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教师师德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因为学前教育规范和制度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幼儿园管理的不足,还包括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等。
(一)规范与制度的欠缺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无“法”可依,需要“通过立法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2]。这使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只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适性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中时常还存在“根据不同情况”“情节严重”等不清晰的界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导致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明确底线的重要原因。当幼儿教师没有明确的底线时便很难更好地履行其幼儿教师义务。
2.尚未制定统一的幼儿教师师德规范
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等相关政策法规,但是至今还没有出台幼儿教师师德规范。尽管已有《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管理纲要(试行)》等,但是有关幼儿教师师德规范的内容很少。虽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制定了相关的幼儿教师师德规范,但大都是规范内容不一,约束力不够,从而导致一些幼儿教师不重视,造成了幼儿教师伤害幼儿事件的发生。
3.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效不明显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它规定着从业者的专业水平、教育水平、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等基本标准。对幼儿教师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是加强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2015 年,改革后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正式实施。从实施的情况来看,通过率较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焱教授在调研时发现,“有大量学生将‘无证上岗’,而这样的学校并不在少数”,即便是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也只有60%,这意味着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无证上岗。对此,刘焱建议改革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建立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分层资格考试和晋升制度,“将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考试分为教师助理、初级教师、主任教师三个层级,对每个层级的考核既要有学历水平又要有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级的资格考试,让中职中专的教师至少能在毕业时获得教师助理资格证。打通上升渠道,在分层资格考试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一个独特的职称评定晋升系统,鼓励和激发幼师终身学习。”而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可以通过设立选修课程制度,由通过认证的院校对参加考试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教师教育和岗前培训,以有效减少“会考不会教”的现象,从源头上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伴随我国对外开放而来的是大量的西方文化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它们的影响下,我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冲击。部分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受到了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以及享乐主义逐渐产生并迅速扩散,使部分幼儿教师的师德产生了消极变化,一些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自由散漫,穿着打扮过分随意,与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相背离。再加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幼儿园多以经济模式开展幼儿园管理,造成部分幼儿教师价值观念扭曲,为物质利益而放弃本职工作,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将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知识与资源视为创造利益的筹码,将所从事的工作视为一种商品交易,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思想,在消费上互相模仿和攀比,严重地忽视了对师德境界的追求,造成师德理想的缺失,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违背师德。
2.幼儿教师相对较低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地位的影响
虽然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前教育,愈加重视幼儿教师职业,但幼儿教师相对较低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地位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编制难以解决,待遇偏低,发展空间受限,这严重挫伤了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造成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又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其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幼儿教师待遇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更加打击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缺乏切实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导致部分青年幼儿教师的职业责任感降低,在利益面前容易丧失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在工作中出现有悖于职业荣誉的现象。
3.社会和职业压力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面对职位竞争、学历提升,所带班级孩子的家长和社会给其带来的压力,日常工作中的各种考核、比赛的压力,以及烦琐的保教工作,使幼儿教师很容易滋生抑郁、暴躁等情绪。随着这种不健康心理因素的累积和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幼儿教师不自觉就会忽视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出有违师德与法律的事情。甚至部分幼儿教师改变了对学前教育的初衷,出现了逃避责任的行为。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水平。(www.xing528.com)
(三)幼儿园管理的不足
1.幼儿园管理的欠缺
幼儿园的管理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幼儿园特别要重视师德建设和管理。然而,很多幼儿园师德管理制度存在着空洞的、笼统的、不切实际的条例和办法。没有具体明确幼儿教师的师德规范,对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又缺乏严格的师德考核和系统的师德入职培训,再加上师德监督机制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持续不断发展的方向与质量。一些幼儿园缺乏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和方法,导致幼儿园管理工作质量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不充分、不合理的幼儿教师师德评价与激励机制,必然影响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长此以往必将催生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降低其职业幸福感。同时,幼儿园在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总结和反思方面的不足,也导致幼儿教师师德难以提升。
2.幼儿园师德培训的不足
幼儿园组织幼儿教师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大多集中在幼儿教师提升学历和业务能力方面,虽然也会安排师德方面的培训,但往往是表面化、形式化的,培训内容片面,只注重强调幼儿教师师德认知的学习,培训过程中缺乏师德情感的体验,缺乏对幼儿教师师德的教育培养和科学引导,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从而影响了幼儿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四)幼儿教师自身原因
1.幼儿教师对专业标准认识不足
在《专业标准》中,明确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强调要有丰富的幼儿发展和保教知识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具备多方面的才能与爱好。但是,幼儿教师队伍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壮大,其来源和构成越来越复杂,部分幼儿教师教育观念落后,职业责任感差;有些幼儿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教师教育培训,甚至还有部分是从中小学教师转为幼儿教师的,没有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知识,缺乏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安于现状,缺乏自我的自觉提升,在保教工作中更多的是敷衍塞责、流于形式,这些给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低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幼儿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是否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相一致,即个体对他人、群体或社会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的赞同或认可。幼儿教师较为稳定的职业认同感即是其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可帮助其克服在保教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存在着幼儿教师编制有限,工资待遇不高等问题,有时还会出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象,这造成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高;自身工作长期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不断出现的负面案例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偏低,使有些幼儿教师常常难以获得足够的工作成就感、职业幸福感以及容易出现角色冲突,从而做出一些师德失范的行为。
3.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目前,仍有部分幼儿教师将职业看作是一种谋生手段,未能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特殊历史责任,更不能以新时代的教师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导致其自身师德修养不足,从而无法自我约束,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对幼儿的关心关爱不足,育人意识十分淡薄。又由于幼儿教师工作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特点,既要负责教育工作,又要承担一定的保育任务,每天工作时间常常超过8 小时,有时休息日还要举办亲子活动或参加教研活动等,因而在业余时间也没办法彻底放松。再加之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及存在一定的沟通困难,因此,幼儿教师时常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反复、琐碎的工作使幼儿教师常常出现情绪激动、心理偏激的问题,使其职业成就感受到严重损伤,直接造成了幼儿教师职业理想的丧失,久而久之产生职业倦怠,甚至放弃对师德的坚守。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幼儿教师把工作中的压力释放到幼儿身上,哪怕幼儿犯点小错误都会使幼儿教师产生烦躁情绪,这种情绪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伤害,提高幼儿教师师德失范的概率。
4.幼儿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
幼儿教师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部分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往往只注重幼儿课程、专业技能的培训,而疏忽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由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学习不足,部分幼儿教师有时对自己已经侵犯幼儿的权利而不自知,或是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少数幼儿教师由于不满足现有的收入,利用家长的依赖心理和所谓自身教育幼儿的“权限”,将幼儿当成满足其“灰色收入”的筹码,利用每年的节假日接受家长赠送的礼物、现金、购物券和有价证券等,甚至暗示家长要给自己送礼,并认为接受家长的馈赠是理所当然的。还有的幼儿教师依自己的喜好来对待幼儿,对自己喜欢的幼儿,会在学习、评比和游戏等活动中优先考虑安排,而自己不喜欢的幼儿,即使他们取得了进步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怀,这种对待幼儿的厚此薄彼的做法,甚于实施“虐童”行为。这些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伤害,充分反映出幼儿教师法律意识的淡薄,幼儿教师师德失去了衡量的标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