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法学》是高等军事学堂的教科书,编述者为陈凤翔。该书是专门研究陆军作战原则和方法的著作,使用近代军事术语和著述方法。从书中内容可看出,其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日本军事教科书。该书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政治与军事的关系
该书认为:“战争者,谓国家间所生歧论纷议,而谈判之后平和终局,为控诉威力之策者,是为战争之开始。”[94]战争所要达成的目的有二,一是政略上的宗旨,二是军事上的宗旨,“政略上之宗旨为保持国家权威及利益,或侵掠他国土地以成独立之势者也”[95],而军事宗旨则为“挫敌全军,永难再抗,以达政略之宗旨者也”[96]。这一认识与现代军事理论中关于军事与政治关系的一般论述基本一致。
(二)区分了战略与战术的联系和不同
作者提出“战争依政略宗旨而起,战斗为达战争宗旨而起。盖战争属战略一节用兵之谓也,战斗属战术一节交战之谓也”,并分别从战略和战术层面区分了进攻与防御的利弊,如战略防御之利在熟悉地形,得本国城塞之庇护,人员物资补充较为得力,可得国民支持等。作者也承认“攻防虽各有利害,但权其轻重,防战究逊于攻战”[97],所以,“防战之用,限于一时力不如敌,为俟援军及地势宜防之时而已,虽暂时用守势,而乘机仍须用攻势”[98]。
(三)区分了不同类型的作战
如远战与近战,“远战用火器轰击,为近战之准备”,“近战用白刃扑击,为远战之后援”[99]。再如密队与散队,该书并不机械地主张全用散队,而是比较了两种作战队形的优劣。密队优势有二:“一、地势虽狭,能聚多兵,且易于指挥,得临机应变之利。二、团结力大,前进则士气奋发,防守则抵抗力坚,且有最大之冲力,当抵御马队袭击时,并有至强抵抗力。”[100]散队的优势有四:“一、各兵散开,凡地面物体,皆可利用掩身、架枪,击放易中,攻效最大。二、兵成一线,各留间隔,前左右面均无妨碍,用枪最便。三、随意伏匿,目标疏小,敌难取准。四、行动无碍,进退迅速,遇不齐之地形,障碍之地物,较之密集队伍易于通过。”[101]然而两种队形又各有弊端,所以作者称:“两队形不连络一气,则断不能实任战斗也。”[102]
(四)区分了横队与纵队
横队的优势在“排列多枪,火力最著,且占据单薄,少受弹害”[103],但正面较宽,行动不便,且指挥不易。纵队的优势在于“气势团结,便于掌握地势”[104],且正面较小,行动灵便,但人员重叠,易为敌人射伤。两种队形都有适用范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该书按照一队、一营、一标及至一协的规模,详细讲述了队伍散开与合并及冲锋和射击时的动作要领。
(五)关于进攻与防御
进攻分为遇战、半趋战和趋战,具体战法则有包围、弹击和冲锋。防守则分作攻势防御和守势防御,无论哪一种防御都要“防守期获胜算,则攻击之法当并行不悖”,“专主防守决无歼敌之理”[105],因此当进攻受挫时,应抓住时机绕敌侧进行反攻。
(六)关于部队间的协同(www.xing528.com)
该书的基本认识是军队贵合不贵分,贵连不贵断,“是以独立部队苟无各队之协助,亦殊难全然制胜者”[106]。这是因为步、马、炮各队各有专长,互有长短。“步队虽备其用,而威力不大,故欲张大其威力,必须马、炮各队协力助之。至据地区凭地物以枪火开战,以击刺结局,则步队之能也。马队于未战之先,以速力搜索敌情,当开战之顷,以速力警戒侧面,或乘机抄袭扰乱敌人以援助他队,或担任追击以收取全胜。至遇战机不利,甘为牺牲以遏追军,则马队之能也。炮队以最猛最烈之击力,先行开战,为他队决战之准备,或援助他队,遇敌退却,以炮力向远处击之,务大其损害,则炮队之能也。”[107]因此无论攻防进退,“必须互相连系,协力同心,方克有济”[108]。
全书对于步、炮、骑兵的队形及战法均有介绍,三个兵种分量基本相同,可以看出炮兵地位的提升。该书还讨论了不同兵种间的战法,如步兵对骑兵、步兵对炮兵、骑兵对步兵、骑兵对炮兵的战法,均较为细致,可操作性较强。
与此前出版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江南陆师学堂课程》等军事教材相比,该书篇幅不长,但对一些问题的阐释较为深入,体系结构较为完整,论述方式较接近现代的语言习惯,带有明显的近代气息,反映出清末兵学的眼界逐步打开,已逐渐走出了传统兵学思维的窠臼。
《军制学》是高等军事学堂的教科书,由陈凤翔编著,1907年出版。该书虽名为《军制学》,但所涉内容较为丰富,除军制学之外,还有军事教育、军事训练等内容,其讨论的问题如下:
(一)关于军制与军制学
该书认为:“军制所以组织军队而使之成立,亦犹法制所以组织国家而使之完全。必使一军之中规制严明,对于外而不失战斗力,对于内而适合本国之情势,始巍然成一完全无缺之军队。”[109]又说,“战争之胜败,是由兵力活动之巧拙及构成保持之完否而定。夫活动使用兵力者,是用兵学也。而讲(兵力)构成保持之方法,即属军制学”[110]。关于兵学与军制之关系,该书认为“兵学者,军制之主脑,军制者,兵学之筋络,二者相辅而行,而后军队始克成立”[111]。该书将军制区分为编制学和经理学。所谓编制学,即“配置军队之方法也,如现时中国改良军队,所谓一标三营、一营四队等,皆准酌地势国情而定者也”。所谓经理学,即“运算军队之经济也。无论平时战时,预算其食物、衣服、军械之需。推而广之,一国之钱粮饷税,亦几归其统驭”[112]。从该书所述内容看,将装备、管理、纪律、训练和兵役、动员等内容均视作经理之学。
(二)关于军队的组织原则
该书指出:“军队必组织其内务,不可徒饰外观,必平时以严切法律,养成一种有军纪、有秩序之特性,而后一有战事,无往不克”[113],认为编组军队要考虑到战术、教育、经理三个方面因素。所谓战术上之目的,就是“各兵种人数之多少,教法之后先,概准国势而定”。所谓教育上之目的,就是“发达其爱国思想,振奋其尚武精神”。所谓经理上之目的,就是“弹药军械及食物、衣服、马匹等事,毋使匮乏,且宜节省经费,毋使国家支绌”[114]。《军制学》明确提出依据上述三要素研究军队编制,这在中国尚属首次。
(三)军事教育
该书将教育区分为学堂教育和军队教育,同时认为学堂教育更为重要,因学堂教育“为军队之基础也”[115]。学堂教育又分为专门培养军官的将校学堂和培养士官的下士学堂。根据不同兵种,又分设各类专业学堂,如炮兵射击学堂、步兵射击学堂等。除一般军事学堂外,还应设立陆军大学堂,以培养高级将校。军队教育分为将校、下士及兵卒教育三种。将校教育的宗旨在“发达应用战术以备战时之用也”[116]。将校及下士教育所需掌握的内容包括:现地讲话、兵棋演习、冬期作业、对抗演习、战术实施及讲话。兵卒教育主要是野外演习和机动演习。
此外,该书还比较了几种兵役制度,如征兵、世袭兵役、雇兵役的特点及优劣。从全书内容看,该书反映的主要是日本军事制度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