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中国戏曲的杰出代表。在300 多个戏曲剧种中,京剧的覆盖面最广,祖国东西南北,甚至边远小镇,都有它的身影出现;京剧的受众群最多,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一字不识的文盲,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耄耋老者,年少娃娃,都能成为京剧的忠实粉丝;京剧的包容性最强,帝王将相,文臣武将,男女老幼,善恶忠奸,甚至老弱病残,古今中外,所有人都能成为京剧的主角。京剧从萌芽状态到今天,近二百年常演不衰,真不是偶然的现象。
许多人以为,京剧是很古老的艺术,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相对于流行音乐,京剧是古老的;而与众多的戏曲剧种相比,比如和有五六百年历史的昆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秦腔相比,京剧也就是个小兄弟。它正式形成于19 世纪中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形成于清朝的道光年间。到今天才不过一百六七十年。有些清宫题材电视剧,在康熙、乾隆年间就大唱京剧,这好比西太后玩手机一样,绝对是超前消费。
由于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使北京迅速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朝中期,国家强盛,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就迅速增长。从18 世纪中叶起,安徽的徽班在北京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此时,湖北的汉调不甘落后,也北上京城淘金。再加上早就有了“北京户口”的陕西秦腔和雄踞剧坛几百年的昆曲,这几个剧种的优长会聚在一起,共同催生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记住这个公式:徽班汉调+秦腔+昆曲= 京剧(www.xing528.com)
京剧形成初期,还没有正式的“学名”。人们称它为“乱弹”“皮黄”(因其唱腔兼有西皮、二黄两个部分)“大戏”等。当时,京剧常常南下上海演出,并广受欢迎,艺人可以拿到两倍甚至数倍于北京的报酬。1876 年3 月2 日,上海的《申报》把从北京来的戏班演出的剧种称为“京剧”,这是京剧的名称首次在报端出现。后来,京剧又被称为“二黄”“国剧”等,因北京一度被称为“北平”,所以京剧又被称为“平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剧”成为正式的名称。在我国台湾地区,至今还在使用“国剧”的称谓。
记住:1876 年以后,才有了“京剧”的称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