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幼儿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的建立

多元幼儿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评价幼儿教师师德,需建立多元幼儿教师师德评价体系。因此,我们应建立由社会、管理者和教师等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求能够从多角度提供信息,全方位对幼儿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并客观反映被考核者师德的实际状况。对幼儿教师师德的社会评价主要是指校内外各方面的评价。幼儿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指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师德评价标准,通过内心信念对自身师德行为的善恶进行评判。

多元幼儿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有效地评价幼儿教师师德,需建立多元幼儿教师师德评价体系。新时代幼儿教师师德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既可以是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幼儿园领导、幼儿园同事、幼儿及其家长,也可以是幼儿教师本人(如自我评价)和评价活动本身(如对评价的评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参与评价的制度。”因此,我们应建立由社会、管理者和教师等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求能够从多角度提供信息,全方位对幼儿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并客观反映被考核者师德的实际状况。根据调查显示(见表6 − 3),91.1%的受访者认为家长评价是对幼儿教师比较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80.9%的受访者认为同事评价是对幼儿教师比较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73.6%的受访者认为孩子评价比较合理;71.1%的受访者认为领导评价比较合理;54.5%的受访者认为自评比较合理。

表6−3 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

(一)社会

社会评价是指被评价者之外的个人或组织对其行为进行的评价。对幼儿教师师德的社会评价主要是指校内外各方面的评价。这类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幼儿家长、社区人员及媒体等。

幼儿教师师德评价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平台,这些媒体借助其广泛的传播性使幼儿教师的师德品质广为人知并接受来自各界人士的评判,形成社会舆论,使幼儿教师的师德行为受到有效监督。社区人员主要是通过对办园质量、人文环境、师德状况等自发地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否选择该幼儿园以及是否与该幼儿园合作开展文化活动等。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师德的评价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接触比较多,可以客观、理性地评价幼儿教师的师德。

社会评价能较为客观、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幼儿教师的师德等进行观察和判断,得出的师德评价结果也就更真实、客观、合理、准确。当然,因社会个体有时对幼儿教师存有偏见,难以避免评价有失偏颇。因此,社会主体评价幼儿教师师德时,要避免受到个人思维定式、从众心理、畏惧权威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要正确认知和判断,保证幼儿教师师德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二)管理者

管理者评价是指从管理的角度由管理者组织进行的幼儿教师师德评价。常见的评价主体有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和领导。

主管部门(社会团体)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幼儿园的整体情况,以及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师德水平等进行指导和评估,表彰先进事迹和个人,倡导良好的师德氛围,以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领导评价是由幼儿园或年级组领导实施的师德评价。领导一般是较为优秀的幼儿教师,能从更高的视点、更广的范围对评价对象的师德做出评价。与其他评价主体相比其更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意见和建议往往更全面,对幼儿教师的帮助也就更大。

(三)教师

教师是师德评价的重要主体。教师评价主要是幼儿教师自我评价和同事互评,是幼儿教师师德评价的重要方法。

幼儿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指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师德评价标准,通过内心信念对自身师德行为的善恶进行评判。这种师德评价,体现出对幼儿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能不断增强幼儿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师德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使幼儿教师在不断反思中提升师德发展水平。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教师的主观性评价可能会产生不太真实甚至夸大师德评价效果的自我评价结果,因此,需适当设置自我评价的权重

同事互评是师德评价的重要方法,是幼儿教师彼此学习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同事互评是教研组或年级组组织幼儿教师在自查自评后,幼儿教师之间进行的互讲互评,或者是通过定性评议和定量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师德评价的结果。同事互评是基于幼儿教师个人类似的经验,体现出同事的情感、态度和问题。尽管幼儿教师对同事的师德能提出中肯意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也一定要避免因“同行是冤家”或“同病相怜”的心理所导致的同事评价的失真问题。(www.xing528.com)

【注释】

[1]高振强.师德评价刍议[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1):25 − 28.

[2]李敏,檀传宝.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J].课程·教材·教法,2008(6):21.

[3]杜时忠,卢旭.多元化背景下德育课程建设[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苏霍姆林斯基.帕夫累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康德.康德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8]宁静.当代教师师德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9]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0]高振强.师德评价刍议.宁波教育学院学报[J].2003(1):25 − 28.

[11]张英涛.师德评价对教师师德建设的影响[J].学术交流,2001(3):131 − 133.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3]刘云林.论高校德育效益的实现[J].江苏高教,2003(5):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