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起源于生活,同时要求美术教育回归学生日常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将美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同时提倡美术教育回归学生日常生活,学生以现实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美术作品。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生活,能关注丰富多彩的衣食住行的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回归日常生活,感悟日常生活。
(一)回归生活中的具象事物
从生活中的建筑、家居、自然风光等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物体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本领,提高其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能力。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美术教育应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特别是生活中具体存在的事物,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
日常生活中的高楼大厦、亭台楼阁,始终伴随在学生身边,无论是居住还是办公学习等都在建筑内,所以建筑对于学生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进行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第19课“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紧紧围绕“生活”这一条主线进行讲授,园林建造的目的就可以围绕生活来总结,无非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和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古时候文人的艺术情趣,就类似我们现在生活中为了散步游乐的广场或是公园,其实这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再如,在进行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福建永定区古竹乡的圆土楼,当初之所以把居住之处设计成圆形,主要的目的是除供日常起居之外,还能抵御外族的攻击,因此外部下层不开窗,达到三四层高度的时候才开小窗,以供观察,用土围起了宽度达到一米的外墙(我们现在居住的建筑多数为水泥和砖块砌筑,宽度约为24厘米)。又如,北方因为寒冷人口相对较少的特点,所以基本的建筑形态都是四合院或是三合院;南方因炎热多雨,人口较密集,所以住宅紧凑,多为楼房;少数民族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则多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楼,便于防御。这些差异也都是根据各地的生活实际出发形成的千差万别的建筑形态,因此在对这些建筑进行鉴赏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回归到日常生活,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使建筑的结构、形态以及对建筑的感受等内容更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www.xing528.com)
(二)回归生活经验
美术教育应该回归学生的生活经验,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经验和需求之间,只有有了一定的经验,才会产生强烈的需求。例如,我们要求北方的学生画一个杨桃时,这名学生必定会无从下笔,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杨桃,不知道杨桃的颜色、形状、味道,甚至其大小,杨桃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他们缺乏了对杨桃的经验,以至于这名学生不可能会画出杨桃。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应该从内容的各方面考虑,应用实物或是视频,最好是能让学生品尝到杨桃的味道,让学生先建立自己跟杨桃的生活经验,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达,让学生把自身的体验和真实的情感倾注在自己的画面中。
例如,在笔者曾经设计的“菜园中的盛会”一课中,学生虽然经常吃蔬菜,但他们见到的都是做熟的菜,对蔬菜本身的特点不是很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蔬菜,也就无法利用蔬菜的特性设计菜园的盛会了。于是,笔者提前组织学生去菜市场体验生活,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会看到新鲜的蔬菜,各种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甚至可以直接用手触摸菜叶的纹理,于是他们便有了对于各种蔬菜的直接体验。当回到教室准备设计的时候,学生以前期积累的对于各种蔬菜的经验为基础,大胆地进行设计,如将生菜设计成人物的裙子,胡萝卜设计成躯干,小土豆设计成脸部。最后,学生发散思维,随意拼贴,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蔬菜人物或是动物。这样,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进行作品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蔬菜的喜爱,更激发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