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语文文评:观隐察微,含英咀华

高考语文文评:观隐察微,含英咀华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上述现象,第九段同样以喻证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态度。

高考语文文评:观隐察微,含英咀华

相较于书评,本部分所谓文评,主要是针对单篇或群文阅读而言。从高考写作看,北京卷2016年高考大作文任务①“‘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基本可视为对前面阅读文本《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的文评;从高考阅读看,刚刚结束的八省联考阅读题(第9题),要求“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就是对该阅读文本的微文评;从整个高考语文试卷看,几乎所有的考查点都离不开对本文的评价鉴赏能力;从语文教学现场看,阅读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正是对文本的分析概括评价,尤其是当前单元阅读教学生态下的群文阅读更是基于多文本的品评、比较、评价鉴赏能力。因而笔者所谓的文评就是培养学生斟酌字句、含英咀华、观隐察微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在新教材人文主题和任务群学习中,能够针对单元主题,针对单元选文(群文)进行求同辨异分析,从内容、文体、手法、结构等不同视角进行个性化解读。

一、文评写作的关键能力

(一)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能够结合文体特点赏析文章内容

在群文阅读单元中,同一人文主题会选择不同文类,阅读文本时要有文体意识,从文体的视角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深入感知。

(二)深入理解文章,力求有个人见解

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经历,对文本展开多角度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观点独到,有理有据。

(三)把握多文本,借鉴表达艺术

能够对单篇或群文阅读文本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并借鉴其表达艺术,提高表达力。

(四)通过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的方式,能够析同辨异

从不同角度(时代、题材、体裁、语言、手法、叙事、章法等)对文本进行鉴赏,能够析同辨异,能够逻辑清晰有针对性地阐发自己的观点。

二、文评写作

部编版教材群文阅读文评写作:

请从必修上第六单元《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节选)》《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中至少选择两篇文章,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学习之道”和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从文章的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论证逻辑、论证语言、论证特色等角度选择合适的角度撰写文评或者篇首语。

要求:借鉴教材写法,文评逻辑思路清晰,思辨性强,有针对性地阐释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部编版新教材以人文主题和任务群双线组元,教材将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组元的理由,是师生都应该考虑的前置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是阅读能力提升的很重要的抓手,让学生以文评方式写作,思考文章的同与异,与同学进行分享,特别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升。(www.xing528.com)

文评写作能力评价参考标准

附学生作品:

比喻论证一把剑,亲身经历一杆枪——必修上第六单元现代文简评

喻证是就像一把剑,鞘中显山不露水,出鞘锋芒逼人心。《拿来主义》和《反对党八股》中的喻证,实为精妙绝伦,且有诸多相似之处。

《拿来主义》八、九段中的喻证可谓经典。第八段开头就将传统文化比作“大宅子”,并借此讽刺了以做富家翁女婿为荣的一众人。接下来以对宅子有三种不同做法的人暗喻对待传统文化三种不同态度的人。“徘徊不敢进门的孱头”指惧于接受、反对借鉴、因循守旧的怯懦逃避主义者。“放一把火烧光以保清白的昏蛋”是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盲目批判排斥的极端虚无主义者。“欣然接受、吸食鸦片的废物”指那些懦弱无能、崇洋媚外、主张全盘接受之人。短短一段,将三种荒唐做法批判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针对上述现象,第九段同样以喻证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态度。“鱼翅”比喻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不能“抛在路上”做“平民化”的表面文章,也不能“宴大宾”一样只给上层人士享用。“鸦片”它是有精华糟粕并存的,不能“摔在茅厕”里全盘否定,而应取其精华。“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则指传统文化中老旧奢靡的内容,应去其糟粕。可谓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令人耳目一新。(说明:关于“大宅子”指“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此处学生作品未作深究。)

《反对党八股》中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将党八股文比作开中药铺,条目过多,盲目罗列,随意分层,只是按照表面主义和事物的外部特征拼凑出一篇华而不实的文章,没有任何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作者把写文章比作洗脸,说明写文章应像此一样多反省,多调查,多负责。批判讽刺了党八股者本末倒置、乱写一气、毒害别人的做法。这两处喻证将八股文的弊端与毒害进行了深刻抨击,语言十分巧妙。

这两篇文章的喻证,都以身边的生活事物做比,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

例证往往典型,直戳要害。而《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都以亲身经历为线,更加贴近生活,具体有力,像一杆枪一样,直中要点。

《读书:目的和前提》讲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从少年时阅读西方书籍到多年后痴迷于生活书籍,论证了读书在于提高修养,读书需要真正对待的观点。《上图书馆》则以时间为序,讲了陪伴作者人生时期的图书馆——“公书林”、清华大学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体现了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和对知识的崇敬。

前两篇文章都是针对社会现象的评论,喻证精妙,深入浅出;后两篇文章则是随笔,自身为例,语言灵活:真可看出“比喻论证一把剑,亲身经历一杆枪”。(高一·3班 郝展乐 指导教师:孙忠华)

能力评价:写作前,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能够抓住文本的共性和区别,精准提炼。文章从本单元现代文共性与区别出发,将四篇文章分为两组,谈组间区别和组内联系,即“比喻论证”和“亲身经历”。角度清晰科学,有触动性。特别是有理有据、条分缕析地阐释观点,思辨性强。“比喻论证一把剑,亲身经历一杆枪”,可谓眼光独到,有自己的独特叙述表现。

相关链接:2016年北京卷高考大作文

     2021年八省联考第9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