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成果: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策略

研究成果: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策略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笔者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教学准备的策略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在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上,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课本,全书共分20课,每一课分别对应一个内容。这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的一大亮点,通过中外同类作品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独特而全面的了解。

研究成果: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依据课前教学准备而实施的,教学准备也被称为“备课”,其中包含了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与活动、分析教材与学生、选择教学模式等内容。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笔者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教学准备的策略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一)在“课标”和“教材”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选择与制定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和“教材”的内容作为依据,它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引导方向作用、促进作用和衡量作用。《课标》增加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也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阐述,并且按照素养1到素养5的顺序渐次展开。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适度地设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教学目标要在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内部需要的基础上设定,做到难易适度,通过教师的激励,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起到促进的作用。同时,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应当分层次地设定教学目标,如“基本的教学目标”“较高的教学目标”,即对学习优秀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能够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并鼓励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在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和努力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二)备教材、备学生

1.备教材

在高中美术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教材进行开发和利用。

(1)以具有公信力的高中美术教材为主

随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也应运而生,如人美版、鲁美版等。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上,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课本,全书共分20课,每一课分别对应一个内容。整本教材的安排以知识认知为主线,基本是认知、分析、理解的活动使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基本方法展开鉴赏评述,提升审美能力和素养。本册教科书在课程上主要是两大模块,前8课是一部分,后面9—20课是一部分。具体来看,课程安排在前八课为美术基本理论的接触与学习,作为鉴赏美术的根基;后面课程依次分门别类地安排不同时期、不同类别或者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综合介绍美术的发展进程和特征。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第一模块是安排鉴赏学习,是学生对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的补充。人美版教材的编排,在教材学习上,有利于开展集体授课与自主学习的结合帮助提升教学效果。走进教材,每一节的课题都采用的是正副标题的形式,如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有部分标题更是采用疑问的形式,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兴趣,从而引发思考,方便教师开展课题。如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副标题对问题简单扼要地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如第8课,正标题是“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通常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开始回忆自己所见过的作品,并且开始比较,通过这样的标题,使学生产生了一连串的思考,调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寻找答案,吸引学习者往下了解,起到了主动学习的作用,并且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学生学会了美术的各种门类,了解一部分美术鉴赏的知识,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在这个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评价赏析的水平。标题的后半部分其实是整节课安排的鉴赏内容,标题的形式与前半部分有所不同,正标题多采用两个词或者一句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副标题点明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如第14课,正标题是“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副标题是“中国现代美术”;第15课,正标题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副标题为“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整本教材呈现出的专题模式,简单明了,以美术的独特性进行划分,并且运用了中外对比的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如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和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这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的一大亮点,通过中外同类作品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独特而全面的了解。

鲁美版教材作为地方教材,其影响力和使用度大大优于其他地方教材,甚至可与国家版教材媲美,也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赞扬。(www.xing528.com)

(2)以学校开发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资源为辅

校本课程资源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它是建立在本土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地方教学条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以剪纸为例,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剪窗花的习俗,每逢结婚或喜庆佳节,女孩或女人们都会剪一些红红的窗花或吉祥图案来庆贺。那么,在民间会剪纸与会绣花就成为女性聪明灵巧的象征。另外,剪纸的内容因地而异各具特色,如北方的鲤鱼、蝙蝠莲蓬、鸳鸯、蝴蝶、龙凤、福娃、如意以及十二生肖等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它根植于民间,通过口耳相传,可谓妇孺皆知,喜闻乐见,简单到一个苹果,复杂到亭台楼阁,莫不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把剪纸引入课堂,拓展于课下,学生在谈笑间手起剪落纸花纷飞,他们不是在学习剪纸而是在创造生活。又何愁学生没有兴趣?因此,各地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地处农村的学校的自然资源、民俗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资源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资源课程。

除课本资源以外,校内也有着丰富的资源。每一所学校都有着独特的资源,它所处的位置,地理环境,办学历史校园文化等,只要努力去挖掘和收集,并应用和拓展,就能为学生提供一份独特而又丰富的校园文化盛宴。从设计模块来看,对于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标示图例和班级宣传栏,以及开展文化活动的指示牌、宣传页、招贴画等都与视觉传达设计内容相联系;校园中各种工具产品,无论是桌、椅等大件物品,还是诸如笔之类的小件物品,都属于产品设计中的一部分;而校园中的建筑、环境、室内设施等都与环境艺术设计密不可分。

(3)以网络相关美术资源为参考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强大的一面。信息技术的发达,让人能随时随地分享和学习更多、更丰富的资源。网上充满了各种文字、图片资源,为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丰富了课堂。网上还有各种美术馆,可以了解到更多国内外的美术家和美术大师,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中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等,同时学生也能更加直观地观看美术作品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学习所特有的形象感知、加工与描述过程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多种载体的学习材料,从而全面支持了个性化美术学习方式的开始,为美术学习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越来越贴近本体要求的发展可能。网络资源不仅观看、下载方便,而且也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平台。

2.备学生

在课程资源中,除客观存在的之外,“人”作为物质文化的载体,内在地具有的课程教学资源,具有重大的价值。对于人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主要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进行挖掘。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到,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应该紧密联系。因此,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经验上,不论是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经验,还是个人对于学习相关方面的经验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吸收和采纳学生的相关经验,促进交流与合作,并善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表达和创作。教师作为教学的另一主体,本身具有的课程教学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方面知识,还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自身的基础上去解读和体验相关内容的含义,并善于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积极感知和深刻体验,学习与美术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具有反思和提高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的改革也加强了家校之间的交流,所以家长也成为课程教学资源的来源之一,不同的家长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其所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也不一样,所以在交流中,思想也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对教学有着促进作用。同时,家长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教学,可以给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建议,利于教学更好地开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能预估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即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意志和知识与能力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书面、面对面等方式“备学生”,从而了解学生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利于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