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兵武闻见录》-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兵武闻见录》-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兵武闻见录》外,尚著有《叶尔羌守城纪略》和《守边辑要》。《兵武闻见录》分择帅、选将、肃伍、整械、修守、安抚、行军、善后等八篇。根据敌人距我之远近,或炮击,或枪击,或长矛出动,或以藤牌护卫。总体上看,《兵武闻见录》是一部军事意味较浓的兵书。壁昌有长期的领兵经历,对带兵与作战的理解透彻,尽管所论较为粗略,且较少涉及战略层面的问题,但所论贴近实际,有一定操作性,兵学价值较大。

《兵武闻见录》-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作者壁昌(1795—1854),字东垣,额勒德特氏,蒙古镶黄旗人。曾率军镇压新疆浩罕叛乱,打退浩罕军的三次进犯。后任凉州副都统、察哈尔都统。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陕西巡抚,次年升两江总督。道光二十七年(1847)留京授内大臣,复出为福州将军。咸丰四年(1854)卒,追赠太子太保,谥勤襄。除《兵武闻见录》外,尚著有《叶尔羌守城纪略》和《守边辑要》。《兵武闻见录》分择帅、选将、肃伍、整械、修守、安抚、行军、善后等八篇。

关于将帅选择,作者区分了对帅和将个人素质的不同要求。择帅优先看政治上是否可靠,认为取才“莫如天潢满汉世家之人”[69],因为“世受国恩,自幼父兄之家传,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身之所经,易开其眼界心胸,自然多公少私,众所易服,较之寒士新进为切近”[70]。若从寒微之士人中选拔统帅,则需层层考察,“阶梯用诸枢要,则缓急可得为帅之才也”[71]。关于统帅的基本素质,壁昌认为应当“平居不怒而威,使三军凛若秋霜;不慈而惠,使百姓爱如冬日精神也”[72],还应熟悉地理形势,能谋善断,赏罚严明。在将领的选择上,最看重能否耐劳苦,能否冲锋奋勇,能否有服从恪敬之心,对部下是否能以礼相待,认为,“为将备者,果能不占私粮,不摊公费,兵心自服”[73]。若将领人选有才能但行事粗鲁,则应“教之以礼义,导之以忠爱,威之以军令”[74],然后荐之提镇,庶能佐帅之指臂。

关于训练,分为技艺训练和阵法训练。技术训练主要练习护身刀法,认为士兵“自恃有刀防身,其胆自壮”[75]。刀法训练,摒弃一切套法花着,惟练“上下左右四手滚砍剪腕之法”[76]。待刀法纯熟后,再练习藤牌、长矛、枪、炮等四项长技。长矛和藤牌之法需与刀法相配合,做到长短互用,以短救长,以长护短。鸟枪和抬炮主要学习如何装药、如何瞄准,枪法需明晓进步十连环,抬炮需明了如何装药、如何取准。至于阵法,不练香山阵、速战阵、三叠枪式等花法,而教以更为实用的“层次进剿之法”,其训练要领是,“平时于教场中,平拉更线九层,以抬炮队五炮一联平排在前为第一层,鸟枪队十杆一联平排为第二层,长矛队平排为第三层,藤牌平排为第四层,教以进步之法”[77]。根据敌人距我之远近,或炮击,或枪击,或长矛出动,或以藤牌护卫。

关于扎营、布防及简单的战术,主要讲了设防之法与基本战术。壁昌对于作战的基本认识在于“有备”,即指将功夫下在平时,“必须平日有备方能迅速,若临事现集兵将,各不相知,反成乌合之众,焉能得心应手”[78]。扎定营盘是有备的核心内容,所有士兵必须熟练掌握。一般营盘要扎三座,间隔一定距离,又要声气相通。营盘周围要挖五六尺深、一丈宽的壕沟,并安设大炮、鸟枪、鹿角栅以遮护营内。距营三里外安设黑卡,派兵日夜把守。无战之时,队伍需以战斗序列进行不间断的操练,“每日应令其出队,演练均照演阵一样,掌号催兵,起鼓出营,先抬炮,鸟枪,矛牌分两边,排对依次而行。语云,行如战,坐如守”[79]。遇敌时,领兵者要能身先士卒,激发士气,“要胆壮脚稳,即按照炮、枪、矛、牌远近次序而施,使有各自为战之心”[80]。得胜之后,“仍为齐队,听鸣金收兵,按队回营,就队记功”[81]。(www.xing528.com)

关于城池防御,该书认为需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要使人心安定,不为浮言所惑;二要添募勇丁,以备征调;三要鼓励捐输,备足军饷;四要严密稽查,以防奸宄混入;五要积聚粮米。只要“大家同力,众志成城,万无一失,则人心皆定矣”[82]

在《善后》篇中,壁昌还讨论了战后勇丁的遣散问题,基本点在“慎之于始”,即在招募之初就要想好遣散的问题,所以他主张“尽招生监”,即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这样,“贼平则自归乡里,何用遣散”[83]。此外,该书还在枪械的制造与存储、城池修造及部队驻防等问题上也有一些认识。

总体上看,《兵武闻见录》是一部军事意味较浓的兵书。壁昌有长期的领兵经历,对带兵与作战的理解透彻,尽管所论较为粗略,且较少涉及战略层面的问题,但所论贴近实际,有一定操作性,兵学价值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