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毕业即创业: 学历 + 能力

毕业即创业: 学历 + 能力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并非如此,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上,企业招聘的硬核条件是既要有学历,更要有能力。所以,作为职场新人,一定要记住,学历高并不代表能力高。在筹备新公司阶段,马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用高学历的人才来加盟。无论公司是在初创阶段,还是发展阶段,公司都需要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人才来推动。马云的做法是对当年国内重视学历、轻视能力的主流趋势的一种鞭挞。

毕业即创业: 学历 + 能力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学历高的人一定会有一份薪水高的好工作。事实并非如此,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上,企业招聘的硬核条件是既要有学历,更要有能力。

几年前,有一位大学生找我谈心,她毕业于名校,在学校时品学兼优,几乎每年都拿奖学金,进入职场找的第一份工作很对她的专业,福利待遇也不错。就在她信心满满地准备一展身手时,却在试用期放弃了。

原来,她入职后,虽然工作很努力,但是工作能力一直无法提高,每个月的考核都达不到公司的标准。她很无奈地说:“我感觉这个公司对我太苛刻,平时工作中,一会儿让我干这个,一会儿又让我干那个,怎么让人安心工作?我真担心在这种公司会埋没我的才华,就辞职了。”

我问她:“跟你一起入职的员工和你的工作性质一样吗?”

她不屑地说:“他们学历那么低,毕业学校我都没听说过,怎么能跟我比。我是专业人才,哪能和他们一样打杂呢?”

我耐心地向她解释:“在学校学习跟在公司工作完全是两码事,工作等于是从头学起。既然公司安排你们做事情,领导都是有安排的。因为没有哪个公司愿意花钱招人去做无用的工作。所以,你要把领导分配的工作做到位。开始做不好,慢慢向老同事或是领导请教。”

她无奈地说:“我想到自己在学校一直是佼佼者,做的都是大事。而在公司就一打杂的,心理不平衡,工作也没有动力,效率自然就低。有时完不成还要求助学历没有我高的同事,感觉很丢人。”

大学毕业生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无论你在学校时学习成绩有多么好,进入一家公司,你就是公司的员工,你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用实力证明自己。所以,作为职场新人,一定要记住,学历高并不代表能力高。

由于学校的教育方式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执行能力明显偏弱,这和企业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大学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你面临的将是被企业淘汰的结局。

马云在刚拿到软银孙正义投资时,他信心满满,对公司未来的蓝图进行了规划。在筹备新公司阶段,马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用高学历的人才来加盟。

那时候,阿里巴巴核心高管团队里,一共有12个人。除了马云,其他人全部是名校学院的MBA。但是在随后的短短几年内,这些哈佛、斯坦福等知名院校的MBA陆续被马云辞退了。马云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口才一流,执行力末流,讲起理念来头头是道,但在必须发挥价值的地方却卡住了。比如,企业应该加强管理的地方,这些MBA在实践时往往无从下手。

马云的经历,相信很多企业家都经历过。其实,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注重学历和名校是正确的。纵观中外优秀的公司,大部分都任用了名校的人才,只不过他们还对人才都进行了培训,根据公司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让人才练好内功,即工作能力。

无论公司是在初创阶段,还是发展阶段,公司都需要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人才来推动。而人才的能力,就是要具备真正的执行力,也就是说,真正将学院经典理论转化为执行力的人。

由此可见,马云的“开除”并非是刻意搞逆向思维,而是实事求是:如果养着做事做不来的MBA们,那么阿里巴巴早晚会倒闭。马云的做法是对当年国内重视学历、轻视能力的主流趋势的一种鞭挞。这些年来,国内形势明显变了,一些顶着众多名校桂冠的人,没有经验依然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

马云所看重的“做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和理论互相推动下的执行能力,一般而言,这种能力一定是在实际工作中积累而来的。所以马云曾经说过,履历卖相再好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是一架飞机的引擎用在拖拉机上,最终还是跑不起来的。

金庸给马云题过一幅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

阿里巴巴内部的企业氛围是,谁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成绩,谁就是人才,否则顶着再多的MBA、EMBA、博士、博导等等头衔都没用。

为什么用人单位感觉不少高端人才并不靠谱?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戴着各种桂冠的所谓的人才,实践经验较少,甚至也没有太多对口研究经验。国内的高校里面是笼统学习,而国外的商学院研究的是多年以前的案例,或者一些高精尖的超前理论,而非针对某个行业进行基础和扎实的系统化学习。

企业家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教授都说过,一是来自大量失败的实践,二是来自大量的对口跟踪研究。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前者说明,一个人要接受很多实践的失败打击,依然不倒下,依然可以屹立起来的,才能成为企业家。后者说明,一个人要沉浸一个行业很多年,做过大量的研究和对比,才会拥有比较犀利的市场眼光。

作为大学生的你,在步入职场前,要对此种情况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即便你有很高的学历,也不要以为你已经可以出师做老板了,其实你仅仅是新的人生刚刚开始而已。不要以为自己是名校毕业,学历又高,在应聘的时候,万万不可眼高手低,更不能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那样会使你丧失即将到手的工作,甚至连进入公司的机会都没有。

可能是自己多年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任务的原因吧,我平时非常关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有一次,跟一位在某大公司人力资源部任职的朋友聊天时,我特意向他请教:对应届大学生有什么入职要求。

他最大的体会就是,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太多了,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

我问他:“那么多优秀学子,难道不是人才吗?”

他无奈地说:“我们公司招聘的职位是销售岗位,提成远远高于底薪。录取后有上岗培训。应聘的大学生中,多数在乎的是底薪,把提高业务能力搁置不提。所以,我每次面试时,会侧重了解对方的形象、专长、经验、性格、工作态度、沟通能力、解决和反应能力等硬件条件。对方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一般忽略不计,如果对方能达到我看重的硬件条件,哪怕学历低一点都没有关系的。”

我忍不住说:“这跟你们公司招聘的岗位有关,我想一些文化公司还是欢迎研究生的。”

他笑着说:“不管什么公司,欢迎的都是人才,有能力的人。据我工作多年的经历来看,有许多新入职场的大学生,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吃不了苦,嘴皮子功夫厉害,理论一套套的,却没有实际行动。前段时间,我们部门还在开会讨论,在招聘时是否不考虑应届生和研究生。”

当高校研究生以年均20%多的增长速度扩招;当研究生找工作落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当“数百名研究生哄抢城管职位”登上报纸头版头条时,学历越高就业前景越好的说法正在被鲜活的事实所推翻。

◆研究生考试VS就业市场

一面是热火朝天的研究生考试,一面是竞争激烈的研究生就业市场。据《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近七成研究生的“考研初衷”是从众心态与回避当年就业压力的交集。当下,高等院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博士生、海归派的多方狙击,大学生以及“90后”研究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就业难VS选才难

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才难”。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热门专业人才显得尤为过剩。(www.xing528.com)

企业一边离不开大学生,一边又拒绝应届大学生。企业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原因还出在大学生身上。社会供需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心理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我们都知道,大学阶段的生活与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生生活结束,踏上岗位之前,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摒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走上工作岗位,最好把进入职场当作进入又一座高等学府。

大学生唯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才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为就业打下基础。

(2)自我认识不够准确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需要大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征来决定。因为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往往对选择职业和事业有很大影响,所以,对自己有全面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有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

全面了解自己,主要是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这样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才不会动不动就放弃,而是知道如何顺利地完成工作。

(3)缺乏就业培训、实践机会

很多企业的招聘要求中普遍有“数年工作经验”这一条,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一段时间,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是非常不划算的。

针对这个问题,大学生就要珍惜公司给自己的试用期,在试用期阶段,要多向老员工请教,凡事主动一些,勤问多学习,让自己辛苦一点。同时,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利用假期多打工,不要求薪水多少,只求得到实践的机会,为自己将来找工作换取经验。

(4)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结果。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他在应聘第一份工作时,把自己在校期间兼职取得的成就具体到了数字。比如,他在学校时为某公司做的一个设计,在他反复修改后为公司争来了一个订单,他特意把订单的金额写在了简历上。这样会让企业对你产生一种信任感。

(5)心理素质不够强

许多大学生求职落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心理素质不强,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缺乏灵活的应对之策,对求职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缺乏承受力。一般来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心理状态有如下三种:一是“妄自菲薄”心理;二是“盲目自大”心理;三是“随大流从众”心理。大学生一旦受到挫折,就很容易产生诸如焦虑、急躁、迷茫、恐慌和无助等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顺利就业极为不利。

我在跟大学生聊天时,经常对他们说,不光是你们初涉职场会碰壁,即便是那些工作了好多年的职业经理人,也会遇到困难。他们或许找工作会顺利一些,但在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并不比你们找工作时的压力小,甚至会更大。所以,你们一定要心理强大,相信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

良好的心态、求职的技巧这些都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大学生就业创业习惯养成式培训,可以通过一定的游戏和方法达到矫正不良心态、提高自身应聘技巧和素质的目的。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好一切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全面提升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叫“毕业就失业”。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因为担心碰壁,就不愿意找工作,而是一门心思想创业。几个朋友或是同窗一聚会、一聊天,你要说你在什么公司或是企业打工,人家就觉得你没上进心。没个“XX创始人”“CXO”“XX公司合伙人”的头衔,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牌大学出身的。

从大学生自己的角度判断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标准:马上大四下半学期就要开学了,你手头有没有拿着名校和名企的聘书?如果有,并且很多,你可以尝试去创业,搞一个好点子或是好创意,再去融资。如果没有,我建议你还是踏踏实实地去找工作,尤其是那些不仅没有聘书,面试还屡屡被拒的人,还是不要想自己创业能一夜暴富这种美事儿了。毕竟,无论是创业还是找高薪的工作,都需要实力和能力。

大学毕业后,毕晓军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他跑过招聘会,托过朋友,最终找到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但他工作了没多久觉得创业更适合自己,于是,不管亲戚朋友的劝阻,工作不到三个月就辞职创业,他想趁着年轻好好地追自己的梦。

他和几位要好的同学筹资10万元,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晓军快递公司。信心十足的毕晓军先后招聘了30多名员工,全部为在校大学生。公司初期订单少,需要跑市场。由于经营公司和上学完全是两回事,不到一个月时间,10万元的资金减去房租和员工工资及各项花销,所剩无几,此时订单还没有几个。毕晓军顶着压力,拖着疲惫的身体跑银行,但是没贷来款,原因很简单,刚毕业的他,没有可以担保的资产。

公司没有订单、没有前景,工资又发得不及时,自然留不住人。毕晓军勉强支撑到第二个月就撑不下去了。在第三个月时宣布破产。

事后他谈到这段创业经历时说道:“压力太大了,天天晚上失眠,吃不下饭,有好几次,都有从楼上跳下去的冲动。”

毕晓军创业失败从表面上看是资金问题,但真实原因却是他之前根本没有或没有认真做过市场调研,去哪里寻找客户,或许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这样势必会让公司业务被动。而且,创业和工作一样,需要毅力,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来,需要顶住压力去解决困难。

由此可见,要想创业成功,除了实力和能力,你还必须拥有创业需要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市场意识、超负荷工作能力等等,如图1-1所示。所以,即便你想创业,也要先把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提上去。

图1-1 创业需要的三个基本素质

其实,创业和求职,基本能力是相似的,一是心态是不是强大,二是身体条件允不允许,三是实践能力如何,如果你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严重不足,那就要好好筹划该如何提升自己。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连你自己都推销不出去,你还想推销出去什么?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抱着这种“怀才不遇”的念头。创业是一件特别锻炼人的事情,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执行力和学习能力,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你能绕过“新手引导直接打BOSS”。

技术岗位在腾讯面试不过,你就能开发出比微信好的客户端了?营销岗位在美团面试不过,你就能推销的比美团好了?

如果你没有资金、没有技能、没有人脉,甚至没有基本的工作经验,好好工作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你还坚持要创业,那么最好做好心理准备。你既然连工作都找不到,那么你的创业注定也不会一帆风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