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文期刊的采集与图书有何不同

中文期刊的采集与图书有何不同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文期刊的采集与中文图书的采集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其一,发行渠道不同。中文期刊的发行主要有两大渠道,一是邮局,二是各编辑出版单位自办发行。所以,中文期刊的采集较中文图书的采集更为复杂。要研讨中文期刊采集的方法与程序,必须首先对中文期刊的评价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次文献分析法是通过主要文摘或索引所摘引的各种期刊论文篇数的多少来评价期刊质量高低的方法。

中文期刊的采集与图书有何不同

中文期刊的采集与中文图书的采集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其一,发行渠道不同。中文图书主要由新华书店发行,这是中文图书采集的主渠道。但是,有些图书往往新华书店也订不到,如一些作者包销的、出版社自办发行的等,必须通过其他的途径采购,诸如邮购、到书店现购、参加大型书展等。中文期刊的发行主要有两大渠道,一是邮局,二是各编辑出版单位自办发行。其二,来源不同。中文图书来源于正规出版社,而中文期刊则不同,很多地区、系统、组织都有编辑出版机构,自办发行。其三,出版规律不同。图书出版周期长,它反映的内容是以往知识的概括总结,因而它的知识价值重于情报价值。而期刊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传递速度快,具有重要的情报价值。所以,中文期刊的采集较中文图书的采集更为复杂。

要研讨中文期刊采集的方法与程序,必须首先对中文期刊的评价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期刊的评价方法

要选择期刊,必须首先对各种期刊进行评价,经过各种标准的评价,对其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有一个全面了解,才能保证所选择期刊的质量。期刊的评价方法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

1.一般评价

期刊的一般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外观。期刊一般由刊物的名称、出版频率、开本、页数、容量、定价、发行方式、发行范围等基本元素构成。它们受期刊的性质、内容、发行数量、经费等因素的影响。

(2)编辑方针。无论什么类型的期刊,在其诞生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期刊的编辑方针、风格及总体构思。

办刊宗旨:创办刊物的指导思想以及目标、方向等。

期刊的性质:期刊内容的学科类别属性和层次。是学术性期刊,还是政论性期刊;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刊物,还是专门性刊物。

读者对象:根据期刊的宗旨、性质决定的社会读者群体。

期刊内容:根据期刊的性质和读者对象确定的刊登内容、范围和层次,是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还是科普性期刊;重点刊登哪些方面的稿件,其次刊登哪些方面的稿件。

(3)期刊的特征。在内容与形式上区别于其他期刊的特点。

(4)版面设计。主要指期刊封面、封二至封四、刊芯页面的设计。这项工作由美术编辑与责任编辑共同协作完成。期刊的版面设计质量比其他印刷品的质量要求高,特别是对于科普类、文艺类、娱乐性期刊尤其如此。版面设计得优美、合理、得体,就能把各类材料,包括标题、正文、图片、题饰等有机地组合起来,相互协调、统一,使期刊显得生动活泼,从直观上给人以美感,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同性质、内容的期刊,版面设计要求也不相同。版面设计的原则是实用、经济、美观、形式与内容统一。

(5)索引。将书刊等各种文献中所提到的人名、地名、物名、事名、书名、篇名或其他主题名称,依照一定的排列方法(如笔画、字顺、拼音、四角号码或分类)做成条目,并注明其在书刊等文献中的出处,或所在的位置、卷面,以便使用者从不同的途径检索到他所需要的资料,叫作“索引”。期刊论文的索引必须有以下三个项目:①题名,即该论文的标题名称,包括主要题名、并列题名、副题名;②责任者,包括该论文的著者、译者、校注者;③文献出处,即该期刊的卷期标识及页码。为了区别同名期刊,有的题名后还有出版地;如果是摘于报纸,标识系统要加版别。索引对提供某一问题所需参考资料及找出原文出处,尤其对期刊信息的利用,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6)期刊的发行。期刊发行是期刊传播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的期刊发行基本上是邮局发行和编辑部自办发行两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的期刊基本上由邮局统一发行,每年的9 月份,由邮局向全国印发次年的报刊目录,各地方邮局负责办理征订、发行业务。期刊编辑出版部门与邮局签订合同,邮局根据期刊数量、定价按一定比例收取发行费,期刊出版后交邮局发行。这种发行方式的优点是:①可以使编辑出版部门集中精力搞好期刊编辑出版工作;②有利于加强发行工作的计划性;③邮局覆盖面大,邮路传递迅速方便,有利于发行工作。缺点是发行渠道单一、死板,读者购买不便。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读者需求的日益增长,发行任务日益繁重,加之近年来邮局发行费用的不断增长以及纸张、印刷价格的上涨,造成期刊成本提高,部分期刊(主要是发行量较小的学术性期刊)采取由编辑部门自办发行或若干个期刊编辑部联合发行。这些刊物的编辑部或联合发行的具体经办部门,广泛散发订单,宣传介绍刊物的性质、内容、办刊宗旨、读者对象等等,征求订户。这种发行方式也有一定的优点,如节约资金、降低发行费用和期刊成本;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便于获取读者的反馈信息。缺点是:编辑部需占用一定人力做发行和邮寄刊物等工作;经手环节多,容易出现差错,造成遗失、缺期。这类期刊专业性较强,学术价值较高,高等院校图书馆和科研单位的图书馆应注意收集这类期刊。

2.实质评价

期刊进行实质性评价主要有以下方法:

(1)引文分析方法。期刊论文的后面附有所引用文献或参考文献,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著文习惯。引文分析法就是以来源文献的引文(或参考书目)作为处理和操作对象。所谓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各种逻辑学方法对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研究对象的引用或被引用的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实际上也是反映期刊被利用的状况。这种方法比较完善,应用较广。

期刊文献被引用多少,是对期刊质量和学术价值的极好测度,利用它可以比较科学地选择和测定核心期刊。它不需要通过其他形式对用户进行调查,也不要求用户的响应。这是研究核心期刊的重要方法,但它亦有不足之处。因为期刊文献的互相引用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期刊的可得性及其出版规模、频率等,对其被引用都有影响;情报报道服务,也会扩大期刊文献传播范围,增加被引用的可能性。

(2)流通统计方法。流通统计法是指根据用户阅览和外借期刊的次数来评价期刊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靠用户借阅档案和期刊袋卡,但是,对于室内开架阅览的期刊因简化或取消了填卡的手续,只好靠抽样调查解决。流通统计评价期刊的质量有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3)二次文献分析法。二次文献分析法是通过主要文摘或索引所摘引的各种期刊论文篇数的多少来评价期刊质量高低的方法。一般来说,摘引率越高的期刊其质量也就越高。但是在我国使用二次文献分析法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应引起注意:第一,不应以无选择性而全面摘引的文摘和索引为依据,如《全国报刊索引》《内部资料索引》;第二,部分限制发行的社会科学内部期刊不宜作为依据;第三,专业覆盖面窄、研究者少的学科,其论文必定比常规学科要少得多,因此摘引率必定要少,要确定适当的摘引比例。

(4)载文量方法。载文量法是指通过对期刊文献每一个分册刊载的专业论文的数量的多少来评价期刊质量的方法。

(5)编辑单位分析法。不同的编辑机构所出版的期刊质量也不同,著名的学者所组成的编辑部或著名的学术团体、科学研究机构、大学等所出版的期刊,其质量一般都较高。这些编辑机构往往在一些学科领域代表着国际水平或国内水平。一些著名的商业性出版社出版的期刊,一般质量也较高,这类出版社往往都为一些著名学者或研究机构提供资助,以取得其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出版权。这类出版社对所刊登的文献都有严格的要求,以保证出版信誉。

(6)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就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参考多种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每一种期刊质量优劣的方法。

期刊的评价方法有许多种,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同时也都有不确切的方面,应尽可能地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才能科学地评价期刊的质量。毫无疑问,核心期刊、重点期刊是图书情报部门收藏期刊的重点,但非核心期刊、非重点期刊要不要收藏,收藏多少,这也是期刊采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对非核心期刊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收藏,以形成科学的藏刊体系。

(二)期刊选择的原理阐释

在期刊选择过程中,图书馆一般都应用了下面两个原理:

1.核心期刊效应

布拉德福定律为我们揭示了核心期刊的存在。核心期刊是指发文质量高,信息含量大,被摘率、被引率和借阅率都较高,被公认为代表着学科(或专业)当代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期刊。

核心期刊效应是由于核心期刊的存在而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即当一种专业期刊成为某一学科中公认的核心期刊以后,一是会更加吸引较高层次的作者向其投稿,进而其学术水平的提高有了更多的保障;二是会吸引更多的订户,使该刊的编辑出版者可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三是会更加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往往依据在该刊上发表的文章去评价某一研究者达到的学术水平。这些统称为核心期刊效应。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期刊。一般来说,只要掌握了核心期刊,就可以用较少的花费获得较多的信息。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林被甸和张其苏研究馆员主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已于1996 年8 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四个部分组成:①各类中文核心期刊表;②核心期刊简介1578 种;③正在出版的各专业的中文期刊一览表;④刊名索引。它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和介绍各类核心期刊,同时又具有检索该类正在出版的全部专业期刊的功能。图书情报部门可以利用它来参考选择本单位各专业的核心期刊。

2.引文集中效应

引文集中效应就是对期刊文献中的引文情况(依据主要是对论文后附的“引用文献目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即大量的引文集中在少数核心期刊中,引用次数越多,种数越少。期刊文献被引用得越多,说明期刊的质量和学术价值越高。

(三)期刊选择的依据

期刊的选择,是对各种期刊文献进行鉴别,决定其取舍。因此需要对各种期刊文献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但目前,这种评价的标准还没有取得人们的共识。

我国一些信息服务机构对于期刊的选择提出过一些基本原则,如“根据本单位的性质、任务及用户需求,选择那些专业对口、质量较高、适合用户水平的期刊”等等。然而,这些原则或标准都太抽象,很难用于实际操作。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期刊的选择依据主要有以下方面:

1.期刊内容的主题或者学科归属

这是图书馆采选期刊的基本依据。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有其特定的专业服务范围,因而只能选择与本单位专业方向一致的学科或专题范围内的期刊。采集人员通过发行部门编印的期刊目录、内容提要及有关刊评材料,可以方便地获得期刊的内容信息,做出大致的取舍判断。期刊在长期连续出版的过程中,创刊、停刊、合刊、分刊、复刊、改名等现象是经常发生的。期刊采集工作者,要主动到邮局去了解中文期刊发行情况的变化,及时向出版单位查询,掌握期刊出版动向,减少漏订和注意补缺。

2.读者的需求量

收集期刊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给读者利用,满足读者需要。为此,要探索出读者需求的规律,掌握读者成分和需求变化的情况。了解读者需求量的方法有:①通过期刊借阅统计,分析研究读者的需要;②通过与读者直接交谈,了解他们对期刊需求的意见和对期刊的评价;③印发期刊需求和评价调查表格;④召开需要期刊和评价期刊座谈会;⑤举办新入藏期刊展览,既能宣传期刊,又能当场听取读者的意见和评价。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将读者的意见收集起来,再进行归纳分析,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以提高期刊收集工作的质量。

3.期刊的质量因素

通过如前所述的几种期刊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期刊的质量,为期刊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期刊选择工作的水准。

(四)期刊采集的影响因素

期刊采集即“期刊采购”,也称“期刊收集”。它是图书馆期刊文献采集人员根据本单位的性质、任务及读者需求特点,通过访问、调查、征求以及索取等手段,运用多种方法,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收集期刊文献以补充馆藏的过程。它是期刊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期刊管理工作的第一步。鉴于期刊采集的重要性,有必要谈谈影响期刊采集的因素。

(1)期刊阅览记录报告。期刊阅览是图书馆组织读者在指定的阅览室内阅读或浏览期刊文献的一种服务方式,又称“期刊内阅”。期刊的内阅,必须做好阅览记录报告,从而切实掌握读者的动态及读者的借阅情况。例如哪些读者常来阅览室,他们属于哪类读者群?期刊流通阅览情况及其效果如何?读者对各类期刊需要的比例如何?阅览室对读者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等等。有了各类真实的统计数字,阅览室或图书馆即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以随时调整期刊资料和人员的配备,加强和改进阅览室的工作,特别是为期刊的采集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www.xing528.com)

(2)经费。书刊种类激增、价格上涨、购书经费紧张是各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书刊资料购置费在全部教育事业费中应占5%左右的比例数。这一规定大体上是符合教学和科研实际需要的。但是,有的院校图书馆书刊的购置经费却不足5%,有的甚至在2%以下。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由于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各高校都增设了若干新专业。高校在新增专业的同时,应相应地增拨一笔专款用于购置新办专业的文献资料,以保证专业建设与文献建设同步发展。

(3)观念。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某些图书馆存在“重藏轻用”“重书轻刊”的思想,对期刊的作用及其情报价值认识不够,致使期刊中的大量情报信息源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为了使期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克服“重藏轻用”“重书轻刊”的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期刊经费比例和订购的质量,保证藏刊的全面性和连续性,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4)市场。期刊市场及订购手段的变化,新形势对文献时效性的要求更迫切了,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的采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加之在改革大潮及市场经济冲击下,出版发行部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采购书刊从原来比较单纯的邮购、订购渠道变为多渠道的书刊采购。书目信息源重复给期刊采集工作带来了无谓的重复劳动,而且稍一疏忽就会造成浪费。

(5)素质。采集人员变动频繁、不稳定,也会给采集工作带来很大的损失和影响。所以图书馆要尽量稳定采集工作人员队伍,注意配备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担任采集工作,逐步加快计算机采购管理系统的建立。

(五)期刊采集的方式

期刊的采集是整个期刊工作的“龙头”,期刊采集是否恰当关系到馆藏质量与读者利用的效果。期刊是连续出版物,收集时必须考虑其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时效性等特点,在当前期刊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对期刊的选择、采集更须慎之又慎。中文期刊采集一般分为订购、交换、寄赠三种方式。

1.订购方式

订购是期刊采集的主要方式,订购包括预订、现购、邮购、委托代购、复制等。期刊大部分是统一定期订购,一般一年订购一次。绝大多数期刊主要是通过征订目录进行选择预订。国内公开发行的中文期刊的预订,通常都向当地邮局办理订购手续,只有少数期刊由出版单位自行收订或由新华书店零售。订购单位首先应收集征订目录,掌握出版动态,然后进行期刊读者调查,摸清读者对各类期刊的阅读需求,建立预订目录卡,即订购期刊的原始记录和凭证。

预订目录卡一般按刊名字顺或音序排列,也可按刊号排列。确定报刊的订购、续订、增订、停订后,再根据邮局规定的要求、期限,填写订单,核算定价,整理收据,办理付款结账手续。

订购邮局发行的报刊,还可参考《中国报刊大全》(上册)邮发部分、《中国出版年鉴》和《中国报刊名录》(新华出版社)等工具书,以了解邮局发行的报刊内容。

还有一小部分由各出版单位直接发行的期刊,即非邮发期刊或内部期刊,一般没有统一的订购途径。必须注意这些期刊出版单位直接寄发的征订目录,通常在填写订单后连同价款直接汇寄发行单位。因此类期刊订购手续不一,故需及时办理。此类期刊订购时可参考《中国报刊大全》(下册)非邮发部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单位编辑的《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编辑的《内部资料索引》等检索性刊物。

此外,对一些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和某些新创刊的期刊(不接受预订),通常应注意新华书店零售,以免缺漏。

2.交换方式

期刊交换是获得期刊的一种重要方式。国内外一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文化团体编辑出版的期刊,常不公开发行,要通过交换才能得到。同样,一些多余的馆藏复本也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获得。因此,期刊交换这种方法是促进相互了解、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和情报信息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相互补充,拓宽期刊资料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1)国内交换。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我国图书情报单位的书刊交换工作,一般由采集部门负责,然后确定交换单位。交换单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交换效果和质量。可利用国内出版的中文期刊目录索引,查阅了解期刊的出版情况、出版单位等;同时,还要加强各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以确定与本单位专业对口的适当的交换对象并与之建立交换关系。国内期刊交换工作,一般是双方填写“期刊交换卡”或签订交换合同书。

建立交换关系后,要打印交换单位投递标签并向对方邮寄交换出版物,收到对方交换期刊后,应及时验收登记,通常在第一次收到交换期刊时应及时回函,以示感谢。

(2)国际交换。国际交换是与国外各图书情报机构之间进行交换。可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图书馆通报》所提供的世界上40 多个国家的国际交换中心图书馆的地址及关于书刊交换的情况等,一般先通信联系,然后选择交换对象,再根据一定的原则,确定交换的内容和条件。

(3)接受赠送。接受赠送是订购和交换以外的另一种期刊采集方式,也分国内和国际两种。索取国内外赠送的期刊,一般可采取发函、去信等方式联系索取,也可直接到出版部门走访索取。凡是既不收订也不要求交换的非卖品期刊,以及缺期而又为对方多余的复本期刊,均可通过接受赠送免费获得。

不论以何种交换形式或途径,都应注意保密规定。

(六)期刊采集的规律与特点

1.期刊采集的连续性

期刊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具有统一的题名、按年月卷期顺序编号并长期连续印刷发行下去。

(1)期刊的出版连续性要求采集的连续性。期刊的显著特征,就是出版的连续性。期刊可以无限期地出版下去,例如:《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创刊于1665 年,至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创刊历史最悠久的期刊。期刊的出版连续性要求采集的连续性,这就是说,期刊收集有其特殊性,期刊采集工作要遵循期刊出版的规律与特点。馆藏的重要期刊,切忌时订时停,要长期持续稳定地订下去,保持其系统完整,不能随意中断,否则,会造成期刊的残缺不全,严重影响期刊的利用。

(2)防漏、补缺与催缺。期刊的催补与期刊的采集工作密切相关。可以说,期刊的催缺工作是采集工作的延续。“催缺”是指采集的期刊未按时到馆,需采用通信的方法加以催促以索取补齐缺漏期刊。

期刊缺卷、缺期主要是因为邮寄时产生地址、收件人错误而误投丢失,以及出版社未能准时出刊、暂停出刊、合刊或出版社分发时的误差等原因造成。做好期刊的零星或整卷补缺是期刊采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是在登录时发现缺期而进行催缺,但也要定期查检登录卡,发现缺期便及时进行催缺。催缺的时间和频率可依据周刊、月刊、季刊、半年刊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如:周刊每两周催缺一次,半年刊一年可催一至二次。要做好补缺工作,首先要建立一套补缺目录,这样才能随时了解补缺的情况,使馆藏期刊保持连续完整。

补缺的途径除及时去函催缺外,也可通过兄弟图书馆间交换或调拨的方式逐步补齐或复制补齐。

2.期刊采集的系统性

期刊采集总的要求是期刊的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要使藏刊具有系统性,就要坚持收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系统性是指某个学科或专业的期刊收集要比较齐全完整,相关专业的期刊也要选得比较准确,以体现本馆藏书体系特色。为了确保期刊收集的系统性,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订刊时先要进行全面审定,凡是本单位重点期刊,一经确定收藏,就要逐期收集到底,力求系统完整,不轻易停订。

(2)已订的期刊,遇有缺期,则需采取复印、交换、征集等办法及时补配齐全。征集可采用主动发函或上门访求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非正式出版单位出版的内部期刊资料进行征集。

(3)掌握期刊出版动态。期刊是连续出版,无限期发行,因此在期刊的出版发行过程中,刊期、出版者、发行方式等经常变动,创刊、停刊、合刊、分刊、改名等情况经常发生,所以应随时关注和了解这些变化,着重注意改刊、新创刊的期刊,力争及时订购,杜绝漏订或错订。

(4)选择相关专业的期刊,力求准确,要挑选该学科最重要的并与本馆藏书特色密切相关的期刊,以完整体现本馆藏书体系。

(5)掌握本馆期刊采集比例,注意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其相互联系,形成特色。

制订中长期期刊采集计划性方案,这样才能保持期刊收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时效性

“时效”又称文献“寿命”或“半衰期”,是指现时正在使用的文献中的一半的出版时间。例如:化学文献的“半衰期”为8.1 年,就是指现在仍被利用的化学文献中的一半其出版年限不超过8.1 年。这也就是指该学科期刊的有效使用年限。据推算,植物学期刊的时效为10 年,农业为15 年,生化为4.5年……由于科学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带来了知识老化、失效,进而使得文献的有效使用时间大大缩短。期刊更是如此,它是一种时间概念很强的出版物,期刊出版后经历一定的年代,其中有些知识便会陈旧,所含情报也会失效,因此,读者一般集中于利用现期与近期的期刊,早年出版的期刊利用率则显著降低。所以在过刊补缺时要考虑到期刊的时效性,不宜把有限的经费用来采集一些已失时效的过刊。

(七)期刊采集的验收登录工作

期刊登录与期刊的采集密切相关,期刊登录工作相当于图书订购中的验收工作。

1.期刊验收工作

从邮局订购的期刊,通常是通过邮局一期一期地送到订购单位。一般没有包装,每种期刊都夹有一张投递签收卡片。而向发行单位直接订购或交换、赠送来的期刊,都用封套或牛皮纸包装寄来。验收时,首先必须核对邮包上投递地址、收件单位,是则开封,不是则应退回邮局。然后检查刊名、期号、份数与投递卡记载是否相符,有无倒装、空页、缺页、破损等现象,查核无误,方可在投递卡相应期号下签收并送还邮局。否则,需退回邮局进行调换。对卷状包装寄来的期刊,拆封时要小心谨慎,防止损坏期刊,并检查拆封后的期刊是否夹带收据、通知、回执、勘误表等,有则取出,分别处理。收据、发票、清单经核对无误后交财务部门及时报账;附函、征订通知等留给采集部门;勘误表、单页的年度(卷)的总目录索引等归入相应的期刊。邮封上的地址宜留下一份,以备催缺联系或更改地址时查考之用。验收合格,应加盖收藏章。同时做好期刊的登到验收记录,以便统计刊藏量,若出现该到而未到的情况,应及时去函联系索要期刊,以保证期刊收集的完整无缺。

2.期刊登记工作

期刊登录即现刊登记,又称期刊记到或划到。经验收以后的期刊,要进行登记。期刊登记又分现刊登记和过刊登记。因期刊是连续出版物,而且是陆续分期到馆,所以须先做到馆后的现刊登记,在一卷或几卷到齐后,装订成册,再做财产登记,即过刊登记。

(1)现刊登记。现刊登记一般采用期刊登到卡片的形式进行,每种期刊一张登到卡片,通常每张卡片可用四至五年。记到卡一般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也有的图书馆按类排列或按“邮发代号”排列。

卡片规格一般为125 毫米×75 毫米。每当收到期刊时,在登到卡片相应的栏目里,打上“√”,表示该刊已收到。

(2)过刊登记。过刊登记可分总括登记和个别登记,登记方法与图书登记的方法大体相似,但格式可适当简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