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中的“润滑剂”,对于学习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句话是对兴趣作用的概括。首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起来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想学,学习效率似乎也很高。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推推动动,不推不动,感到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其次,兴趣能开阔眼界,丰富生活内容,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往往对将来的事业有所帮助。如爱迪生从小就对事物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最终成为大发明家。第三,兴趣能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劳动。对任何学习活动的创造态度都和一定的兴趣分不开。学生对某一课程有浓厚兴趣,他的学习成绩就能稳步提高,甚至突飞猛进。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有这样的故事: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的典礼,到了那里他就问这问那,于是就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了回答说:“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这种“不耻下问”对于知识的强烈渴望源自于对问题的强烈的兴趣,孔子对于学问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古往今来,在科学上、学术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对其所从事的专业有浓厚的兴趣。陈景润“文革”期间,身处逆境,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以铺板当桌子,演算用了几麻包拟稿纸,甚至走在路上仍苦思冥想,最终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第四,有趣的方式,有利于持久地学习。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名学生做一组枯燥无味的实验,结果学生们很快都感到不耐烦、想睡觉,出现疲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学习方式的趣味性程度,对持久地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兴趣程度很低,或根本就谈不上趣味性,学习中就极易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上的消极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能制造疲劳感。一旦疲劳袭来,就使得我们无法再坚持学习下去。然而,有趣的学习方式就不同了,它不仅能有效地阻止厌烦学习情绪的产生,还能将情绪上的消极态度转换为积极态度。例如某学校为了把历史课学习好,针对历史事件,时间繁多不易记的特点,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在同一年级开展的班与班之间的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寓教于乐,即放松了情绪上的紧张又学到了知识。同时把那些难记繁多的历史事件、时间像记故事一样记住了。把学习的方法弄得有趣的方式很多,除了以上的相互比赛外,还可以进行自我比赛,讨论,动手实验,自我考试等等。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应注意:1.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2.不要总是老一套。时间久了,会使人厌倦,要经常更新。3.要有趣而且有效。有趣的学习方式是为了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只注意有趣而不讲究好的学习效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把学习的方式搞得有趣了,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和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了。那么,学习知识就会更加牢固,学习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