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影世界的别样风景:高考语文读写关键能力培养

光影世界的别样风景:高考语文读写关键能力培养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评是对观看过的电影进行评价赏析的文章。“评”重在进入光影世界,赏析其艺术与价值;“感”重在联系现实谈感想,观后感与读后感写法相似,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任务④“观后感”写作。第一重救赎是对于实实在在的犯罪。但他们确实是真实的犯人;有一个人例外,就是电影的主角安迪,他是被冤枉的。第二重救赎是对于自身世界的污浊。

光影世界的别样风景:高考语文读写关键能力培养

影评是对观看过的电影进行评价赏析的文章。其目的在于深入欣赏一部作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善于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提升审美品质

一、影评写作的必备知识

高考关键能力考查为重点,但关键能力培养是以必备知识掌握为前提的。影评写作于高中生而言,虽不必像影视评论家那么专业,但仍需要一些电影欣赏的基础性专业知识。

(一)思想内容层面

题材与视角。题材即指作品选用的社会生活内容,影视作品的题材往往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个性情绪和艺术追求有关,因而会表现出不同的选材特色。关于视角,丹纳指出:“同一题材可以用某种方式处理,也可以用相反的方式处理,可以用两者之间的一切中间方式处理。”[5]譬如,作品可以采用女性的视角、儿童的视角甚至变形夸张的视角。

人物形象与主题内涵。影评鉴赏的方法与小说相似,只是电影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台词、故事情节甚至镜头画面来表现。

(二)艺术特色层面

灯光色彩与场景环境。影视作品的画面效果往往与灯光色彩、道具布景有关,色彩的明暗、搭配、层次,背景音效,画面特写等都可以作为鉴赏角度。“场景一旦与特定的人物、特定的事件、特定的矛盾纠葛在一起的时候,场景便有了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生命。”[6]

镜头与叙事节奏。镜头是电影的语言。镜头的类型,如近镜头、远镜头,空镜头、长镜头;拍摄的角度,如俯拍、仰拍;镜头的变化,如升、降、特写;镜头的剪辑、蒙太奇等。电影的叙事节奏是非常专业的学术概念,中学生写作影评难以驾驭,可结合小说叙事节奏根据镜头变化进行赏析。

情节结构与细节。电影的情节结构特色精彩纷呈,如情节新奇、冲突误会、各种突转、伏线、侧笔等。电影尤其注重细节的可视性,细节往往与场景、人物、情节、镜头等紧密相关。

各种表达技巧。与小说类似,诸如象征、隐喻,对比、衬托,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各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悬念、抑扬、张弛,意外、巧合、虚实,铺垫、伏笔等。

二、影评写作的关键能力

(一)整合概括、陈述阐释能力

整合概括是阅读与写作关键能力的根基。影评写作要在全面深入体悟作品内容基础上,对影片内容进行不同角度归纳整理,从而选择感兴趣的点,进行陈述阐释、提炼生发

(二)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影片中人物形象、深刻内蕴能够有全面辩证理性地理解,形成独特的见识,选择新颖的角度,进行个性化阐释评价。

(三)审美鉴赏能力

影评与时评不同。影评要按照影视作品特色规律进行评论,在以情动人,以思想打动人,带领观众在视觉盛宴中陶冶美的情操。时评重在考查就事论事、就事说理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要求写作一篇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这是一道典型的情境背景下的任务驱动作文,立足高考评价体系,以关键能力考查为旨归,以必备知识为基础。学生要有实用文体写作的必备知识,要符合文体及语体要求。要结合作文材料的三个层次,在写作中阐明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当下中学生中有关劳动的偏差思想态度进行批驳,倡议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

影评与观后感不同。“评”重在进入光影世界,赏析其艺术与价值;“感”重在联系现实谈感想,观后感与读后感写法相似,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任务④“观后感”写作。这同样是一道典型的情境背景下的任务驱动作文。学生要具备观后感写作的基本能力,要明确观后感和影评写作的不同,即要能够对纪念大会的内容进行相关概括,进而展开文章内容,要回扣材料中从五四到2019年的几个重大节点,联系历史审视当下,要充分联系现实,解读五四精神的新时代意义,既面临时代机遇,又担负时代使命。观后感的写作与影评写作都体现了对审美鉴赏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但观后感更侧重于反思能力的考查。

相关链接:

部编版新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全国卷Ⅱ作文

三、影评写作

观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试从人物、情节、主题、色彩、风格、细节、手法等角度选择一两个点进行鉴赏,写一篇影评。

影评写作能力量表(www.xing528.com)

教师下水文1《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于对比的艺术中彰显灵魂之光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台词[7]

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曾把电影定义为“想象的能指”,是说电影并不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子”,而是一面折射人内心的“镜子”。[8]《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上映已25年的电影,以其久而弥笃的吸引力至今仍获豆瓣高评9.5分,我想其魅力便在于对比艺术中彰显出的救赎的灵魂之光。

电影以瑞德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展开,蒙冤入狱20年的银行家安迪雨天越狱重获自由,这无疑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瞬间之一,安迪用坚持、勇气完成了关于自由、希望和救赎的漫长旅程。

影片以三层对比完成灵魂的三重救赎。

第一重救赎是对于实实在在的犯罪。肖申克的犯人都叫嚣着“肖申克没有罪犯”,是的,有谁会主动出示自己通往地狱的通行证呢?但他们确实是真实的犯人;有一个人例外,就是电影的主角安迪,他是被冤枉的。那么安迪需不需要救赎?妻子不是自己杀死的,他却非无辜之人。影片中他和瑞德回顾自己曾经的爱情,他为此自责,意识到自己在这场犯罪中也是有责任的。电影以这一层对比诠释第一重自我救赎的内涵。

二重救赎是对于自身世界的污浊。安迪帮助典狱长诺顿洗钱逃税,从他的熟练程度看,没入狱之前这种事情没少做。但是他用这种帮助来换取典狱长的信任,保留证据直至出狱后举报典狱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转变,从资产阶级的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去糟留精,最终变成一个向往平和宁静生活的人,完成第二层的救赎。电影以对比式蒙太奇启迪我们去体会这层救赎的内涵。道貌岸然的典狱长,似乎是圣洁的基督徒,却是实在的魔鬼,诺顿用来隐藏犯罪证据的保险箱上张贴着一个精致的横幅:主的审判将要降临,但最后被审判的却是他自己;安迪挖的地道口处也张贴了巨幅海华丝美人照,美人背后却是安迪的救赎之道。诺顿的话“把信仰托付给上帝”恰是对比式反讽,当安迪的学生汤姆解开了安迪冤案的谜团,当安迪欣喜若狂找到诺顿申诉,典狱长不但关了安迪一个月禁闭,还将汤姆灭口。他们一个被审判,一个获得救赎。安迪留给典狱长的那本《圣经》正好用来隐藏挖地道的小锤子,安迪写下:典狱长先生,你说得没错,救赎之道,就在其中。这句话的真实内涵是:真正的救赎不在《圣经》中,不在口中,而在心中。人的信念是就是拯救自我的上帝。

第三重救赎才是这部电影里最深刻的,其实就是瑞德提到的“体制化”。“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9]人生麻木,格式化人格,失去希望,失去对自由的向往。更为关键的是,即使出狱依旧像老布一样选择自杀,身体获得了自由,灵魂却没有。电影以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诠释第三重救赎的内涵。老布、瑞德等与安迪横向的对比;瑞德自身的纵比,一次次申请假释,一次次被驳回,希望一次次被击碎,但勇气却一点点积累起来,到在监狱服刑的第40年时,瑞德已不抱任何希望时,却被准许假释了。这具有丰富张力的情节,既具有讽刺意味,又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安迪救赎身边人、救赎周围环境、救赎肖申克的力量。他从未放弃过对高墙外的向往,没有放弃希望,他让海德利心甘情愿地请狱友喝啤酒,他坚持写信申请建立监狱图书馆,他不顾被关禁闭两周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音乐,“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是完全属于你的。”“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10]安迪就是那一只鸟儿,所以他选择越狱,完成最后的救赎。

所以,不是肖申克的救赎,而是安迪的救赎,安迪是肖申克的上帝,他在救赎他人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不仅是身体的逃离,更是灵魂的得救。这个故事不会老,我们需要安迪这样的英雄,我们需要瑞德这样的智者,也许,身边还有老布这样的被格式化的人,也有像“三姐妹”那样垃圾人,也有像“胖子”那样成了格式化之前的祭品,我们都有理由相信身边“安迪”这样人的力量,或者,我们就是安迪,带给世界希望、勇气、坚持的灵魂之光!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时间流逝,愿美好的东西沉淀为烛照灵魂的力量!(孙忠华作于2019年12月6日夜)

教师下水文2《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你也住在肖申克吗?

我想我永远忘不了那个画面,蓝天白云大海,安迪、瑞德和一艘破船。整部电影是一段关于自由、希望和救赎的漫长旅程。但是思索沉淀之后就会发现,电影所要表达的远远不止于皆大欢喜的英雄主义故事。肖申克或许就是现实世界,里面的罪犯或许就是身患斯德哥尔摩[11]的我们,影片至少能够启迪我们如何能完成自我救赎。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反映人的内心,照进现实。肖申克监狱里所有的犯人和现代社会的人一样,他们追求的自由是一种自由的幻觉,是牢笼中一时的喘息。电影中说,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忙于死亡。可是现实中大部分人却被囚禁在“忙着”这两个字中。是否因为无所适从才给自己“忙着”的借口呢?是否因为无力改变不想改变而让生活在惯性中随意向前呢?是否因为害怕面对新的生活而安于现状呢?

这就是我们的现状,身体也许是自由的,精神却画地为牢,心甘情愿呆在四四方方的格子里面,大家都是同一批次的产品。戴久了的面具摘不下来,假装欢愉地将自己囚禁在自己一手打造的“肖申克”中,逐渐习惯。时常被巨大的未知恐惧包围,只能在有限的世界里寻找短暂且易逝的快乐去麻木自己的灵魂。

难道真的如纪伯伦所说,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并非如此,只知道反复抱怨生活压力大,抱怨严苛的考试制度将自己变成考试机器,抱怨社会让我们变得唯利是图,抱怨曾经的梦想放弃在奔忙生活中,看似别无选择,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因为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遵守规则之中满怀希望,拥有色彩,生动真实地生活。

时间不会流逝,流逝的是我们内心的希望。近期发生的许多事件,无论是雪莉自杀,还是演员高以翔的意外身亡,都让人唏嘘不已,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先到来,这个问题谁都无法回答,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还来得及的时候选择我们真正应该选择的方向,做真正的自己。心若是牢笼,处处是牢笼,与其选择浑浑噩噩度过剩余的年岁,倒不如像安迪一样,紧握希望冲向自由。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会让人获得自由。”拆掉心灵的高墙,让希望的曙光照进浓稠的黑暗。正如《火影》中的那句话,“笼子中的小鸟,如果够聪明的话,会自己用嘴打开笼子的门,因为它还没放弃翱翔于蓝天的希望。”你的梦想还是你的梦想,你的未来还是你的未来,你的自由还是你的自由。只要你拥有希望,怀抱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让自己的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那么即使是再雷同的生命都将拥有自己的注脚。

唯希望与自由不可辜负,你还在等什么,冲破“肖申克”,奔向你的理想国度吧。(孙忠华作于2019年12月7日夜)

能力评价:《肖申克的救赎》可以写影评也可以写观后感,教师下水完成两种文体写作,是为给学生展示影评与观后感的不同。影评着力鉴赏了影片对比的艺术手法。开篇即点明“于对比艺术中彰显出的救赎的灵魂之光”的特色,彰显审美鉴赏能力。第二自然段则是根据写作需要对影片内容的概括,体现了整合提炼能力。主体部分重点赏析“三层对比完成灵魂的三重救赎”的内涵:第一重自我救赎体现的辩证思考,角度新颖;第二重以对比式蒙太奇的反讽手法,从影评的专业角度鉴赏;第三重以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诠释第三重救赎的内涵,见解深刻。而观后感则重点从“启迪我们如何能完成自我救赎”的现实感受出发,联系现实,从电影“反映人的内心,烛照现实”的角度谈影片的观后感,启迪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