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制》初名《富强述要》,后取“以权制变”之意,而改书名为《权制》。作者陈澹然,字静潭,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后寓居金陵(今南京),专心研究天下山川形势,民俗政治,寻求经邦济世之策。光绪十年(1884)法国侵占越南,十一年(1885)英国侵占缅甸,陈澹然深以国家安全为忧,撰成《富强述要》前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日本侵略朝鲜,挑起甲午战争,陈澹然感到国家安危迫在眉睫,遂放弃科举,专心著述,又撰成后二卷。光绪二十四年(1898)将两部分进行了增补删订,其中杂采新的资料,增补了制器、设险、考工等内容,改名为《权制》后刊行。
《权制》八卷,分别为军地述、军势述、军情述、军材述、军饷述、军政述、军谋述、军本述,约十万字。书中内容丰富,对各省军事地理、战略地位、布防态势、周边藩属、将帅选拔、士卒选练、军饷屯运、武器装备的购买和制造、海陆防御、御寇谋略,以及敌国的历史、政治、地理、兵额、风俗、优势与短处及敌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都有所论述。
一、该书开篇即称,“谋天下大计者,必先静观天下大势而深入其细微,万变纷起而执一定之理以处之,然后可以制变”[164],这是作者看待兵学问题的基本态度,即通览全局,细致分析。针对英、俄、法、日等国的挑衅,作者提出要加强和团结国内一切力量,一致对外。他说,“方今四夷蠢动,国家有孤立之忧,不早为之,所恐内外藩属终处散弱,而国势益孤”[165],因而主张“简军实,亲屏藩,习雄武,使内外上下皆有震动严肃之威,而后边尘不惊”[166]。面对列强的虎视眈眈,他提出要自强自立,反对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某些国家的援助上,指出面对敌寇侵略,不抗击便没有出路,“诸夷已成附骨之势,不去则中国不安”[167]。为鼓舞抗击敌寇的信心,该书分析了列强的长处和短处,指出了其由强变弱的必然趋势,此外还提出了“本其术以治其人”的治夷方法。
二、该书重视人才,认为“国家治乱在人材,而兵材尤重……兵事变幻离奇,不可方物。非天性知兵而济之学养,小则败军杀将,大则有宗庙社稷之忧。是故兵家之材不一端,而处之亦不一其道”[168],主张选将不拘一格。该书将人才分为帅才、将才、偏才和边才,强调在任用上要量才器使,要做到“先审其材,无过其量,有过以驾驭裁成之术处之,则兵材必振”[169]。凡有军事才能的,不问出身贵贱,都可破格任用。他说,“将不易得,必预;预不可滥,必严;严不易出,必广。将之途万变,任侠、刺客、盗贼、乞丐、屠沽皆可将”,但将读书人排除在为将行列之外,“惟吏才文士不得厕乎其间”[170]。对将领的使用,则认为,“在用其气、用其俗、用其心。气惰则将靡,俗变则将纷,心拘则将窘……宜令本省之将练本省之兵,驻本省之地,各因其俗,各习其地,即各当其才”[171]。该书还对武举制度的现状提出批评,认为“尤足以困真才”[172],主张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与现实需要无关的分科,而增加史鉴、舆图、外政、戎机、算术等科。反对武科比试弓箭,而主张“改试枪炮、技击、水战、火攻及制造枪炮、舶舰大端,乃为有济”[173]。
三、该书提出要改革兵制和练兵方法。作者将清朝几个时期的兵额进行了对比,认为自军兴以来,兵勇不下百余万,却不能抵御外寇,其原因就是“军多饷薄,练不精也”[174],所以提出要严汰冗兵,增加军饷,严格选练,革新陈旧的练兵方法。尽管该书未明确提出续备、后备等近代兵役制度,但已有初步的设想,即“更番选练”,“首选精壮三十万,练之一年,籍其名而归之田里,另练精壮者三十万如之,则四年之间,以三十万人之饷可得籍兵百二十万”[175]。对于因战争而致残的士兵,提出以军饷三分之一终其身,死后养其妻、子,如此则“敌国虽大,复何畏哉”[176]。(www.xing528.com)
四、在训练方面,该书主张学习西方练兵之法,但亦提出“参其法而变通之,斯为善学者”[177],即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对西法加以变通。训练方法上,除训练枪炮使用外,还应练习技击。作者还主张恢复清初的围猎制,认为这一制度可“以刚果之风振文弱之俗。刚柔相济,则人才自兴,防兵日强,则国本益固”[178]。
五、在作战上,针对当时“重水轻山,重外轻内”的倾向,在提出要加强海防的同时,还强调要加强陆防,要水陆结合,而后策应呼吸无罅漏之虞。还提出全国要一盘棋,同心协力,动作要协调一致,“一镇有警,数镇会剿,一省有警,数省环攻,无奏调之烦,无分疆之别”[179]。
六、该书对于军需保障的重要性也有一些新的认识,认为:“饷者,军家之大命。用不足而言军,则外强中干,必有鱼溃土崩之患。”[180]此处的饷,不单指一般的军饷,更类似现代军需的概念。该书还指出为保证军需充足,除进行传统的屯田等增饷的措施外,还应畅通运饷的途径,如兴漕运、兴铁路等。作者主张建立通达全国的铁路网,兼有军事与民事双重价值,这一认识是比较有见地的。
从全篇内容上看,《权制》尽管对西方的军事观念有所借鉴,但总的写法未跳出传统兵学范畴,且新旧杂陈,内容庞杂,一些思想缺少实践的基础,仅具有纸面上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