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中国兵学通史:海防与海军思想

近代中国兵学通史:海防与海军思想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朝中期以后,倭寇肆虐东南沿海,明朝开始着意海防建设,有意识地筑堡寨、造海船、设水军,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海防思想。尽管晚清时期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加强海防建设的重要性,但对于水师与海军的关系,江防与海防的异同,海防与海军、海军与海上作战的关系的认识却言人人殊,而且往往是几种设防思想同时并存,争论不休。

近代中国兵学通史:海防与海军思想

中国是一个负陆面海的陆海国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历史上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的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从海上而来的侵扰势力较少,所以中国历代备边的重心均在北方,“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1]。长期的外部安全格局及儒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相对自足、封闭和内向的社会结构,促成了“重陆轻海”的传统海防观念的形成。在这一观念影响下,中国历代均将海洋视作海上万里长城,而对海上威胁未预足够重视,海防建设更长期落后于陆防建设,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明朝前期。明朝中期以后,倭寇肆虐东南沿海,明朝开始着意海防建设,有意识地筑堡寨、造海船、设水军,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海防思想。清朝建立后,海防建设日益得到重视,至道光时期,多省设有水师,沿海要口建有炮台或炮垒,并建有相对完善的巡洋和会哨制度,但从总体上看,清前期的海防,“仅备海盗而已”[2],在水师舰船、炮台布局与岸防部队配置上均存在诸多问题。

1840年以后,中国所面对的敌人相较前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力量主要来自海上,且这些新的敌人均是以“船坚炮利”为主要特征,“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不敌彼后门进子来福枪炮,向用之帆篷舟楫、艇船炮划,不敌彼轮机兵船,是以受制于西人”[3]。一次次的国门洞开,迫使国人不得不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海洋,思考和寻求应对海上威胁的办法。围绕海防战略和海军建设,晚清时期有过多次大范围的讨论,不仅清廷官员参与讨论,民间的学者亦参与其中,形成了内外人人皆言海防的局面,如郑观应所言,“世之言安内攘外者,不过慎海防,修边备,简军实,选将才,几如老生常谈”[4]。(www.xing528.com)

尽管晚清时期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加强海防建设的重要性,但对于水师与海军的关系,江防与海防的异同,海防与海军、海军与海上作战的关系的认识却言人人殊,而且往往是几种设防思想同时并存,争论不休。很多人对于海洋缺乏起码的认知,所论不着边际,拘囿于旧有海防思维,甚至长期以江防思维来理解海防和海军,看待海防的角度不能随着形势和舰艇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海防和海军建设的顺利推进。不过从总体上看,晚清的海防观念是逐步脱离陆上设防,由海口向近海再到远海逐步推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