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之前,晚清时期的报纸和杂志上已刊载有关于军事问题或战况的讨论,如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前后,《申报》上出现了一批探讨局势变化的文章,但受限于作者的专业能力,这些文章多为评述性文字,较少深入的专业化分析。甲午战争后,随着军事改革的步伐加快,新军编练活动深入推进,武备学堂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以兵学或军事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兵学研究机构也应运而生,如北洋即设有武备研究所,其主要职能为“随时会议,互相讨论”[247]。为反映这些机构的研究成果,同时配合新军训练的顺利推进,各地陆续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军事期刊。从1904年到1911年,主要军事期刊有《武备杂志》《训兵报》《南洋兵事杂志》《武学》《北洋兵事杂志》《军华》《海军》《军学季刊》等,这些期刊成为表达新军事知识的重要平台和传播新军事观念的重要媒介。
这些期刊在栏目设置上各有侧重,但在文章内容上大体包括以下三类:一是介绍军事常识,解释军事术语如行军、治军、宿营等,介绍古代名将、兵学名著、经典战例等。二是介绍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现状,包括部队编制,如《英国军制改革》[248]《英国炮兵编制之概要》[249]等,武器装备情况,如《瑞典空中水雷》[250]《俄国战舰之成功》[251],部队管理状况,如《法国陆军之腐败》[252],等等。三是登载研究性军事理论文章,这是军事期刊的主体功能。文章有译作也有原创作品,主要介绍最新的战术理论,也有些文章以部队管理、训练、后勤保障为研究内容。这些军事期刊成为传播前沿军事知识,启发民智,完成兵学向军事学转变的前沿阵地,“它对活跃当时军事思想,传播先进军事技术,交流将弁学术观点,振发新军部队士气,促进当时军事改革的步伐,起了重要作用”[253]。(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