杨贵妃、李世民,宋朝的包拯、穆桂英——他们的服装都是明朝制式,只是出于身份、地位等的差别,而有所不同而已。其中有两点要和大家说明:一是京剧服装中有一种叫“褶子”,是一种大领、大襟、大袖,下面直到脚面的长袍。

京剧服装内涵与特点:明朝制式、身份地位差异、特别讲究褶子服

戏曲的服装统称为“行头”,京剧也不例外。京剧的行头绚丽多彩、美观耀目,不但是喜欢戏的朋友对京剧的行头赞不绝口,就连一些没有接触过京剧的朋友也觉得京剧的行头美不胜收。直到今天,街上的不少影楼都有戏装摄影,很多年轻的朋友不会唱戏甚至没怎么看过戏,但也愿意穿上戏装,过一把戏瘾。更有一些年轻的朋友,直接用戏曲古装来拍婚纱照,虽然他们不一定喜欢看戏。

京剧的剧目很多,旧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的说法。演绎这么多历史故事,出现这么多的历史人物,如果完全依照人物所处时代来穿服装,怕没有一个剧团付得起这笔开支。

聪明的京剧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管剧中人生活在哪个朝代,一律以明朝服装为主调,特别需要时,在服装上再稍加润色即可。所以,人们在舞台上看到的,不管是战国廉颇蔺相如汉朝刘邦韩信唐朝杨贵妃李世民宋朝包拯穆桂英——他们的服装都是明朝制式,只是出于身份、地位等的差别,而有所不同而已。以明朝服装为主,有时在一些剧目的演出中,也小有增加,用来突出剧目的时代特色,比如演出清代戏《连环套》《三盗九龙杯》等,就有穿清装的人物出现。

京剧服装的穿戴是依据人物的性别、年龄等自然属性和地位、身份、处境等社会属性加上表演需要而选择的。从样式上区分,大致有二十几种。有皇帝穿的“蟒”,贵妃穿的“宫装”,武将穿的“大靠”,文臣穿的“官衣”,家居穿的“帔”,行路穿的“箭衣”,武打时穿的“打衣”,老年人穿的“老斗衣”,儿童穿的“茶衣”,贫穷人家的妇女穿的“褶子”,等等。这么多的样式,什么人穿,什么人在什么场合穿,什么人在什么具体情况下穿,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决不可以随便乱穿。这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一样的,你穿着整齐的西服、皮鞋、领带去足球场,你穿着比基尼去出席庄重的宴会,人家除了怀疑你的智商以外,很难再有别的解释。剧团中有一句谚语,叫作“宁穿破,不穿错”,就说明了这个道理。(www.xing528.com)

京剧的服装样式很多。其中有两点要和大家说明:

一是京剧服装中有一种叫“褶子”,是一种大领、大襟、大袖,下面直到脚面的长袍。这种戏衣是用途最多的一种,文武、老少、男女、贵贱都可以穿用。这个“褶”字,京剧界读如“学”音,也就是“xue的第二声。很多人查了字典,这个字读如“折”音,也就是“zhe”的第二音,以为京剧界读“xue”是误读,这其实是误解。“褶”是多音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主编的《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这个“褶”字,读音有“学”“折”两个选项,注音有“xue”“zhe”两个选项,释义为“古代的一种便服”。

二是京剧的戏服中,有一种是在黑色褶子上,缝上几块不同色彩的补丁,代表人物落魄、贫穷,做了叫花子。比如《伍子胥》中的伍子胥、《彩楼配》中的薛平贵、《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等,他们这种补丁衣服叫“富贵衣”。这个名称有点自嘲的意味,同时,也预示着穿这种补丁衣服的角色,后来多是鱼跃龙门,大富大贵。更有趣的是,戏班的服装在收拾装箱时,哪件挨着哪件有一定的规章,而这件富贵衣一定是要放在皇帝专用的龙袍之上,表示出旧时艺人们的强烈的平民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